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当前劳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03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刘竺

区域治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劳模管理工作管理

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 刘竺

长期以来,以工会为主的各级单位和组织,在推进劳模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当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劳动关系发展进一步复杂化,劳模管理随之面临着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挑战,亟待加以精研,探索解决方案。以下,笔者结合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浅谈改进和加强劳模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当前劳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评审环节上缺乏统一标准。劳模是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其群众性不言而喻。但在部分地方的实际评审过程中,公开性和民主性仍显不足,缺乏科学、统一的践行标准。有的企业评选劳模时,未能充分广泛发动群众,而是由领导说了算,或是待材料上报审批后才公布,或是甚至不公布。这使得职工们对劳模的产生过程及事迹一无所知,缺乏说服力的评选结果也降低了激励感和集体凝聚力。有的地方在开展评模工作时,缺乏连贯、稳定的制度安排,引导规范作用效能不足,一旦逢遇评审时机,往往只匆匆下发原则性通知,内容、办法、条件均不具体落地,导致基层解读无所适从、行为混乱不一。个别地方干部多、群众少,干部间唯经济绩效至上,使得只要企业产值利税有实质性增长,哪怕厂长经理存在着一些违纪行为,也可被认可为劳模。价值评选、民意考量的标准不一致,大大削弱了评审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和结果的公信力。

(2)宣传环节上缺乏长效机制。主要表现在:首先,劳模的宣传导向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评选出的劳模不单单仅局限于拥有“老黄牛”的品德,更应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具备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理念。时代赋予了劳模精神更为广阔的内涵,宣传引导工作却往往未能跟进,难以充分彰显新时代的劳模光辉。其次,弘扬劳模精神工作连续性不足,往往集中于每年五一前后,戴红花、颁奖状,各种表彰活动于彼时铺天盖地,相比之下,如何进一步总结劳模经验、不断发扬劳模精神的常态化宣传稍显疲弱。如此,劳模宣传与群众、时代的要求相脱节,劳模“过时论”“物化论”等曲解趁机甚嚣尘上,为劳模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3)管理环节上缺乏创新发展。在当地政府中,虽建立有评选委员会机构,但劳模管理工作事项与权责划分仍待进一步明确,涉及的管理部门间还存在着授予称号不统一及重复评审的问题。目前,各地多以总工会负责承担全国、省、市劳模的评选、推荐及日常管理工作,而对部级劳模的评选、推荐却未涉及,相应管理档案也亟待完善。其次,在基层企业里,劳模管理工作权变性高,未能建立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缺乏长效性的劳模管理机制。在如何促进劳模始终保持精神风貌、发挥自身的榜样带头作用方面,缺乏具体的规定和方法。常态化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程度也显不足,不少企事业单位难以精准落实政策到位,劳模信访和走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劳模的继续培养工作也显薄弱,许多劳模缺乏学习与时俱进、教育再提高的机会。少部分劳模始终停留在昔日的光环中,观念保守,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理论知识的更新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甚至需要依靠帮扶救助才能维持正常的就业和生活水平。如何加强对劳模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及时掌握先进文化和技术,永葆先进性,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劳模管理工作的思路

(1)研究劳模政策,促进和谐建设。首先,应切实提高对劳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认识决定着工作的角度和深度。肩负劳模管理责任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各级工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应从发挥工人阶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高度,提高对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领导要尊重和关心劳模,切实做好劳模管理的统筹安排工作。其次,应切实解决部分劳模的实际困难。各级工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细致和具体的工作,关键还要加强监督、落实到位。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一些困难亏损企业的劳模在薪酬、住房、医疗、农转非户口等方面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尤其是一些老劳模,退休年份早,退休金标准过低,医疗费难以报销,生活陷入困境。对此,当前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一是建立劳模养老补充保险;二是建立劳模基金,专款专项解决贫困劳模的困难;三是研究制订劳模购房减免费用办法,规定劳模的购房面积标准和优惠条件;四是调研明晰现实需要,出台退休劳模的荣誉津贴发放方案,由政府按月发给困难劳模一定数额的荣誉津贴,以便对劳模退休后的生活给予帮助。目前,有的地方已经行动了起来,例如,我市明确规定了劳模不下岗,并在全国和省市劳模补贴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对困难劳模生活救助的力度,以期多为劳模办实事,关心和爱护劳模,弥合社会建设趋向更加和谐的需要。

(2)健全工作制度,形成常态管理。规范才能促进发展,劳模管理也只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得到完善和加强。为此,应出台全国性的劳模管理办法,颁发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模工作条例》,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工会机构,基层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职责,以推进这项工作走向制度化,使劳模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应注意对劳模授予称号和表彰形式进行规范,做到统一管理。基层则应应严格按照省、市出台的劳模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劳模日常管理工作,切实践行好办法规定,把党和政府对劳模的关心重视落到实处。各级工会组织应深入基层单位,加强对此项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将执行政策不到位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开,通报政府相关部门处理。第三,应进一步深入调研和排查,健全和完善劳模工作档案,为劳模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做好坚实保障。

(3)建立劳模文化,推进经济发展。这项工作应从选拔和评审劳模时开始做起,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劳模的评审工作机制,真正选拔出贡献大、学习力强、素质全面的榜样模范。劳模是面旗帜,评选劳模的过程本身就是树旗、学习的过程,绝不能简单地走过场或敷衍了事。要注重健全监督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劳模的日常教育管理,在着力加强劳模思想教育的同时,不断强化岗位业务的培训,继续为劳模提高学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应推广和监督劳模评选公示的办法,通过当地的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劳模候选人名单及主要事迹,接受群众监督,让职工公正、透明地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劳模,如此才能切实营造当劳模光荣、向劳模学习的风气。第二,要注重平衡对劳模的使用与培养工作。劳模本身是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往往因此后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减少,思想观念缺乏更新,来不及跟上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节奏,成了困难群体。在实施帮扶的同时,更应注意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劳模素质。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劳模参加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建立劳模联系制度。有条件者可选送符合条件的劳模到高等教育院校学习深造,或是推荐到管理和工程技术岗位上去锻炼,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为劳模的学习、交流、任用提供机会,让他们自有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值得鼓励的是,已经有一些单位重视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工会和大学院校合作办起了劳模专修班,众多劳模能够不断接受到系统的学习,这为他们继续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把宣传劳模光荣与构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各层级宣传骨干作用,经常性、深入性地挖掘劳模身上的闪光点,采取通讯报道、微故事、情景剧、快板、相声等多种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进行宣讲,确保每一名劳模“立得住、叫得响、树得牢”。工作中要注重劳模宣传的即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对新当选的劳模进行及时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也应对老劳模持续开展宣传,让每一名“劳模”都成为一面旗帜。工会和宣传单位应秉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渠道和各种形式的图片展、事迹报告等活动,长期、动态地大力宣扬先进人物的思想、经验和作风,树立起劳模品牌,使劳模精神成为广大劳动群众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三、拓宽劳模作用发挥渠道,创新驱动促提升

动员各方力量,大力推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拓宽劳模作用发挥渠道,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利用劳模的技术优势,为社区百姓服务,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衔,进而进一步增强劳模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具体实施一要注意创新工作方法。改变以往“一审定终身”的做法,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化管理模式。我市总工会对全市已挂牌的50余家创新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从团队协作、工作开展、创新业绩、示范效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 “回头看”,对已不能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9劳模创新工作室予以摘牌。二要不断拓展创建领域。结合当前业态发展情况,将创建工作向新兴产业、空白领域和中小微企业延伸。在互联网经济、园艺、物流等新兴产业,在社区管理、行政管理、卫生服务等空白领域拓展,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在成为劳模精神传播的“基地”,提升职工素质的“平台”,企业节能增效的“百宝箱”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器”。通过劳模作用的发挥,带动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知识伟大的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征程中当好主力军。

四、结语

以上结合当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浅要分析了加强和改进劳模管理工作的思路。笔者认为,推进新时代的劳模管理工作,是激励和发挥工人队伍力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也只有形成政府、工会和社会各界的统一认识和齐心协力,实现劳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方能持续全面地发展这项工作,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猜你喜欢

劳模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