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在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021-01-03保定市生态环境局竞秀区分局石力
保定市生态环境局竞秀区分局 石力
在生态保护工作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深刻反映了新时期环境管理形势的变化以及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的迫切性。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任务为指引,客观分析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以及事后管理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积累环境应急管理的有效经验,是增强环境应急管理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要求。
一、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主要特征
明确环境污染事故突发的主要特征,是规范环境应急管理程序的一项重要前提,对准备机制的设计、响应管理的完善等皆有重要意义。总结既往报道的生态环境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与不可预知性,发生过程一般不受时间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事件带来的危害性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可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问题,有时甚至会直接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3)事件的发生形式、事故的环境要素以及事故的污染物特性等具有多样性,检测与管控难度较大。从上述特征不难看出,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管理没有标准的、明确的答案,需要经验的积累以及完善的应急准备、响应机制,需要相关人员在事故突发的第一时间迅速响应,根据事件的特征以及既往处置同类事件的经验,合理选取控制措施或治理手段,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或负面影响[1]。而突发事件的迅速响应要求有可靠的监测机制,构建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机制,加大突发事件的监测力度,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规范化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对现场信息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突发事件处理需要第一时间掌握与环境污染方面有关的具体信息,如污染物的特性、污染的严重程度、污染发生的事故现场周围情况等,此类信息对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的选择以及事故处理相关准备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往的事故处理经验表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越全面、越完善,应急处理方案的决策效率与准确度越高。而环境应急监测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采集具有重要意义。从环境应急管理角度分析,应急准备、响应机制的运行与调整需要决策人员掌握环境污染的范围、严重情况、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以及现场其他风险等信息,而应急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事故的有效处理服务,提供此类数据[2]。因此,环境应急监测对事故的处理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处理环节因信息不全带来的决策风险,助力事故处理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在事后管理环节,应急监测提供的数据还能够为事故诱因分析以及其他善后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今后同类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二)建立环境应急监测管理制度
我国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站需要以管理范围内的环境情况作为出发点,根据环境监测站所具备的条件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应急监测管理制度,并保障后续的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同时,还需要去完善环境应急监测的响应机制,并由专业的人员来对环境监测的安全设施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还需要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并对物资进行完善,更新物资,这样可以让环境应急管理更有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应对。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地让工作人员参加演习和训练,要将环境应急的意识深入到工作人员的思想中,让其在环境应急监测日常工作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应急知识,这样做可以在环境污染事故出现时,保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果,提升整个环境应急监测站人员的工作质量。在处理完事故后,需要对相关资料和设备仪器进行整理归档,并分析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可以提高整个环境应急监测站人员的水平。
(三)提高突发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估的能力
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有效应对提供关键信息,但从新时期环境应急管理的工作需求来看,除了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应急管理还应当关注突发环境污染的预防、应急监测层面的准备工作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发布等工作[3]。以加大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力度、巩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成果为指引,监测部门应当重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相关内容的监测与评估,切实发挥现有技术手段与人才队伍的作用。在既往的事故处理中,事故的处理难度受到污染程度、时空变化、分布情况、污染物类型以及周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点位采样方法布置应急监测网络,对高风险地区特定污染物种类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既能为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环境执法提供有效的依据,还能够为突发事故的防范提供关键信息。结合具体地区突发污染事件的风险,全面构建各类污染物的监测体系,切实增强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提高突发事故的相应能力。目前,部分地区在建设环境应急监测机制时已经开始侧重于所在地区高风险事件的监测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预测、评估,力求通过现有的监测手段与管理机制,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得益于相关设备、技术提供的支持,以及监测机构在既往工作中做出的积极尝试、获得的宝贵经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与评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而这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推动突发环境事故风险的隐患排查
突发环境事故风险的隐患排查是环境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突发事故的及时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现有的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指导意见与相关法规来看,消除隐患,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是应急管理的重点。深入推进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构建完善的预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强化应急管理,提高责任主体、各级环保部门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而在现有的应急监测机制下,相关监测设备与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链接,能够为各项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参与隐患排查的组织根据既往的监测数据确定隐患排查的重点,提高排查的力度与针对性[4]。不仅如此,现有的应急监测系统还能够对各类隐患的治理效果进行实时跟踪,为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落实隐患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工具。以工业园区的污染风险排查为例,在排查工作结束后,环保部门应及时督促责任主体落实隐患的自查、自保、自改与自验,同时根据对应隐患的危害情况,分别确立治理目标与方式,由应急监测系统配合完成治理效果的评价,切实降低此类隐患引起突发事故的概率。
(五)构建快速响应应急机制
在环境应急监测机制中,其自身具有时效性和有效性。在环境突发事件后,需要相关单位和机构以最快速的方式来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上传到环境应急部门,让环境应急部门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损失。此外,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反映速度越快,救援效果越好,反之,会陷入被动局面,所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在实际构建快速响应应急机制时,需要相关人员仔细地去梳理每一项工作的具体环节,并将具体的责任进行落实,这样可以保障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地得到有效的处理,并降低环境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六)制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在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相关监测单位需要对当前的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调动,从而实现比较良好的应急监测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实现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掌握,同时也能够针对所获取的监测结果对相应的处置方案、处置程序和风险评估等提供充分的信息。从以往相关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较强的突然性、不确定性和严重性,这些特性的存在对当前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形成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环境监测站必须形成出具理和科学的应急预案,是能够良好促进相关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举措,并推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5]。而应急预案的出具则主要是凭借于以往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各项成果和数据,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最终可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提升,从而在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阶段,对各项工作开展形成指导,实现缩小突发性环境污染的影响范围、减少社会由此而产生的经济和人员损失。除此之外,相关单位在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完成布置之后,需要尽快地将其提交到政府机构,在获得政府机构对该预案的批准之后,需要及时将其纳入到后续的工作整体规划环节之中,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相关工作在实际面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沉重的负担,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正常生产生活,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具体处理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加强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同时针对所面对的具体情况,及时地对相关事件进行合理的处置、制定科学的预案,以此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