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问题探讨

2021-01-03亓瑶瑶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化产品

亓瑶瑶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搭乘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依托技术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创造符合国内外审美标准、能切实满足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提高服务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众日益关注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文化交流与文化空间的延伸已成为大势所趋,文化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下,文化产业要积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寻求国际化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有利于实现东西方文化交流,实现文化产品的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使得外国友人能够走近,并开始了解我国的文化,凸显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文化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中的灵活、新鲜多元化资源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当中,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和升级,有利于丰富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增强世界各地人们对文化产品的了解,有利于扩大文化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进而增强产业的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竞争力、感染力高的文化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品不够与时俱进

当前,单纯地保护文化已不能发挥文化本身特有的魅力了,于是才有了创新,有了商业元素,继而形成文化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推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品的种类日益多元化,但是,文化产品缺乏与时俱进性与时代性,致使文化产品不能有效满足世界各地人们的消费偏好,弱化了产品的购买力,不利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同时,由于部分文化产品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待提升,部分设计者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只抓到文化产品表面的特征,忽视对文化故事的深入探寻,弱化了产品的故事性和艺术性,降低了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部分设计者在进行文化产品的设计工作时会忽视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依托经验积累和感觉进行作品设计,导致文化产品缺乏时代性色彩,致使文化作品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不能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弱化了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阻碍了文化产品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增强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因此,只有继承和发展、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文化才有生命力,只有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与国际主流文化趋势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才会有创新和发展。要不断增添文化产品的时代化气息,打造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文化需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2.缺乏国际化营销人才

目前,我国部分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大都依托“送出去”途径来展开的,究其原因在于文化产品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不能助力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际化营销人才的匮乏,没有发挥文化产品介绍者和推广者的作用,致使文化产品缺少消费者,降低了产品的影响力。部分产品推广者受语言或表达不到位等方面的限制,在向国际友人介绍文化产品时会略显吃力,介绍过程较为枯涩乏味,不利于增强国际友人对产品的理解,难以激发国际友人对文化产品的兴趣,降低了人们的购买力。同时,部分营销人员文化素养有待提升,不能深入挖掘文化产品背后的故事,对文化产品的了解浮于表面,向他人进行产品介绍的过程中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新意、特性,不能彰显产品蕴含的文化气息,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不利于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因此,文化产业要想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应打造专业的国际化营销人才队伍,提升产品的推广宣传水平。

3.文化产业国际化意识淡薄

新时期,部分文化产业依旧缺乏国际化意识,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弱化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文化工作者缺乏前瞻性,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没有注重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弱化了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难以激发国际友人对我国文化产品的兴趣,无法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部分文化产品可能得到了宣传推广,但是大都集中在特定的领域或范围,不能在全社会、全世界内形成影响力,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活动相对匮乏,不利于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尤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不能搭乘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就不能有效地将文化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不能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来丰富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不能使国际友人对文化产品有深入的理解,文化产品的优势或特色得不到彰显,难以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传递到世界各地,不利于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三、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1.找准文化产品的市场定位

“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内容的竞争”,要想推动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应首先找准市场定位,对发展方向有明晰的认知,文化产品要把文化变成一种中国人能引以为豪的东西,提高文化产品的娱乐性、体验性、参与性,提高今后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在物质财富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纷纷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和满足,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文化工作者要在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洞悉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偏好,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一方面,文化工作者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索并整理国外媒体所进行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报道,进而梳理出受关注度高的文化产品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文化产品的发展方向,打造国际友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力量,对国际友人进行问卷调查,全方位、多层次地洞悉人们的兴趣点或消费点,进而积极探求与文化产品的契合点,生产迎合人们兴趣与需求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提高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高市场占有率。

2.培养国际化营销人才

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营销人才力量的支撑,为文化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提高文化产业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国际相互发展进程。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国际化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高校要切实扮演好教书育人的角色,依托专业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了解相关产品的文化理念,提高文化产品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打造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产品的内涵,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打造专业营销人才队伍。高校要不断提高营销人员的外语水平,帮助营销人员积累有关文化产品的相关外语词汇,提高外语宣传与推广的专业化,使外国友人能够对我国的文化产品有更加全面与细致的了解,激发人们的兴趣,增强对文化产品的关注度。同时,要积极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留学生教育,吸引外国青年学生走进中国,感悟我国的文化,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并将我国的文化产品带回去,提高文化产品的感染力。

3.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国际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旅游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当下,文化产品的发展也可以依托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一方面,文化产业要积极与国外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发展国际市场,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进程,扩大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文化产业要联合旅游业,合理规划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的规划不但要突出地域文化产业的特色,而且要凸显国际化色彩,将开放、包容精神融入其中,使游客们在感受景区优美景色的同时,体会文化产业的魅力,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景区周边的相关基础设施也应配备齐全,宣传标语、道路标识等方面要进行外语翻译,并凸显文化产品的特色,带给游客美的体验与感受,使外国友人在潜移默化间受到文化产品的熏陶,提高对文化产品的认同度,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四、结语

当下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文化产业也要积极寻求发展,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打造专业营销队伍,实现文化产品的国际交流水平,提高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推动国际化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国际化产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