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3陈菁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

文∣陈菁

在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和高考改革同时并举的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和考试测评朝着更加多元和开放的方向发展。多年来几乎每一套高考试卷都含有考查历史地图的试题,有的是将地图作为题干直接呈现,如2020年山东卷9、14、16三道题;有的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借助地图想象才能完成答题,如2020年全国Ⅰ卷26题(占城稻北种和大小麦南种)、全国Ⅱ卷41题(永定河和海河的治理)、全国Ⅲ卷41题(西周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等。由此可见,以历史地图为载体的考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1]的素养检测。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功能和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和注意。

一、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

(一)以图渗史观,建立历史学习的高度

历史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只有利用科学的历史观并辅以正确的方法,才能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演进的基本方向和规律,揭示历史的本质。在“经济重心南移”教学中,首先利用《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安史之乱示意图》《金灭辽、北宋图》等地图,探讨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政局不稳、北民南迁,随着南方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必然加大对该地区的管理力度,增设行政区,其间蕴含“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等唯物史观。接着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图》,引导学生在全球视野下,关注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历史研究的多种范式。最后放眼长时段,概括先秦、秦汉时期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是高度统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更加便利,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脱离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利用历史地图可以方便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掌握,养成用俯瞰的视角、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实。

(二)以图展时空,夯筑历史学习的基础

时间和空间作为史实存续的两大元素是同时并存的,而“学生的历史印象中只有古往今来的纵向线索,没有上下四方的横向空间观念”[3],历史地图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古代城市众多,为什么历代都城选址都集中在今天的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若干个地方?只须展示这些城市的地形图就可以发现:西安位居关中,在生态恶化前粮食供应充足,且山河四塞,进退由己,进可攻兼并天下,退可守天下难攻;洛阳地处三川河谷中原地带,凭山背河地势险要,东、西、南三面高山环绕,北边黄河横亘,周围雄关漫道,太平盛世时万方来朝得天独厚;北京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历史上长期为国门之所,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争夺抗衡之处,守住北京,河北稳固,河南即可高枕无忧;南京虎踞龙盘,地势雄伟,长江天堑为其守护,是东南财富之地。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设计问题如下:“古代都城选址有哪些考虑?请再选择一个古代都城分析其优劣之处。”“当代国家首都选址要考虑哪些因素?”由于历史地图拥有开阔的空间感和厚重的历史性,以它为媒介有助于将史实放到历史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加以考察探究。

(三)以图证史,养成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

历史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要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做到史由证来。历史地图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基础,总结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凝结着制图者的智慧,是可以依托的史料。例如,立足历代疆域图,可对下列几个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证明:1.历代疆域的变迁,同时关注边疆地区的古地名及归属中央管理的史实,借此厘清大一统格局奠定的内在因果关系,把握中国版图形成的逻辑链条。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其变化的实质是寻找权力分配和办事效率的平衡点。如元朝由于长期军事扩张以致地方权力很大,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形成,行省边界并非以山川河流为界,而是交叉深入互相牵制。3.国家治理的得失。如北宋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联金抗辽的战略决策、交纳岁币开放榷场发展边贸的经济措施。以历史地图为史料可以帮助学生佐证历史知识,延展思维空间,做到视通万里且思接千载。由于历史学是一门动态科学,新的研究成果出现会对之前的历史认知加以修订,因此历史地图的选用要与时俱进。

(四)以图释史,培养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

历史的复杂多变且多维立体的特点,使得历史解释要从不同的维度全方位地对史实进行观察,再加以深层次的辨析和解读。《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1911)》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解释该时期诸多历史问题的好材料:1.辛亥革命为什么在武昌爆发?2.当时独立的省区都是通过革命独立的吗?清政府的统治最终是被革命推翻的吗?3.旧官僚和立宪党人钻营到革命队伍中来会有隐患吗?后来是如何解决的?4.为什么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会有不同观点?利用历史地图探寻事物内部深层因果关系,是重新整合历史知识结构,建立历史认知和思维体系的过程,从中抽离出的经验教训以及规律,发挥历史学科观照现实、启迪未来的实用功能。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认为的:“核心素养的核心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4]

(五)以图养德,浸润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成为养德育人的主战场。历史地图可以让学生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更容易感知和亲近历史中的人与事。如选用《中华民国全国(1917年)地图》讲述抗日战争,当我们聚焦太原、平型关时,感受到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为祖国命运而战、为民族生存而战的情怀;当我们瞩目四川,似乎看到三百万壮士正出川抗日,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当我们望向陕北延安,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的恒久毅力,不怕牺牲的勇气,敢于担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我们看到中国军人入缅作战,在二战的东方战场浴血奋战,深切感受到世界各族人民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将文字材料结合地图讲解可以更加直观、生动、鲜活,让学生感悟到充满真谛的历史,从而不断端正自身的姿态。家国情怀浸润高中历史课堂,不断强健学生的精神力量,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历史地图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历史地图的解读有别于地理地图

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有着相通相同之处但又存在巨大的差异:地理地图展示的主要是空间方位、地形地貌等信息,而历史地图几乎可以表达所有的历史信息和元素,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并且有自己的地图语言表达系统。以《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为例,在解读该图时首先要读懂地图的标题,时间定位为清朝前期,呈现的专题内容是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只有洞悉地图的标题,才能切实掌握它所要表达的主旨。其次要认真识记图例和注记,按“例”索骥才能破解地图的核心要义,该图主要有三个图例:玉米种植地区、甘薯种植地区、推广路线。以图例作为阅读指南可知:1.玉米、甘薯由国外引种到中国主要有两条路径——从美洲穿越太平洋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从美洲传到欧洲再渐次传入中国;2.中国率先种植的地区主要有福建、两广、京津,其后逐渐推广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3.许多地区可以同时种植玉米和甘薯。

解读地图后还要深度挖掘地图中蕴含的显性和隐性信息,这是历史地图教学的意义所在:1.玉米、甘薯的推广说明它们适应性强、产量高,不与五谷争地;2.它们的推广是清朝人口急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会引发人地矛盾、资源危机、社会动荡;3.它们的推广有助于区域性经济作物的种植,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4.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中国的大豆在19世纪传到欧美,成为重要的食物和原料。历史地图内容凝练集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素养,才能把地图读得通透明白。

(二)主题教学引领下的地图组合和图文组合的使用

新课标提出:“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设计出更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学习主题。”[5]围绕教学主题筛选、优化组合多个地图能够较完整地展示历史变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对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提供多角度分析的依据,体现知识之间的交互联系和综合,帮助学生在观察揣摩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总结。在“全球视野下看明清对外经济政策”主题教学中,先后展示《郑和下西洋图》《戚继光抗倭图》《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图》《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图》《鸦片战争图》等,探讨:1.海禁是所有对外贸易都禁吗?明朝一直都实行海禁吗?闭关自守是全封闭吗?2.倭患的原因?戚继光抗倭彻底解决了倭患问题吗?3.隆庆开关兴盛了中外贸易,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晚明进入白银货币化时代,为张居正改革奠定经济基础。4.月港仅是局部开放,昙花一现,明朝未能走向全面开放的经济战略高度。5.清承明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明清对外经济政策是基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对外关系考量,最终中国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陷于沉沦。6.新航路开辟后整个世界由陆地走向海洋,列强蹈海而来屡次犯边,打出海军—航线—殖民地—商业利益互相促进的组合拳,中国却在此时自我设限,走向封闭错失良机。7.制定经济政策应关注国家利益、世界潮流、国际道义等。为了提供完整的证据链,教学中还要把地图和文字史料加以组合,提供历史学习更加丰富、多元、完整的材料,创设新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精巧的渐进式梯度问题盘活地图信息,将要传达给学生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个教学环节。

(三)师生动手绘制历史简图

“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6]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即时绘制历史简图,边阐释边动态展示。这样的现场操作既灵活多变、方便快捷,又重点突出,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复习中把掌握的内容绘制成历史简图,并根据简图进行历史解释,做到图文互通、图文互换。如以苏联为中心,绘制两大阵营在欧洲和亚洲的国家以及两条分割对峙线简图,在画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一目了然、不言自明。如此,将抽象的知识、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画面相结合,不断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大脑,加深记忆和领悟,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新的可操作性强的路径。经过日常教与学的训练,学生在考试时也会对地图类试题有一定的亲切感,从而在教学效果上事半功倍。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能够坚定而充实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振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获取巨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学有成效。只要教师能够用心学习思考,合理优化遴选历史地图,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加持下,定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