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动培育基层开放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探究
2021-01-03王婉芳
王婉芳
(浙江开放大学长兴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尤其提到要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这为开放大学的转型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任务和新课题。浙江开放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郑友取指出,开放大学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新型高等学校,要把学术研究水平作为开放大学的硬核实力,更要把科研工作作为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抓手,这对开放教育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开放教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快速转型,科研能力提升尤为迫切。
1 基层开放教育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教育观念、办学方式、学习对象、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均开放的形式,为社会每个学习者提供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从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为开放大学,需要基层电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审视专业能力,这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反思,把问题和挑战转化为科研资源,教学与科研“双管齐下”,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加教育教学智慧,这样教师才能逐步从“实践型”走向“反思型”,从“任务型”走向“专业型”,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达到专业能力的逐步提升。
1.2 有助于学员学习品质提升
针对开放教育成人学习特点,如何让学员愿意学、快乐学、高效学,如何让学员提升学习力,如何让学员有学习的归属感、成就感等系列问题都值得研究,科研能力建设有助于学员从“知、情、意、行”等维度去提升学习品质。
2 基层开放教育教师科研能力问题剖析
2.1 科研意识不强,存在科研认识误区
一些基层开放教育教师,认为科研可有可无,只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好就行,做好诸如班主任、教学等工作就没问题了;还有一些教师行走在职称评审的道路上,认为教师的教科研无非是职称评审的筹码,除此之外别无价值;另外一些教师职称评审好像遥不可及,认为科研工作纯粹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在繁杂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再腾出时间;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写点文章,做点课题,但是缺乏团队意识,喜欢单打独斗;诸如此类现象,暴露出教师科研意识不强,或存在科研认识误区,限制着基层开放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2.2 科研目标薄弱,存在评价模式单一
教师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升更少不了教师内在的需要。当前,一些基层开放教育教师对科研工作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科研目标缺乏,或科研目标迷茫,找不到科研方向,不知道研究什么,更不知道如何研究。有些学校在科研评价指标上更多的是关注科研成果的获奖数量与获奖层次,评价模式相对单一。内驱力的不足,外在制度的导向等因素,影响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3 基层开放教育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探索
3.1 学校机制推动,增强教师科研意识
(1)构建团队研修机制。组建骨干引领下的“开放教育教学、开放教育思政、社区教育”等研修团队,落实《研修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学院领导联系负责制。学期初召开团队研讨会议,按需科学制定研修计划;学期中研修团队通过培训项目、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等内容实施,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学期末召开团队总结会议,通过反思盘点,总结成果,反思不足,展望未来。研修团队每年申报课题立项至少1项,每位团队成员提交1篇论文,学院择优推荐优秀论文发表或参加各级各类评选活动,团队研修机制日趋成熟,促进团队成员协同发展。
(2)实施优秀引领机制。一是专家引领。邀请省市科研专家现场专题辅导,如开展《学术论文写作与科研课题申报方法与技巧》《论文的选题思考》《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等系列专题培训。参与线上科研培训,如浙江开放大学组织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专题培训,共享高水准的“云学术”盛宴,学习理解诸多科研专业问题。二是骨干引领。实施精品项目“骨干引领下的校本研修团队建设”,邀请骨干教师微型讲座,如《本科论文辅导之我见》《极简教育技术在电大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等微讲座,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逐步提升。
3.2 团队项目促动,加强课题实践研究
(1)团队研修项目化。学院研修团队有序组织研修活动,研修活动项目化。每一研修项目做到“六有”,即“有方案、有签到、有记录、有照片、有资源、有总结”,做好研修项目过程性资料的日常管理,力求把研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活动、甚至每一点感悟部应详细记录下来,为开展研究做好实时的材料积累。案例研修做到全程录像,团队与成员可以反复观看,分析优缺点,清晰明了地展现出项目的研究轨迹,这对开展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素材与依据。研修项目分理论学习、实践研讨、技能提升等类型。开放教育教学、开放教育思政、社区教育研修团队分别开展“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教学技能”“课堂观摩研讨”“课程思政改革”“寻找长兴印记、挖掘思政教育新元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开放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方法、途径和创新”“团结、合作、健康、快乐”拓展活动“插花技能提升”“新闻报道撰写”等主题研修。
(2)研修项目课题化。围绕学院“打造省一流培训学校”发展愿景,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研修团队负责人主题研讨,内容除研讨研修目标、重难点与举措之外,重点研讨研修项目课题,做到“问题即课题、项目课题化”,真正做到“教学研”一体。如开放教育教学研修团队针对疫情防控的形势,如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团队研究课题“开放教育‘线上线下’互融并举教学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得到了学员的普遍认可。开放教育思政研修团队针对工作实际问题进行“开放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研究”,社区教育研修团队结合项目开展“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研究”,真正把“研修项目课题化”落到实处,有序推进并取得了实效。
3.3 教师目标驱动,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聚焦发展目标,找准科学研究方向。一是发挥教师学科领域优势。聚焦学科建设,向高质量“线上线下课堂”要质量,找寻难点、疑点、热点,寻找学科研究方向;二是个体角色工作专业化。每位开放教育教师,除学科教育教学之外,还承担班主任、教务管理、论文辅导、招生、思政等其他工作,角色多样化,如何结合自身工作角色,聚焦学员需求,学院需求及社会需求,瞄准学术前沿,确定研究重点,向角色工作专业化发展。如作为开放教育班主任,如何与学员有效沟通、如何高效管理班级、如何发挥学员资源等等是需持续研究的问题,因时而变,因人而异。
(2)借力优质资源,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借力学院团队优质资源,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团队研修项目,对照优秀找差距,对照不足补短板,对照阶段科研小目标,力争笔耕不辍。随时思考、随时记录、随时写作,勤动脑、勤动笔、勤修改,并把自己的行动融于团队,适时在团队公开,借助团队的力量监督自己思行合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动让阶段小目标得以实现,从而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达到螺旋式上升。借力培训优质资源,常学常写。积极参与各级学术研讨、科研培训,实践活动,获取有效信息,常常反思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举措,动态调整,让教师明确科研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常写学习反思,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借力网络优质资源,关注权威的科研公众号、学术期刊、官方网站等,关注开放教育研究动态前沿信息,注意观察和发现各种新问题,新观点,引发新思考,在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实践,努力促使这些新问题的解决。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育,“学校机制推动、团队项目促动、教师目标驱动”三级联动机制逐步发力,只有充分认识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基层开放教育教师科研能力及水平,运用科研成果,享用科研红利,才能更加有力地提升教师自觉科研、有效科研、高效科研的积极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管理与科研的良好结合,实现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