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中国西南环境史研究走出区域史范式

2021-01-03

昆明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球性区域性西南

周 琼

(云南大学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

环境史是一门年轻的史学分支,我们这代史学从业者很幸运赶上了环境史学科建设与探索的列车,从筚路蓝缕中走来,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认知维度。许多新的视角与路径在摸索中被学人们渐渐搭建起来。将环境史学科框架构建起来,并不断往里面添加血肉,也将是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环境史从业者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

2019年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主办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恰值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研究所走过的十年历程,也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发展之组成部分,这其中有诸多曲折、困难,但在不断坚持中,我们逐渐明晰了学科研究方向、边界、内涵、使命以及责任与担当。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环境史研究的区域性与整体性”展开讨论,从环境史学科发展的高度再次反思环境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思考区域性研究与全球性研究之间的关系。环境问题,特别是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绝不是区域性的,而经常是全球性的问题,地球本就是一个由复杂生态要素组成,且要素之间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会连锁性影响其他地区,并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关系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史研究视野中没有绝对的区域问题,任何问题会联动性影响其他区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研究的主阵地在云南,云南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是环境史研究的极佳试验场。因此,近些年,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一直努力推进对该区域环境史问题的系统研究,从早期本人所开展的瘴气、疟疾等疾病史的研究,到最近几年深入推进的灾害史探讨(大部分灾害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变之结果),搭建灾害文化数据库,并建设灾害地理信息系统,目的都是希望从疾病、灾害的角度重新思考西南地区的人与自然互动历史。这不仅是深化学科之必然,也是深度解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视角。在灾害研究之余,研究团队也一直在思考当下西南地区生态景观是如何形成和被塑造的,我此前对云南“八景”文化的讨论就是希望去回应这样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研究团队成员中年轻学者的成长,耿金在农业开发与景观生态互动关系问题上的思考与讨论,深化了研究所对于景观史问题的研究。对这一主题的持续关注,不仅能深化西南环境史研究内容,还能为构建学科研究方法、路径等提供新的思考。

本期专栏有两篇文章:王彤、张丽洁梳理了2019年环境史国际学术会内容,并做了归纳总结;龚珍对于中古园林中异物景观问题的研究特别值得重视,其不但促使我们去思考历史上人们对构成自然要素的景观物体(诸如奇花异卉,名果异树,珍禽异兽等)之态度,而且是认知人与自然关系的典型案例。总之,随着对越来越多具体问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希望西南环境史走出区域史的框架束缚,思考全球性、普适性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猜你喜欢

全球性区域性西南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全球性肥胖
Country Driving
论中国式英语的发展趋势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第28届汤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术运用区域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