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1-01-03汤华凤

课外语文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文思想

汤华凤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六塘镇中心小学,广西 桂林 541101)

引言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等理科学科,理科学科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而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人文功能的学科。语文阅读的魅力在于其中的思想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信念,对学生各方面良好的培养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和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对学生三观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作用。把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同小学生心理健康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主体与客体相统一,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本文将从阅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策略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文阅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环境和教育等方面,其中学校的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能够把人类积累下来的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来看,处于7到11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上已经基本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思维也具有可逆性,也就是说,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能够从字面上的信息,推出其中的思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还只是一个模糊肤浅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非常干净单纯,没有受到过任何不良思想的影响,但是在主观意识上还不能够进行对与错的判断推理,对于外界的影响也只是服从,还没有真正达到人格上的独立思考。因此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语文老师,对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能够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思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语言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同一种语言中面对不同的情境,往往能得出不同的效果。语文是我国文化的核心,我国教育向来重视语文的阅读。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具有良好的态度反映,任何有着消极的态度都是不良心理健康的反应。小学语文阅读中,涉及的阅读主要有诗歌、伊索寓言和经典文章片段。小学生阅读李白的《静夜思》,能够体会到作者思想家乡的感情,对诗中的月亮有一种理想的精神寄托,象征着美好、团圆。阅读《七律·长征》能从中体会到我国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理情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语文教师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发展民主型师生关系

语文作为具有多种人文情感的学科,在教师方面,老师首先要向学生展示道德模范的作用,因为学生具有可塑性、向师性,意味着在学校中,学生常常把老师当作是学习行为的典范,教师的言行谈吐、教学方式、着装打扮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使学生无意识地模仿。例如老师在行为上尊重、关心他人,对待群体关系认真、互帮互助,那么学生会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因此也模仿老师这样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对待师生关系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发展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既可以是师生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老师与学生要做到心理相容,平等对待。在教学中,教师更是要做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素养。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学生的个性方面。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成绩有好有坏,学生之间的性格有的内向,有的开朗。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学会因材施教。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不应该歧视或者变相处罚学生,因为老师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而其他的学生就会认为成绩不好的这个学生是个坏学生,没有什么优点,不值得与之交流学习,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容易形成扭曲的心理,被歧视伤害的学生,也容易走上自卑,自卑、抑郁也是不良健康心理的表现。教师除了教书的职业外,还应该要做到主动关爱心理健康有缺陷的学生。在班集体中,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如果发现有闷闷不乐或者行为上有所怪异的学生,老师要及时与他们沟通,或者找父母了解情况,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

(二)深入挖掘教材思想,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语文阅读既要做到传授基本知识,也到做到思想教育。基础文化知识与思想教育是统一的。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学习知识。心理健康的学生会考虑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他们的认知中会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会认为“读书无用”,受社会网络文化的影响,他们会不爱学习。其次,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知识文化的熏陶。学生学习了法律法规知识后,会有效地减少学生的犯罪概率;学习了语文中的一些教育文章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理解数学、化学知识后,懂得了物质世界的性质,也会了一些基本的生存策略。因此,除了专业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外,老师还要在其他的学科教学中挖掘教学思想。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会学习到《开国大典》这一课,教学生认识生字、生词以及写作手法后,还要把课文中蕴含的思想传授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开国典礼上所讲的话。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要真挚地带领学生朗读、学习课文,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新中国成立的不容易,通过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走向胜利,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学生从心理意识中就会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如学习《慈母深情》这篇课文时,能够让小学生体验到父母栽培我们的艰辛和母亲的无私奉献、伟大的爱,文章中的主人公想要买吃的而骗母亲说买书,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买书,母亲知道事实把“我”数落了一顿后,又给“我”买书。学完这篇课文,小学生除了体会到父母的爱外,还间接地体谅家长的辛苦、不要说谎等。

(三)利用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阅读

启发原则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倡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结合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自身是否符合标准。这一教学原则中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说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老师只是起引导、促进的作用,老师不要代替学生回答所有的问题,而要学会启而不发、指而不明。如果老师一味地教学生在心理活动上该怎样去做,这相当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启发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这也是使用启发原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如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穷人”,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老师可以随机地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其中透露出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在回答上存在错误的思想或者偏激的想法,老师应该立即给学生纠正。最后,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每次上完课时,老师可以及时地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或者鼓励学生尝试复述课文的情节。从单篇文章的阅读延伸到整本书的阅读,是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相关的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老师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性的书籍。如《鲁滨逊漂流记》,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克服困难、挫折的精神,也间接地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乐观地面对其中的挫折。

三、结束语

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离不开语文阅读的支持,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老师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不断探索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课文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思想与“剑”
背课文的小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