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分析

2021-01-03刘明鑫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5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供应商信用

刘明鑫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0)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发展状况良好、企业规模持续扩大,这必然会引起资金的大规模变化,也就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带来了更多的运营问题。此外,大型国有企业还因回款周期过长,在未来将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和负债运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只有紧跟时代、主动求变、推进供应链金融体系的促成,借助企业固有的信用优势,实施对外支付方法,通过这样做更有效地减轻支付压力和负债运营压力,并逐步实现提高运营管理能力的目标。

一、国有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1.有效减少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国有企业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然后采用向供应商提供电子信用证明的方法,从而实现有效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比如,国有企业采集商品时,绝大多数供应商都是采用现付价格,然后依据现价的合理比例进行定价。对于大多数股份公司来说,他们一般都会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信用集采,部分企业仍然是通过独立采购的方法来获取,而这种方法非常不可取的原因就是花费太多。但是如果国有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之后,即使仍然存在一些额外的花费,例如平台搭建费用、运营维护费用等,但是一旦供应商认可电子信用证明之后就可以做到全额变现,而这时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大幅度减少,而且这种做法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令人欣喜。此外,金融体系的搭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企业的有息负债。很多国有企业在给供应商提供电子信用证明的时候,经常使用的变现渠道可以实现表外化。与传统的金融企业相比,因为他们没能减少供应链金融体系的运营模式,所以一旦企业内部出现资金问题时,就只能借助表内的银行贷款的方法化解危机,而且还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后续影响,因此可以看出,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有助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有息负债规模。

2.有效促进企业集中结算

现如今,金融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也不再是过去以现金为主的方法,而是逐步向以信用为重点的管理方法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很多好处,尤其是对于提高企业整体财务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次购买的过程,保障较长的供应链条,保障购买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使得整个流程的管理透明化。在信息化时代中企业借助供应链金融体系,基于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方法,能够做到企业运营的集中管理和资金的合理分配,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中永葆活力。

3.可以促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这无疑给国有企业的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使得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竞争,更是产业链之间的比较、竞争。产业链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国有企业之间的表现非常明显。因此,为了增加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就要积极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构建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关的企业结盟,而且还要逐步促成紧密的产业群,不但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提高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目标。

二、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相关内容

本次主要分析的是大数据时代借助网络技术搭建符合国有企业发展需求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具体包含国有企业、供应商、金融部门和供应链金融体系共四个方面的内容。

1.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一个国家的关键企业,它依据供应商的具体业务状况提供电子信用证明,此外,国有企业还要提供与之相关的一些辅助信息数据,具体包括采购账单、核算方面等,而且还要依据供应商的真实信用状况对授信额度和定价方法这两方面进行评估。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的情况是,当国有企业所提交的电子信用证明到使用期限的时候,企业要尽快完成支付,也就是向保理公司支付所有款项。

2.供应商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收到国有企业提供的电子信用证明后,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供应商企业自行联系保理公司来完成变现;二是借助于电子信用证明的可拆分特性,供应商可以分别给不同的下游供应商进行付款,这种付款的方法其实就是债券的转让,具体来说就是不需要通过资产变现就能够实现对外支付。

3.金融部门

一般所说的金融部门就是指国有企业下方的保理公司和相关银行,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完成贷前分析、管理,也就是给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供给其所需的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金融部门下方的保理公司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对拥有电子信用证明的企业进行变现,而金融部门的相关银行主要负责贷后分析、管理,也就是对账款的到期偿付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控等。

4.供应链金融体系

本文分析的国有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可以说是完全按照银行相关的金融规则和标准,此外还参考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方法,并基于此,严格遵照国家金融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合理合法的利用商业保理设施、适当的借用已有的金融产品,此外还可以获得其他相关的外部信贷信用,最终与供应链金融体系自身独有的特点相结合,全方位保障国有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的顺利、平稳运作。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等级和分类

1.国家政策和相应法规风险

可以说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相关行业的整体产业链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每当要进行产业结构变化的时候,国家就会出台一些新的调整政策,用来鼓励或者制约某种产业的再发展。当国家新出相关政策制约某种产业的再发展,与该产业链相关的几乎所有零售商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可能使得其生产规模变小,也有可能被动的上调价格。而如果银行选择了该条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可想而知其与之相关的信贷内容都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或相关法规的颁布都是一个越来越趋于完整的发展过程,而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很多法规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甚至有的条款还自相矛盾,例如在物权法中对于质权人的规定不只是包括金融部门,但是银行法却明确禁止企业间的融资业务,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要作为信用担保来从事金融业务,他们的权益将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2.行业间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动产会作为贷款收回最后的财务保障的信用支撑性的资产,对于它细分因供应链所在的行业不同,细分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而且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很多动产的价值还会随着市场的行情和供需比例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贷款回收的时候要把这些资产进行变现处理,此时如果资产的价格正处于下跌时期,不可避免地会给银行运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所以,可以看出把动产作为担保的贷款方法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风险和挑战,甚至它还会增加整体业务风险的可能性[1]。

3.运作风险

曾经有一个银行的监管委员部门是这样描述运作风险的,所谓运作风险就是企业因为不正确或有问题的内部运作阶段中工作人员、部门间或外部突发事件而引发企业的各种经济受损的可能风险。一般情况下,供应链融资是通过对物流、资金管理和信息交换的管控以及运作方法上的自我补偿性的设计,逐步搭建起用来降低中小型企业信用危机的保护盾。此外,标准的科学性和运作过程的落实程度都会影响到保护盾的实际功用,而且还会影响到信用危机是否能被有效阻隔。其实,该方法虽然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是却给贷后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也就是说该方法只是转移了危机而已,无疑对贷后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讨论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作风险远大于传统的方法[2]。

4.管控风险

通常所说的供应链其实就是一种不正规的、宽松的企业结盟,随着供应链规模的逐渐扩大其结构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繁杂,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管控来确保供应链金融各方的权益。此外,结构繁杂还会增加信息传播的时间,造成企业间交流不够,甚至误解客户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供应链中运输和存储等过程缺少标准说明,无疑增加了银行和企业管控的风险[3]。

四、供应链金融的危机管控步骤

供应链金融的危机管控要和商业银行已有的危机管控具有一样的方向,就是要在银行资本状况、风险管控能力等的基础上进行业务交流,保障股东权益。危机管控可以按照风险识别、风险预估、风险管控和信息交流的步骤逐级开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控的前提,它是对供应链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和分类。该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危机的缘由、保障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可能。目前已有的风险类别包括:法规风险,供应链金融经常使用授信服务,因此在保障授信资产和主体间合理的隔离,担保过程不受外界影响方面要花费很多精力;信用危机,即使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大型企业的信用,但金融服务还是针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因此信用危机是很常见的风险类别;运作危机,供应链金融的危机管控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且复杂,这无疑给风险管控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尽量确保每一个环节操作的标准化,就成了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关注的焦点。

风险预估,是对风险识别后的风险进行分等定级和数据分析,从而合理地估计银行可承受的风险范围,最终获得风险管控的最佳应对方案。但是因为供应链金融还是刚发展起来的服务,有价值的数据储蓄还不够,同时,我国还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风险分等定级的难度。所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需要银行加强对数据的保存,从而提升风险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风险管控,把风险预估的结果作为参考,进行合理的调整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银行进行风险管控的时候可以有多种选择具体包括:危机规避、危机转移、危机分解、危机补偿等。比如: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常见的货押金融就是危机分解的一种体现。

信息交流,是指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时候,从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各方那里及时收集数据信息和评级反馈,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信用预估信息数据的积累和存储,通过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把新遇到的危机放进风险预防中,此外还要对现有的风险管控方案进行持续优化和调整,逐步实现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的科学化,也对于实现各方的信息交流非常有意义。目前银行危机管控的发展越来越模型化,因此,尽快构建动态的、实时的风险预估模型势在必得,企业要重视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预估模型建立部门的资金投入,还要提升其风险管控的科学性,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

五、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危机管控相关内容

1.企业兑付危机管控

通常情况下,企业是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一旦体系中企业资金状况出现问题,势必会给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该影响还会随着供应链的变化影响到供应商企业,进而威胁到体系的可靠性。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是企业构建信用服务的平台,只有保障不同企业依据规定完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大型企业要做到如期兑付,才能保障体系的平稳运作,从而保障各方的经济权益。但是很多大型企业在使用该体系时会获得一些便捷和利益,但该过程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例如长期付款承诺带来的兑付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怎样在化解风险的同时保障体系金融产品的最大经济收益,将成为风险管控的重点工作。在日常的危机管控中,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信用都是基于国有企业管理和信用保证,因此该过程可以参考央行、商业银行等有用的应对方案,重点关注信用额度管控、集中度指标等方面,并定期进行风险隐患的排查和管控,保证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平稳运作。

2.体系运营危机管控

在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搭建完成、平稳运作后,此外还要考虑企业电子信用证明的合理性和资金的实际状况,与此同时还要能满足供应商高频率、大量的融资变现的需求,这无疑会给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甚至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安全隐患。对于这类危机,就需要采取及时的管控。第一,优化体系危机管控能力。对于供应商高频率、大量的融资变现的需要,要做好事先的安排和应急处理措施,并借助改变利率和开展单笔金额管控的方法,对融资额度和时间进行控制,而且还能降低运营压力。第二,不断强化体系中的账单管理工作。在体系搭建的时候,应该装配独立的管控机制,通过这样做能够保证账单管理工作的井井有条,而且还不会受到其他业务的影响。除此之外,体系还要逐步与智能信息管控相结合,从而优化并提升体系的数据分析能力,保证体系中账单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三,建立健全过期资产的处理方法。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付款推送消息提示,借助信息的方法尽快发送并提醒,保证资金快速回收。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体系中分配专门的收款负责人员,保证每笔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和透明化,必要时需要工作人员开展面对面交流沟通,尽量规避资金过期的可能。对于快要过期的资产,体系能够通过冻结剩余资金进行合理的管控,不断提升体系的运作能力。

3.业务背景危机管控

现如今,在我国国有企业供应链体系中很少会出现业务背景真实性、可靠性的危机,但是一旦出现势必会对于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也要重点关注。通常来说,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各个分支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可以做到从单独采购、预订、交易到结算等过程的完整的信息管理,因此各分支体系间借助已有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就可以给体系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业务背景资料,进而保证国有企业供应链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结语

总而言之,分析国有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对于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和降低运营风险非常有帮助,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稳住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本文主要从大型企业、供应商、金融部门和供应链金融体系等四个方面逐步进行体系的搭建。此外,为了保证搭建的体系能够平稳运作,还要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危机进行适当的预防和管控,一般来说这些危机包括企业兑付危机、体系运作危机等,接着对存在的危机进行逐一化解和控制,最后保证全方位提高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可靠性,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供应商信用
中国铸造供应商产品目录
中国铸造供应商产品目录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The Great Unbanked
海德威,最佳压载水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
信用消费有多爽?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农村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