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下农村环境治理

2021-01-03浙江和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张迪

区域治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垃圾

浙江和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张迪

农村环境的污染主要与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农作物耕种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时,需要相关部门结合这些因素作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并且所属地区的政府也应大力支持,引领环保部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使农村与城市的环境保护共同推进,对国家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与生产作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农村大部分居民主要依靠农业谋生,在闲暇时间发展养殖业,这两种产业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使农村的经济条件得到提升,这是产业为人们带来的经济优势。与此同时,在这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喷洒农药,并且对幼苗施肥,保证其茁壮成长。在养殖家禽的过程中,家禽排放的粪便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并且养殖的动物过于密集,直接造成了环境破坏的现象。但这就是农村生活的常态,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认为这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导致在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1]。

(二)垃圾随意丢弃造成环境破坏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家每户都会产生一些垃圾。在城市,垃圾将丢弃到专门的垃圾桶由环保工人进行统一处理。而在农村,乱丢垃圾、废水随意排放、露天焚烧植物秸秆或塑料等现象普遍,并且对家禽的排泄物置之不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家禽生病后将尸体随意丢弃的现象,还有就是对树木乱砍乱伐等不良行为,都会破坏整个生态环境,人们生活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以及生活用水受到严重污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但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动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河水污染将导致水中的生物无法存活,并且这些废水逐渐渗透到土壤中,使土质变差。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2]。

二、影响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

(一)当地村民缺少环保教育

在农村,人们过度开垦荒地、乱砍乱伐来获得大量的土地资源,为当地村民创造经济收入。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所孕育的农作物种类繁杂,导致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农药以及化肥残留,已经深入到土壤,地表受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土地质量变差,土壤结构的整体平衡也会遭到破坏。发展农业的土地不停使用,违背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医用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环境越来越差,为环境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主要在于村民自身缺少环保意识的教育,不但不能保护环境还在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因为这与其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村民更是没有改善自身行为的想法,不会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另外村民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也缺少认知,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以及重要性宣传力度不够,执行力也较差,使村民对环境保护缺少认知[3]。

(二)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

农村地区的耕作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生态平衡,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使农村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在农村地区,土地在反复利用之后,使土壤遭受破坏,在修复没有完成之后就再次利用,导致土地资源原本的性能下降,直至生态失衡无法进行修复,最终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而导致森林的覆盖率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

(一)建立科学的环保管理条例

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全面、科学的法律制度对其产生约束,成为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与条件,进而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且制定有效的条例,将环境保护的条例作为村民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活动中所要遵循的规定,环保部门应对村民其进行实时监督,使其逐渐成为习惯,延续居民环境治理的责任与义务。法律体系的构建还要对基层政府设定要求,为环境治理工作保驾护航。基层政府将严格按照法律对农村地区进行严格管束,一旦出现违反规定、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惩。

(二)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在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环境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生产的重要场所,人们的生存离不开这样的大环境。环境的好坏与村民的行为相关,所以应当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这是环境治理的必要前提。只有对环境保护重要性有了认知后,村民才能自主投入到环境治理工作中,并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生产作业,严格把控自身的行为与习惯,转变自身的生活模式以及生产方法,使环境保护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而建设美丽、文明的新农村。政府还要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体系,大力宣传,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倡导村民利用当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生活方式,并且在生产作业中利用高科技技术,减少人力消耗,使环保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村民在与原来比较后,更倾向于后者的生活方式。在教育活动开始前,政府可以先对村干部进行教育,将其作为村民学习的典范,慢慢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位村民的心里,提升农村环保治理的工作效率[4]。

(三)促进农业形式的转变

在当前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农业形式也将生态化,不但要转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改变土壤流失的现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对农药、农膜以及化肥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约束,使村民尽量杜绝对其的使用。可以利用一些自然的肥料或没有危害的化肥来促进农作物的生产,同时满足环境与农业的双向提高。生态农业将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逐渐取代传统农业,使其满足未来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因此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保护农村环境需要政府大力倡导农业的转型。

(四)加强对垃圾的处理

在农村生产的过程中,要确保环境的净化,提倡清洁生产。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物秸秆以及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家禽排泄物等,可以通过资源化的途径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家禽的粪便与秸秆都可以进行沼气化处理,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沼气能源,同时在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渣以及沼液投放到生长作物中可以当作肥料,家禽的粪便还可以加工成有机复合肥,减少了土壤长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养分破坏,同时还彻底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实现了一举两得[5]。

(五)生活垃圾的有效利用

提倡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确保垃圾处理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产生。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可以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实现垃圾堆肥,然后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应用生物质气化技术,通过高温热解的方式,使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并且这样的方式还可以用于居民日常生活取暖、淋浴以及生活做饭等。又或者利用蚯蚓堆肥处理技术,利用蚯蚓对其进行消化、代谢等,使垃圾变为具有优良特性的粪,为土地作出贡献。应用厌氧发酵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能够产生沼气,进而转化为生活燃料,推广使用,避免了环境污染[6]。

(六)凭借环境监测技术监督环境

目前,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设备以及技术进行了引进,使该项工作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进而不断创新。高水平监测设备与技术能够保障数据的准确性,这将使环境保护工作在精密的条件下顺利开展。因为在一般状态下,相关人员需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所以环境监测是了解污染情况的关键步骤,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前提。建立自主研发团队,积极投入环境保护工作中,使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可以利用环境监测设备使环保人员发现环境污染的起因,环保部门结合这一情况对污染区域进行系统的评估,对一些违反环保法律的企业与群众进行惩戒。使村民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来提高生产的效率[7]。

四、结束语

根据上文的叙述可知,在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要想得到有效的治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已经被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环境保护相关条例的制定约束村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并且使村民能够主动参与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打造优美的农村环境,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垃圾
环境保护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垃圾去哪了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