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为形,“智”作骨
——例谈《狐狸分奶酪》识字教学
2021-01-03魏静亚
魏静亚
识字是阅读的开始,更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标志儿童从此由现实世界步入全新的符号世界。《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3 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低年级要认识1 600~1 800个,还要会写其中的800~1 000汉字,任务艰巨而繁重。识字是“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大量的识字任务,只有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使他们保持长久的注意。但是只靠“趣”,而没有引发积极思维和能力提升,这样的识字教学是华而不实的。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既给学生“趣”的吸引,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智”的长进?下面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中的三个识字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想法。
一、串词识记
【案例】
师:课文读完了,小朋友们,奶酪是被谁发现的?
生:奶酪是熊哥哥和熊弟弟发现的。
师:对的。课文中说熊哥哥和熊弟弟是——出示词卡:哥儿俩。
(学生读好这个词。)
师:“俩”是几个人啊?谁来猜猜?
生:“俩”的意思是两个人。
师:一猜就对。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俩”是由单人旁和两组成,可能就是两个人。
生:课文中说熊哥和熊弟是哥儿俩,他们是两个人。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熊哥和熊弟是兄弟,兄弟两个人叫哥儿俩。那姐妹两个人呢?
生:姐儿俩。
师:爸爸孩子两个人,叫——
生:爷儿俩。
师:妈妈孩子两人人,叫——
生:娘儿俩。
师:你们真会举一反三!
【解读】
对于“俩”字的教学,一般我们会这么来操作:出示生字让学生朗读、识记字形、读读由“俩”组成的词语。在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俩”这个生字时,并没有采取这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而是把“俩”的资源挖足:同样从字音开始,然后从字形猜字义,明确字义后,由字拓展到词的运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俩”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符号,而是成了一个系统,既知道了字义,又掌握了一串带“俩”字的词语,使这些词语不是单独的符号,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学生头脑中会读、会用的词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原来识字不是那么枯燥,而是可以学到很多本事的。
在部编版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有好些生字是可以这么教的。如《坐井观天》一课中的“沿”字。在学生正确认读“沿”字后,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指指“井沿”在哪儿,明白“沿”就是“边”的意思。然后老师指着课桌的边,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桌沿”。学生是聪明的,一下子说出“书沿”“碗沿”“床沿”“河沿”等词语。老师可以相机出示相关词语,让学生识记积累。串词识记,成为一个系统,如果能如此长久地训练,学生识字的兴趣就能保持,识字的能力就能提高。
二、情境演绎
【案例】
(出示: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师:奶酪只有一块,怎么分呢?(师扮演熊哥哥,生扮演熊弟弟)
师:我受累了,就让我一个吃了吧。
生:那可不行,还是我受累一点,我吃了吧。
师:我是哥哥,要听哥哥的,就我吃了。
训练的过程也是对整个网络进行参数寻优的过程,目前常用的算法有:SGD、Adam、Adadelta、Adagrad、RMSprop等[18],本文选用随机梯度下降法SGD进行各层参数的寻优,其中涉及了几个重要因素的选择:批训练尺寸batch_size、迭代次数epochs、初始学习率η等.
生:我是弟弟,哥哥要爱护弟弟的,应该给我吃。
师:弟弟要尊敬哥哥,你要让给我吃。
生:我比你小,好东西应该给弟弟吃的。
师:那怎么行!奶酪是我先发现的,只能我吃!
生:奶酪是我先发现的,怎么是你发现的。要吃也是我吃。
师:像刚才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吵起来,就叫——拌嘴。
(出示拌嘴,指读词语。)
师:什么叫拌嘴?
生:就是争吵。
师:是的,这儿的“拌”指争吵。
师:我最喜欢吃拌黄瓜,生活中,你们还知道拌什么?
生:拌面、拌海带丝。
(出示:拌面、拌菜、拌饭、拌黄瓜,指读词语。)
师:这儿的拌就不是指争吵了,而是指搅拌。
【解读】
本案例中,教师对于“拌”的处理得相当扎实、细致。“拌”字认识了,让学生说字义,学生可能很难说清。如何识记这个字,如何降低学生理解字义的难度?老师处理得相当巧妙,把生字放入具体情境中去,和学生来了一场“拌嘴”,你一句,我一句,既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帮助学生理解了“拌”字的意思,一举两得。可能在其他老师手里,走到这一步,也就止步不前了。但案例中,教者却并没止步,反而又往前走了一大步,把“拌”字的另一个字义——搅拌,利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一同教学了。这样的教学不觉生硬,而是很自然的,学生觉得是应该要掌握的。基于学生经验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深层学习。
《坐井观天》中“沿”字的教学,也可以这样操作。“沿”除了有“边”的意思外,还有“顺着(江河、道路或物体的边)”的意思。在学生积累了“碗沿”等词后,老师不妨追问:“老师顺着河边走,可以说——”学生一定会说出“沿河”这个词,这也是学生的一种生活经验。趁热打铁,可以指导学生说出沿路、沿江、沿街等词。
对于汉字的识记,不妨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勾连,创设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学生趣味连连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更深一步。
三、动作演示
【案例】
(出示: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师:狐狸是怎么分这块奶酪的?
生:狐狸把奶酪掰成了两半。
师:(拿出一块泡沫奶酪)看,这儿有块奶酪。哪位同学来掰成两半?
(一生动手把奶酪掰成两半。)
(出示:掰)
师:看看字,想想动作,说说“掰”是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用两只手把东西分成两半。
师:为什么用手啊?
生:这个字里有两个“手”,应该和手有关。
师:你们真是太会观察了,从字形和我们做的动作可以知道,“掰”就是用手把东西分开。
【解读】
汉字中有好多会意字,碰到这些会意字如何教?以常见的结构来识记会使学生觉得老套,从而不感兴趣。其实会意字的教学可以是一个出彩之处。案例中,老师给了学生一个“奶酪”,让学生把奶酪掰成两半,这是在用动作演示来理解字义后进行识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变被动地识记为主动识记,掰得越高兴,识记也就愈牢。
会意字的识记除了可以用动作演示理解字义从而记住字形,还可以通过字形展开想象来识记。比如“休”,可以以“单人旁加个木就是休,休休休,休息的休。”这样来帮助学生识记,但学生实际上不是很清楚,“休”为什么这样子写呢?今后遇到同音字和形近字,就容易混淆,因为他对字义是没有了解的。如果我们让孩子看看“休”这个字,让他们根据字形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出现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的图片。孩子可能就会说出,仿佛看到一个人靠在树木上,好像在休息,很舒服。这样子的想象,孩子就是会把字形和字义联系在一起,孩子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实际就有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感悟在里面,对字形的准确掌握,字义的准确理解都是有帮助的。学生在这样的识字教学中,不光学得颇有趣味,而且掌握了识字方法。
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借助各种有趣的识字活动,让他们享受识字乐趣,增强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在生字学习中掌握识字方法,感受汉字智慧与魅力,发展思维力和想象力,促进智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