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策略探究
2021-01-03陶亚萍
陶亚萍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一、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
1.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最广泛的运营模式。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现在人们出门已经习惯不带现金,从个人消费到公司业务往来,都离不开第三方支付。总之,第三方支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代表。
2.众筹模式
众筹,顾名思义,指项目创始人将自己的项目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投资者对项目进行考察分析,有意向的投资者通过互联网渠道为项目投资。众筹模式是传统融资模式的一种突破。当前,众筹模式受到热捧,但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众筹进行非法集资。这应当引起监管部门以及广大投资者的注意。
3.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金融是指,将互联网上存在的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和预测,给投资者推送最适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的金融运营模式。这样,金融机构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信息、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投资习惯,进而向消费者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另外,应用大数据技术,金融机构也可以分析内部的运营数据,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1.信息不对称
逐利性是金融资本最基本的性质,但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信用。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双方信用建立起来的,资金供求双方互不相识,仅仅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签订协议,来维持信用。但是,这种线上交易操作,很可能存在信息失真问题。资金双方都可能利用虚假信息,为自己谋利。这样一旦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另一方就会遭到巨大的损失。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分为三类。
(1)资金供求双方信用不对称
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在金融项目中,借贷双方都没有有用的工具判断真假信息。这给了很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会应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这种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借贷双方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隐瞒部分信息,或者隐瞒真实信息。这又进一步增大了信用风险。
(2)平台未公布有效信息
互联网平台本身也存在信用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还没有完善规范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萌芽阶段,互联网平台的准入门槛不高。例如,风靡一时的P2P平台,用户满足基本的认证条件就可以进入。但不少平台受资金运营模式的因素影响,无法有效控制风险,进而使不少投资者受到伤害。平台信用风险也使得投资者无法通过风险计量模型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整个行业内,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降低了行业整体的信用风险。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也是影响互联网金融安全的重要风险之一。操作风险可能由操作者的失误操作导致,也可能由操作者的道德问题导致。比如,操作者出现支付操作失误,选择了错误的收款人,或者将金额打错而造成风险;也可能出现账号密码被非法盗取的问题,进而导致资金流失。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各个公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出现。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操作风险问题,而该风险不断传染给其他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进而产生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可能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到重创。
(1)个人操作风险
线上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颠覆了传统支付方式。很多支票、汇票等支付方式,都被线上支付方式取代。尽管这使得商业往来行为更加便利,但是线上支付方式可能出现支付密码被盗的问题。由此,风险就增加了。
(2)公司间传递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其管理制度的发展速度比较慢。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内部没有完善的制度去规范员工的行为,这导致操作风险增大。由于缺乏制度约束,所以不少员工非法动用公司的资金和客户的信息,进而产生操作风险。
(3)网络安全环境风险
很多人不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对支付密码保管不够妥当。在生活中连接不安全的免费WiFi、泄露支付密码等行为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长期不重视防范风险,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密码,转移资金。
3.业务风险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属于金融行业。传统金融行业存在的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存在。
(1)资金流动性风险
部分互联网金融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允许客户随时拿出自己的资金。这种较强的流动性增强了互联网金融的吸引力,但也容易产生流动性问题。一旦产生流动性问题,会对互联网金融造成严重打击。例如,余额宝等理财项目,其优势是可随时赎回,流动性强。可一旦发生信任危机,产生流动性问题,互联网金融项目会承受灭顶之灾。
(2)市场风险
与其他金融项目一样,互联网金融与市场具有密切的联系。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利率、汇率和股票价格的影响。市场变化越大,互联网金融受影响程度也越大。
(3)利率风险
利率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收益具有重要影响。与其他金融产品一样,当市场利率出现上升趋势时,金融产品的价格下降,金融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下降。而当市场利率出现下降趋势时,金融产品的价格随之上升,投资者更愿意投资金融产品。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防范措施
基于上述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互联网行业主要存在三大风险,分别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业务风险。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用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
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建设完善的法律系统,可以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的性质和法律地位。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建设形式,从组织形式、准入资格、经营模式、市场监管等方面着手。首先,法律要明确规定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可以有效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如欺诈赌博、洗钱、非法免税等金融犯罪活动。其次,完善的法律制度还应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通常依靠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相互配合,共同制定。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共同规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运营模式、监管制度等等。通过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管理和约束,防止互联网金融行业盲目发展。市场退出机制则使得互联网行业内部优胜劣汰,最终筛选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而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成熟、完善。建设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经验。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在互联网金融立法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其法律制度也具有特色。比如,英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行业先行、自律监管的特色,美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政府监管和立法并重的特色。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和其立法原则,进而使得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另外,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应该具有跨国法律适用性,这样,法律体系才能与国际法律相互合作与协调,推动互联网金融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创设一个强有力的法律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加强政府部门监管互联网金融风险能力
监管金融风险是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首先,政府部门要明确监管思路。行业发展与风险防范工作应同时进行。当出现金融创新时,监管部门应合理评估其风险,把握金融创新的节奏。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应该从行业大型企业开始,规范大型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而不断推动中小企业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当出台新的管理制度后,监管部门要加强制度实施工作,当管理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后,可适度放松监管,让行业自律,最终形成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并重的模式。监管可以分级分类实施,监管部门可全面梳理互联网金融业务,将监管工作明确划分给各个监管部门,明确监管标准。
其次,要构建系统完善的监管体系。政府部门应使用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要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测。监测工作包括监管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统计和监测互联网金融数据、监管社会信用等。政府部门可将互联网金融纳入银行保险行业内,使用银行保险制度,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在投资保障基金、投资、运作和救助等方面,用银行保险制度做管理和监督。这样,互联网金融行业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风险管理防线。
最后,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监管能力。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不同,在管理制度上应体现一定的区别。互联网金融市场分级预警机制应不断发展,监测手段也应不断完善,政府部门要使用数字化的非现场监管手段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监管,逐步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效,还应构筑起互联网金融合作监管体系。“一行三会”统筹互联网监管工作,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履行各自的职责。国际上,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加强合作,可通过统一的国际监管标准,统筹国际间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各个国家相互配合,做好沟通协调,提高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工作效率。
3.建设行业自律组织,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能力
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行业的自律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行业内部应不断加强自律能力建设,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用行业协会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通过行业协会,不断打造更良好的行业形象,不断完善评估体系、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生态圈。在实践工作中,中关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上海网络信贷服务企业联盟、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等行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行业自律能力,强化了行业内部监管。此外,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客户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工作也应加强对客户的教育工作和服务工作,要给客户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客户的投资能力,要对客户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让客户了解互联网金融信息,避免产生互联网金融欺诈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所以其要加强信息保密工作,不能应用自身优势擅自调查客户信息或者泄露客户信息,不能侵害客户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315”权益保护调查工作范围内,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律讲座,让消费者了解权益保护办法,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安全意识和投资能力。政府部门也可以将动用政府权责,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监管范畴,调动政府资源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和教育。积极利用媒体手段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投资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信息辨别能力,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政府也可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处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工作,处理互联网金融的投诉、纠纷,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的维权渠道。
4.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防范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起来。因此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首先,强化基础的硬件设备建设工作。在网络设备标准、网络架构、信息安全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这样可以协调互联网金融工作,防止在关键性技术和管理环节出现问题。
其次,应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在互联网密钥管理,加密技术,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方面,不断努力,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进而降低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技术性问题的发生概率。
最后,完善互联网金融的运作环境。加强硬件设备的投资,要加大计算机物理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病毒防御能力。要建设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的安全访问制度,阻止非法入侵,要利用数字证书,给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交易主体提供安全保障,要实时监控系统,实行动态监测,增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甄别能力,提高其风险管控能力。
5.平稳推进开放,进一步实现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方便了资金的全球流动。因此,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还应该平稳推进金融开放工作,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化发展。在21世纪只有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金融行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经济才能进一步发挥影响作用。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逐步加强,中国也在国际市场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中国企业金融行业向外发展,积极吸引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随着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国际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友好平等的国际经济往来,是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它能有效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即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中国金融行业不断走向成熟,也为国际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一样,并不能单独存在,他需要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进行接轨,相互之间有效配合。这样各国的金融市场才能蓬勃发展。例如,我们积极吸引外资,在中国建设外国银行的分行,为跨国公司提供活动资金。外国银行的分行,改善了跨国公司的资金流动状况,为跨国公司的建设和经营减少了阻力,也使得中国金融行业避免了许多问题,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的发生率。因此,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工作的进程,打造一个和谐的金融市场开放环境。如此,全球范围内形成一条完整的资金链,各国的金融市场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得全球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共同繁荣。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云端存储技术等,使资金供求双方可以跨区域、不受时间限制,办理金融业务。另外,使用互联网平台也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但是,互联网平台给金融业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互联网金融放大了金融风险,并且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面临着严峻考验。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加强保险防范工作,完善信用体系,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互联网技术水平,最终达到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发挥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的目标,使互联网金融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