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习作教学的思考
2021-01-03张丽群
张丽群
(福建省仙游县龙华中心小学,福建 仙游 351200)
语文学习是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学习。习作是在输入基础上进行综合输出的言语活动,对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习作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习作的设置,带来了习作变革的曙光。当前小学写作教学有效性低下,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面临严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习作教学无方法、缺乏思维训练、严重脱离生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对习作教学带来很大支持,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编排习作单元,是对习作指导具体化思想的集中体现,表明国家教育对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重视。教材改革为教师教学带来新的挑战,统编新教材习作系统独立成体系,以单元为整体集中训练某项习作核心要素,部分教师看到教材习作体系变化感到不知所措。为更好地使用教材,考虑到教师使用中的困惑,研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上好习作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语文课标,指导学生习作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编排教材习作单元设置理论实践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对教师习作教学具有一定帮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是新的编排方式,打破附庸于阅读的局面。我国语文教材习作系统设置分为合编型与分编型,合编型语文教材是主流编排方式。21世纪初,语文教材体系以多线综合型单元组合编排。2012年,教育部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对习作板块进行创新改革。统编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设置,使习作训练备受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将写作目标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第四阶段为写作。课标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表述自己的见闻,依据生活需要学会运用常见表达方式。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达成目标分为通过习作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见闻,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习作使学生学会使用生活常用简单写作形式,常见小学习作形式有记叙文等,小学习作表达形式以记叙文为主,要求教师注意教会学生记叙的方法。习作学段目标包括第二、三学段目标,在习作态度、习作类型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随着学段增加,对学生习作要求提高,由习作兴趣培养到交流需要渗透,习作类型由简单信条交流到学会写想象作文。习作修改要求更加具体明确,对书写有一定要求。习作数量要求课内习作保证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习作目标对学生习作做出更高的具体要求。强调学生表达见闻情感,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强调学生不拘于形式编导见闻情感,写清受感动内容。第三学段习作目标强调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课标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非常重视。课标对语文写作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包括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注重培养学生习作谋篇布局能力等。
二、分析学生现状 训练有的放矢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学生作文批改发现,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内容平淡等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情况,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改进依据。通过对学生写作情况调查,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很多典型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包括材料陈旧、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调查发现学生写作素材缺乏新颖性,学生作文写作中语言堆砌。语文学习应有广阔的途径,学生积累素材主要渠道是影视作品,对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重视度不高。学生获取语文素材渠道较少,学生对信息鉴别能力不强,不能按契合作文的话题要求选材。
思想深刻是高中写作教学发展性要求,写作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想取得高分作文必须具有一定思想性。调查发现学生写作中大部分立意不够深刻,在分析作文材料时不能挖掘材料隐含的深意,语文课程改革作文教学倡导新理念,真挚的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调查发现学生作文写作中普遍对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论述,立意肤浅使得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缺乏感染性。
调查发现学生写作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表现为语言表达不通顺。不少学生认为语言平淡是作文写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写作中经常出现用词不准确等问题。文章内容要结构严谨,用清晰的思路组织安排写作内容,段落划分合理。调查发现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结构不严谨情况,有的学生写作中语段逻辑关系不正确,涉及论证段落出现顺序不当问题。
三、培养核心素养 提高习作水平
统编教材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承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教师要科学把握教材的内涵。统编教材体例编排呈现单元内容组合方式多元化特点,在各年级教材中每单元构成要素相对独立,让学生达到学习习作内容技巧,习作教学中须融合发展核心素养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等目标。
统编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习作能力等方面有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把握教材中厚重的文化背景。习作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生活,构建题材生活化等特点的独立习作训练序列。教师教学中要遵循教材安排内容,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编排习作单元,三年级习作单元主旨是观察想象,四、五年级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习作方法,以三年级下册为例,可以半命题形式,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大胆创作,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只有走出课堂才能对事物有更多的接触,教师要在指导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习作中接触更多新鲜事物,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经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习作现状调研发现,很多学生认为习作缺乏素材。主要原因是习作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生活观察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学生视野。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相关题材。如搜集中国进入太空宇航员视频资料观看,让学生通过阅读,走出校门走进社区,通过阅读了解国内时事。从相关报纸杂志中寻找符合立德树人的材料,为学生品格行为打下良好基础。教师搜集题材应搜集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相符的文章,丰富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将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观察日记可以写对人物景色的感悟,学生在观察中会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观察到的人、事、物,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习作单元编排《搭船的鸟》精读课文,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通过对日常事物观察,让学生体会观察带来的益处,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使学生在写观察日记中积累更多素材。
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习作单元,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习作素养缺失,主要表现为不想写、不会写。教师层面问题存在习作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习作指导缺乏有效方法。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习作技巧,对学生严格训练。教师无法把控教学节奏,简单指导学生后让学生独立写作。固化的写作模式使学生感到厌恶,部分教师对学生习作缺乏指导,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写,出现高年级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弱化现象。写作是语文素养综合体现,新课标指出,学生写作中应明确具体表达自己的见闻,运用常见表达方式写作。学生写作核心是人性的表现,教师只有回归教育是人学的原点,激活学生习作动力,才能理性面对语文习作教学宏大系统,明白作文教学应从起点抓起,习作教学具有按学段螺旋式上升内因体系,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兴趣与能力同步,推进自悟自构习作教学模式。
习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习作表达,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善于观察才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民俗馆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文章主要记录反映现实生活,教学中倡导师生积极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充分让学生自主创作,让学生有足够创作空间,使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四、结语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人文学科,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作是语文的重要内容,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具有代表性,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统编语文教材中习作编排层层递进,使学生深入其中,逐步提升习作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要始终坚持人本理念进行语文教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