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
2021-01-03孙万里
孙万里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甘肃 白银 730699)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内涵及其实施与评价的意义
(一)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经过后天培养,体现于人们的知识储备、思想品德、个人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开发和实施主体,学校具有自主决定权的课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指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主要导向,由学校组织和开发,结合高中语文学习的需求,以学生爱上高中语文,学好高中语文为立足点,以专任教师为主要负责及实施者,串联各学科知识,导入地方优秀资源及历史文化,联动学校、家长及社会力量的一种更加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活动。
(二)实施与评价的意义
从社会出发,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语文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科素养,有利于向社会输送更加优质的人才;有利于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爱学习、促学习的热潮,增强爱学尚学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广大民众从内心深处认可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总体文化实力。
从学校出发,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顺应现代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立德树人的必然保障。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亲密,使校风学风建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学校开拓创新,激发学校的创造热情,引领学校走上更加科学、全面的发展道路。
从教师出发,可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为学生做好榜样;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更加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有利于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解答问题、疏导心理,有利于建构十分融洽而良好的师生之间的正向关系。
从学生出发,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科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情况
(一)开发特色课程内容
该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理念为先、实践主导。以系统、合理、适用、科学的理念为先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在校语文学习中的实际状况,经过调查全校师生需求,并经专业老师以及相关教育人员研究,研制出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开发完成后,应当抽取几个班级进行适应教学,如果出现不合适的课程内容,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待该课程打磨完好,方能整体范围推广。
(二)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在校学生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应当在传统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打破沉闷、僵化的课堂氛围,突破机械教学和程序教学,充分发挥师生的自由度,组合多种学习要素,活跃课堂气氛。
1.主动教学法。在传统的课堂中,很多老师更多的是倾向于被动教学,即大量地向学生输出教学内容 ,却无法有效确保学生是否真正地学进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应当使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老师应当在教的同时,注意学生的反馈。可以采用课堂互动等方式及时巩固课堂内容,循序渐进,保证主动有效教学。
2.情景代入法。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与自己不同年代、不同性别、不同境遇的人以及相关故事。此时,学生就可以采用情景代入法,把自己想成符合书中境况的人物,同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从而能更加充分地理解作品及其本身的含义。
3.学科融合法。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往往能发现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那就是不同的学科之间“各自为政”,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也比较少。然而,语文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与很多学科都有一定的关联,并且能够辅助其他学科,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学科融合法。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将语文书上出现的重要人物按照历史排序法排列等方式,将语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融合关联在一起,搭建一条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梁”。
(三)融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
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不仅是这个地方的历史见证,更是这个地方的所有优秀资源的合集,是当地人们的宝贵财富,包括自然风光、民俗、古建筑等。在语文学习当中融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扩充其他知识,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地名人、传统手工艺,了解当地传统文化,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承习者和传播者。
(四)号召学校、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联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并不是一个在学校单打独斗的过程,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以及社会力量的协助。比如,学校在举行一些知识竞赛、外出参观等活动时,就需要家长参加,以及社会相关部门、单位予以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实践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三、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方法
(一)语言的建构与实际运用
该要素的作用十分显要,既是基石更是动力。语文方面的教学是以引领学生储备良好的语言素养为基础的,只有教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语言,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美好的现实世界和内在天地。语文教育和学习是一段渐渐习得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去读、写、体会。这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意境写作、大声朗诵、说绕口令等方式来进行。比如,教师可以选一个下雨的日子,让学生观察雨的形态,静静听雨,沉下心来,观察、聆听、联想、感悟,然后据此写一篇关于雨的文章,以此来考查和锻炼学生语言方面的素养。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是一种非常抽象的存在,是一种能动的反映过程。分析比较、辨识力、归纳概括这几项能力都是该要素的几项主要能力构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素养的形成培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几个方面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好玩的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做讲解员或者到当地的图书馆做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出去研学等等,通过这些需要他们“独当一面”的活动,来强制提升他们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以此来锻炼学生各种思维的素养。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是人的内在知识储备和情感的外在表达,是对一系列事物的个人看法。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上面的体验 ,领悟到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并逐渐养成内在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的实际情况,在班级举办一些像优秀文章交流评比、诗歌欣赏、朗诵、写作等活动,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一些像古诗词争霸赛、主题画展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方面的素养。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前人通过口口相传以及文字记录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和发展关系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语文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从课本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独特魅力。教师在考查学生这方面的素养时,可以采用专题课堂的形式,选择一个主题知识,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讨论并即兴问答。也可以采用成语接龙、填充歇后语、猜谜语等方式来考查。
四、结语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着力点和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校本课程的特色开发、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还是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融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系统、科学地接受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迈向更加宽广而美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