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举国体制的新立意、特征案例和基本经验
2021-01-0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崔再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崔再军
举国体制最早出现于竞技体育中。早期学者主要从国家战略、行政管理、公共治理的视角对举国体制进行界定,认为举国体制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它基于政府的力量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的各类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某一战略目标。纵向来看,举国体制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不单单适用于竞技体育领域。秦代修长城、隋代修运河、明代修建紫禁城等,诸如此类的浩荡工程都可以看作举国体制特征的适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工作的一贯主张,也是取得胜利积累的经验。在建设时期,发挥举国体制的巨大作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国防成就。改革时期,党和政府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先后完成了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南水北调、载人航天、抗洪抗震灾后重建等一批重大工程。这些工程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举国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型举国体制的新立意
新型举国体制是相对于举国体制而言的,但是这个新概念的核心要义是“新型”二字。从历史来看,举国体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和理论架构。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重大科技项目上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随后,新型举国体制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我国治理国家的显著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是在党领导下统筹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突破性进步的一种制度安排,被广泛运用于科技创新、应急治理等领域。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的举国体制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新时代的举国体制。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充斥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例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部差距,诸如此类都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中需要持续发力解决的复杂问题。其次,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单边主义给多边秩序带来严重挑战,世界发展风险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的发展在复杂的内部形势和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充满挑战,亟待厘清国家治理中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进一步规避社会风险。基于主要矛盾的转变,着眼于“两个大局”,变革和创新举国体制成为回答时代问题的应有之义。
新的技术载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也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新的经济体系。新型举国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效能重要的途径。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兴起,当前一个时期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交汇期。国家治理方式也需优化,适时更新采用新型举国体制的措施,及时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科技支撑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表明党和国家对于科技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当前,中国数字技术和西方的差距逐渐缩小,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领跑地位。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路径上,应该及时更新、及时优化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必须要依靠新兴的科技,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变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问题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首先,市场在现阶段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其次,不能忽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政府更多的是在政策上予以引导,让市场自主选择创新的主体。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政府统筹各方,动员全社会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主体积极性,市场则自主选择资源的调配,统筹处理,这是新型举国体制面临的新的市场环境。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重要作用的同时,更要深刻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外部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新型举国体制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举国体制深厚的历史渊源,创造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诸多奇迹,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路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举国体制的巨大威力下,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抗洪抗震灾后重建等工程无一例外都运用了举国体制,举国体制为推动协调发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新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了党运用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本经验,适时革新举国体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举国体制这一重大命题,并成功用于实践。
新型举国体制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举全国之力,经过八年的持续努力,建立起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中国脱贫攻坚体系,成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了全面小康社会。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是一种组织和配置资源的模式。八年间,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0多个全国贫困县全部摘帽,12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运用新型举国体制,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政治站位,充分体现国家意志,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几千年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中央统筹向贫困地区选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形式,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先进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部差距及南北方协调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学统筹和机制优化,使得优势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环节倾斜,进一步缩小各类差距,实现全国优势资源共建共享。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破解脱贫难题,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党建立起严密的责任体系,从中央至地方层层分解任务,强化政治执行和组织协同。政策兜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力量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智慧。
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成功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充分展现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世界各国在防御这一危机时采取的措施和体系是值得研究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制度优势、科学防治、技术攻关是中国疫情防控的基本经验。制度优势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前提。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有高超的政治判断力,对疫情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及时对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积极倡导公民居家隔离,有效地干预病毒传染路径。国家动员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了武汉市以外的地市,先后派出4万余名医务工作人员,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从全国征用资源建设隔离医院和方舱医院,以行政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凭借健全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对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简化行政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这是展现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的生动实践。科学防治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面对新冠病毒,防治方法在短时间内更新八版,每一次更新都是随着医务工作者对病毒认识的加深而改变的,以科学的理念阻断病毒传播,防止疫情扩大化。技术攻关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保障。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国家也加紧研制应对疫情的新冠疫苗,疫情暴发的两个月之内,世界第一支新冠疫苗就打在了武汉,研发速度之快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技攻关的力度。
三、新型举国体制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新型举国体制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独特政治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在中华民族重大历史关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应对危困复杂局面的定海神针。举国体制多应用在于时间紧、任务重、复杂性强的重大事件中。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优势资源,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持续发力。在这个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党的领导可以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提升,协调各方资源、社会号召和社会动员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这为新型举国体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新型举国体制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展现制度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最高支配地位的是中央,集中力量主要问题是集中何种力量及怎样集中力量来办大事。这就是依靠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权威性,依托严密的组织体系,充分调动国内优势资源人、财、物,把这些优势资源集中到同一治理过程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要义,同时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经验。
新型举国体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展现主体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始终是为了践行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彰显出一切工作的核心价值、政治情感和政治导向。新型举国体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动员下积极参与到新型举国体制运行的全过程。新型举国体制人的参与是关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群众也成为推进国家治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参与意愿都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新型举国体制坚持的价值导向和秉承的政治情感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