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地摊摆客”群体特征研究

2021-01-03赵红乐于忠军通讯作者张萍萍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5期
关键词:群体疫情经济

赵红乐 于忠军(通讯作者) 张萍萍 张 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药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一、地摊经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摊摆客”在一定意义上所代表的也就是小摊贩这一群体,但是严格来说摆客与传统的小摊贩是不能画上等号的,它其实是从整个社会范围的庞大的流动摊贩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团体,表现出了与整个流动摊贩群体相对明显的差异。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地摊经济与文化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两者的共同效用催生了“地摊摆客”群体,同时,自从摆客诞生以来就一直与社会时代相契合,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地摊摆客”群体与地摊经济是一对共生体,因此研究地摊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就进而与研究“地摊摆客”群体的发展相一致。

1.我国地摊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研究

我国地摊经济由来已久,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不菲的发展成果。历史上第一次完整记录地摊经济的作品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中无处不在的地摊当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其后历朝历代的文献中也并未出现过禁止摆地摊的记载。那时,一个城市的繁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摆摊的多少,地摊的存在不仅使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华,而且也对当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激发了经济的活力,这种现象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在古代社会,商贩作为“地摊摆客”的形象而存在,他们一般不需要缴纳税费,在热闹的集市上,任何人都可以秉着“自由、自愿”的原则与他人进行公平交易。由于其可流动性和灵活性,也就使得地摊经济与“地摊摆客”均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论是在战乱时代还是经济恢复发展时期依然能在夹缝中生存,不曾销声匿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推进,地摊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也由此加深。直到2008年,全国掀起了一股“文明风”,各个地区为了评选“全国文明城市”,把“城市形象”放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目标,而“地摊经济”也就或多或少的显得有些“不入流”了。自那之后,大小媒体上总能见到城管与商贩的纠纷。

直至近几年地摊经济逐渐“重现江湖”,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供需问题等一系列原因,地摊经济对于经济的整体发展越发显得重要,“地摊摆客”这一群体也逐步壮大,呈现出巨大的力量,促进着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2.国外地摊经济发展研究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地摊经济这种经济业态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和作用。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摊经济是其各方面发展主要支柱。例如,在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磨西镇,地摊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有限,人均GDP大概在三四百美金左右,其物资仅靠摆摊来进行流通。换一句话来说,在经济不发达期间,地摊经济往往是城镇,尤其是乡镇里最主要的一种商业贸易及经济形式,它的存在意义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但对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这种临时的地摊集市,包括一些社区里的、广场上的集市,还有部分在建筑物里但露天的集市,追溯其延续至今的原因正是它身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存在的价值更倾向于社会效益,而不是注重于经济效益。在发达国家的跳蚤市场,这种地摊性质的集市,大部分都属于广场经济,跟主流的商业市场相比,其组织形式更随意,价格更合理、易于让公众接受,且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还有一种社区性的集市,比摆在广场上的地摊规模要小,但是更贴近居民。比如日本有一些社区,会在社区商业中心边上的小广场上,每年或者每季度,轮流地推出一些有主题性的东西售卖,售卖的主要形式就是摆摊。

总之,在不同地区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上,地摊经济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它是主要的商贸手段,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更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相反,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摊经济的存在仅是经济结构的一个很小补充,大部分是为了保护历史传统文化,满足公众文化追忆需求,进而陶冶人民情操,交流与丰富社区生活,这更侧重于社会效益的延展。

二、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的再次兴起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装修奢华的公共场所不再受欢迎,露天通风的室外环境更能满足顾客需求,甚至有官方鼓励要求基层公务员发展摊贩,阿里、京东、苏宁等大企业也推出了“地摊扶持计划”。地摊经济在各行业间、在短时期内迅速“走红”,除政府的政策鼓励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疫情扩散导致经济停滞,商家寻找新的增长点。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个地方的商业区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冲击,餐饮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都面临着经济负利润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局面。而“地摊经济”的低成本、高关注,一定程度上可以搞活所在商区的人流量,也能帮助部分小商家回笼资金。

二是多数企业实行大范围减员,被裁员工对求职过渡期的需求较高。不论是工厂工人,还是IT员工,甚至是金融白领,在经济停滞导致贸易成交订单大幅减少的疫情期间,很多人都不得不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对他们而言,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开源节流”也至关重要。白天找工作,晚上摆地摊,不失为一种较灵活的过渡方式。

三是国民减少跨地域外出,居住地消费倾向高涨。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国民取消了出国、出省旅游或消费计划,更多选择了在居住地附近活动,产生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地摊经济”经由商家包装后,在电视台、抖音等传统和新兴媒体的宣传下,吸引了不少国民的目光,也贴合了“凑热闹”的本性,进而促进了市场消费。

三、“地摊摆客”群体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地摊摆客”是地摊经济的重要载体及主要承担人,伴随地摊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的行为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地摊经济呈现着不同的状态,而其主要承担者“地摊摆客”群体也呈现着特殊的行为,本文主要针对新冠疫情发生前期与后期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调查与研究,进而分析该群体行为特征的不同,尤其是对后疫情时代的摆客行为做出分析与总结,为“地摊摆客”这一群体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些信息与结论依据。

1.新冠疫情前的“地摊摆客”行为特征研究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地摊经济一直处于城市的边缘境界,社会的管制限制了其效用,“地摊摆客”的行为也呈现出一般的特征。摆客群体和传统地摊族的摆摊行为并无太大区别,主要具体行为特征如下:

(1)摆客的行为目的单一。新冠疫情前的绝大多数摆客是出于生计的需要来摆摊,在较为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地摊经济由于其灵活性和低成本吸引了大批感兴趣的国民进行摆摊行为,以补贴家用,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但也不乏有些人出于应急或是兴趣导向而进行摆摊行为,但这也仅是占据总体极小的一部分,表现并不突出。

(2)摆客群体范围较为稳定。由于地摊经济成本低、基本无限制条件等特性,大部分的摆客均是中年人,甚至于有部分老年人进行出摊。出于身体条件不好或是其他硬性条件不足等原因,较低劳动能力的中年人因无法从事体力或者智力要求水平较高的工作,进而踏入“摆客”行列以维持生计;一部分老年人也是出于该种原因从事摆摊消遣生活。

(3)摆摊场所较为固定。由于城市的管制和当今社会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地摊场所几乎限定了固定的区域,限制了固定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空间意义上来说,地摊多出现在农村或者一些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一线城市的管理严格很少出现“地摊摆客”。

(4)摆摊商品特性单一。由于当今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人会产生地摊产品不正规、质量存在问题等观念,因此这也使得摆摊的商品性质较为单一,多为小吃、日常生活用品等一般商品,其他高价值产品一般不会出现在小摊位上,而多由专门的销售店铺进行售卖。摊位商品也仅满足于居民日常部分需求,且相对而言需求较少。

(5)摆客的经营方式固定。“地摊摆客”通常以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活动,主要为搭建摊位,摆摊布、三轮车、推车等简单的载体,这种经营方式可满足摆客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方便“地摊摆客”处理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

(6)摆客的行为受到严格管制。一些城市会因为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极为严格的限制“地摊摆客”的行为,城管与摆客的矛盾冲突明显,这种现象尤以一线城市表现突出。摆客的行为受到严格的限制,进而局限了其发挥应有的功效。

2.疫情后期“地摊摆客”的行为特征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地摊摆客”的行为呈现出与传统的摆客不一致的行为特征,这也是适应疫情后期的实际情况发生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表现出了该群体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也是“地摊摆客”“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后疫情时代摆客的行为特征总结如下:

(1)摆客的行为目的呈现特殊性。在后疫情时代中,“地摊摆客”已超乎于传统意义上的行为目的,在打破经济“停滞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前期“地摊摆客”不一样,摆摊行为目的逐渐趋于多样化、差异化和新奇性。疫情后期的摆客们摆摊不仅是为了生计,据调查统计显示摆客的摆摊收入仅占个人收入百分比很小部分,由此可知他们进行摆摊更多是兴趣驱使,为了打发闲暇时间、寻求社会经验、扩大人际交往、彰显个性等;据调查显示,将地摊经营作为副业的摆客群体比例大概有80%,因此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将其看作主要职业来从事,更看重的是个人情趣。同时在群体行为方面,摆客们的摆摊经营行为也显现出异于传统“地摊摆客”的独特模式,如行为目的非盈利性、行为选择的多样性[4]。

(2)摆客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在群体成员方面,疫情后的摆客群体逐渐趋于多样化、丰富化,不仅仅局限于具有较低劳动能力的居民,相反白领和大学生成为了摆客主体。以大学生和白领为主的摆客们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高,对市场的敏感度也更灵敏,他们自然注意到了这一市场商机,也相应的加入了“摆客”行列,甚至于 “豪车族”也出现在地摊场所,因此地摊也就成为了“老少皆宜、毫无门槛”的职业。新进的摆客成员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并且具备高素质,由于新进成员的成长发展阶段的影响导致该群体表现出较高的流动性和庞大的规模体系,并且该群体结构松散,群内群际关系和谐,凝聚力较强,但缺乏统一的群体规则约束。

(3)摆客的经营类别呈现丰富且针对性。由于摆客的初衷不同,其经营商品的类别也是丰富多样。兴趣导向使得摆客群体根据自己的行为爱好进行商品选择,在传统小吃、日常用品的基础上添加了游戏娱乐、传统古物、手工制品、首饰服饰等类型的经营类别,并且摆客们往往会根据市场行情和季节变化不断改变经营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控制进货量。据调查,学生摆客会在“网红产品”上下功夫,根据具体的市场需要及产品的网络热度,调查哪种商品较为流行或热卖,就会义不容辞“转行”,这种行为也就呈现出多变性与针对性的特点。

(4)摆客的经营时空区位呈现独特性

摆客群体对摆摊区位的选择存在较高的针对性。对于摆摊地点的选择,摆客们表现出高度的自觉任意性,跟随人流走是最重要的选择依据,即“有人就是市场”。对于兴趣娱乐驱使的摆客而言,多数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市场经验去做市场调查和客户分析,因此他们往往依靠主观推测,选择人流量大的闹市和街道作为保障地点,例如考察地点泰安、济南、日照的万达广场、银座、万象城,甚至于泰安当地的泰山景区、西湖景点,日照的万平口、东夷小镇,济南的泉城广场、大明湖景点等,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摆客最喜欢聚集的地方之一。针对大学生摆客群体,他们往往是利用课外时间练摊,精力有限,只有周末或者节假日才会选择远离学校的其他地方练摊,因此学校周围的街区和广场是大学生摆客们的首要选择,学校商业街、跳蚤市场就是典型代表。

(5)摆客的经营方式呈现创新性。在群体行为方面,后疫情时期摆客们的摆摊经营行为呈现了独特的创新性。传统地摊贩一般是依靠木车或者三轮车,甚至是在地上随意铺一块塑料布来进行叫卖,而后疫情时期的摆客们的摆摊方式在继承了传统地摊的经营形式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

(6)摆客群体内部结构和谐。摆客们练摊多出于兴趣与休闲娱乐,所以他们不会像传统地摊族一样表现出很强的行业竞争意识,甚至他们独创的“搭摊”合作方式体现了摆客群体高度的团队感与凝聚力。从实际意义上说,“搭摊”便是将两个摊位组合起来,以此来壮大摊位规模,利用种类丰富的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需求的方式达到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摆客们还可以借机认识、聊天,相互交流营销经验,或者打发无人买西时的无聊,“搭摊”合作的方式与我 们过去常说的“同行为冤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当代时代背景下的新产物。

(7)摆客的行为受到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摆客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制度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个体在受其影响下选择的结果。地摊群体受到各界的重视和讨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促使城市管理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反思以往的执法理念和方式,从实际出发,更新管理理念,推动管理人性化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期国家政府对于地摊经济的大力推崇与支持,也使得摆客的行为受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的保障。同时,后疫情时代的“地摊摆客”群体表现出高度的自觉学习意识,他们会主动了解地区关于地摊经济的管理制度,合理规范自己的摆摊行为,相应的他们也会运用制度规范维护自身的权益,保障自己的经营状态。

四、结语

在社会影响上,摆客作为重要的社会成员而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交流,弥补了社会结构空缺,同时也提升了地摊群体的社会地位,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摆客群体是不同时代地摊经济和地摊文化发展的结果,后疫情时期年轻人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摆客队伍的壮大繁荣。摆客群体的发展和壮大,是后疫情时代各种社会客观环境因素和年轻人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后疫情时期摆客群体的管理就应以社会实际情况为背景、以群体行为特征为理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规范制度,保证摆客群体的经营活动有效合理进行,以适应地摊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地摊经济的内生力量,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也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地摊文化,使其源远流长、愈发繁荣。

猜你喜欢

群体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