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1-03徐苗郝儒杰罗一平

科技中国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高质量

徐苗,郝儒杰,罗一平

(1.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3.中共晋中市委党校)

数字技术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但受制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认知水平以及乡村数字化治理等因素影响,其作用机制优势难以发挥。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优化数字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强化法律法规对数字农业的支撑和保护。

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赋能农业经济,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率、优化农业产业要素配置、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全面回应提高农产品质量、缓解农业资源压力、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及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与实现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

目前,数字赋能的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致力于以下方面的重点突破:一是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工具应用于某一产业或行业,依靠科技成果实现效率的提升和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机制,构建出高效、安全、现代的运行体系。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赋能的基础条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平相对较低、覆盖面不广,数字化推进方向不清、应用深度不足,高精度定位服务性不高、服务模式不佳,这是当前制约数字赋能农业经济的一大因素。三是数字要素与技术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数字要素与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要求数据和技术能够在社会成员和生产部门间自由流通,并通过市场评价贡献、由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进一步激发数据的投入和技术的创新。四是数据保护体制机制。数据作为数字赋能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还存在着数据安全防护能力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进度、治理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缺乏针对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当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培育合理的产能结构和壮大活跃的市场主体等重要方面。

(一)效率作用机制

效率作用机制,即数字赋能提高大规模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尽管我国农产品产量大,但仍旧对国际市场的农产品需求旺盛,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供需不匹配。提质增效、满足国内外对高质量农副产品需求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通过搭建数字平台,将市场调研、技术交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中起来,推广农业技术和小型农用机械,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粗放式要素投入方式,提高农产品供需匹配度,丰富农产品品种,提升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投入,以数据为核心实现生产决策和精确实施。

(二)业态作用机制

业态作用机制,即数字赋能催生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农业产业链是一个由多环节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产业链片段化、分割化是农业价值链长期低端化的主要原因,提高了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的难度。数字赋能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明显推动相关产业链的融合和优化,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融合、拓宽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三)数据作用机制

数据作用机制,即数字赋能为高质量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信赖的数字支持基础。生态问题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农村面积广、地形复杂、产业类型多样,面临着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三大污染,多数农村企业污染处理设备简陋、处理粗糙,点源与面源污染严重。但农村环境治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各部门相互协调和共同推进的机制优势难以发挥。通过农业产业能够引入卫星遥感、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资源、环境、生态的检测和利用效率,激发农业产业内生动力。

(四)治理作用机制

治理作用机制,即在数据基础上实现更为紧密和精准的乡村治理。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乡村秩序和有活力的乡村社会,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为乡村治理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突破基层治理面临的统筹力度不够、协同治理效率低下等瓶颈,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因此,通过效率作用机制、业态作用机制、数据作用机制和治理作用机制,数字技术从提高大规模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催生产业融合新业态、提供可信赖的数字支撑,实现更紧密、精准的乡村治理,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效率作用机制发挥受制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数字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与农业经济融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较为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但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特征,农村群体间的数字鸿沟由“接入鸿沟”变成“认知鸿沟”。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尽管较上年增长不少,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只有25.1%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此外,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较少,多数乡镇只有一到两个银行网点,截至2019年6月,仍有4.35%的乡镇地区无银行金融机构。农村快递和物流服务体系的薄弱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二)业态作用机制发挥受制于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水平

当前,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面还相对较窄,制约着三产融合。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比如,农机装备专用传感器国产化程度不高,精确度、集成度、抗逆性都还有待提升,农机导航及自动作业、精准作业和农机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装备技术也存在突出问题。二是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难以承担数字农业使用成本,难以大范围、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三是数字技术与农业结合不完全,解决某些现实问题时仅限于技术本身,未能充分向数字经济方向延伸。

(三)数据作用机制发挥受制于农村人群的数字技术认识水平

数字人才是数字技术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但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小农户,具有老龄化、信息获取能力低、学习能力不足、对风险接受程度低等特点,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农技推广难度高,阻碍着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投入数字农业相关设备成本高,并对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大范围推广数字农业存在困难。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加大了数字农业技术的推广难度,制约了农业产业的智能化、机械化、数字化、精准化发展,农业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四)治理作用机制发挥受制于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供给不足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数字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自然也要求乡村治理数字化。当然,传统乡村治理模式显然已不能很好适应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治理效能不优、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信息服务不及时、参与主体力量和形式单一化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这些突出矛盾的关键在于,加快构建和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一是各治理主体和部门间并未实现治理信息交叉共享,导致乡村行政效率低下;二是随着数字农业向前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数字信息共享与安全冲突增加了乡村治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三、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模式

数字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数字技术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催生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可信赖的数字支持,促进乡村治理更为紧密和精准,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会。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数字化、提高农业经济主体数字化能力以及乡村治理数字化,推动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见图1)。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村范围大、分散化居住、地形复杂的特点导致数字基础设施难以全面铺开,农村数字化发展滞后,而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链等发展都需要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数字基础设施的缺乏制约着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数字基础设施是一切数字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基础,缺乏数字基础设施,农村无法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优势和数字生活中的乐趣。

(二)农业产业数字化

农业产业数字化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农业产业涵盖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市场、金融支持等方面,农业产业的诸多环节和流程都被分割在不同的地区和部门。而农业产业多数参与主体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约束和障碍,这就导致三产难以深度融合,农业经济难以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联,健全三产融合的机制,数字技术的出现让农业产业三产融合成为可能,具体包括:一是通过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信息进行抓捕,获取精确的生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及时有效地调整农业生产,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农业经营,线上销售能够解决传统农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平衡、中间环节臃肿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小农户在农业产业链中收益分配的比重,激发其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数字技术的存在打破了农业技术应用和服务的壁垒,农民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远程学习农业技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提升农业经济主体数字化能力

数字化能力表现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大、学习能力有限,这导致数字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及难度相对较大、应用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济主体数字化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农业技术成果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经济质量。

(四)乡村治理数字化

乡村治理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乡村社会的分散化和数字技术渗透不足,集体经济和基层管理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乡村+政务服务”、互联网与乡村治理网格化等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政府的治理效能,促进更多主体参与乡村数字治理,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数字化水平。一方面,乡村要素流动不足,难以满足村民个性化需求,通过数字技术对数据的即时收集、有效处理,大大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农民参与渠道更加多元、方便、快捷,提高政府服务供需匹配度。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拓宽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打破了村民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增强村民的治理意识,乡村治理更加多元。

四、数字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既包括基站、光纤网络、金融机构、物流运输点等硬件设施,也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服务机制、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数字化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农村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有关部门应为农业产业提供相关的公共产品,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出台数字农业相关政策,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整的物流系统基础设施,帮助农产品走出当地。构建农业数字资源库,推动智慧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业经营、农业服务和数字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生产调度、决策、管理、服务能力的智慧化水平。政府牵头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构建数据库,将农业数据集中起来加以整合和利用,及时掌握农业最新情况,分析大数据,更科学地指导农户生产。为农村地区提供税收优惠、金融贴息贷款,降低农户面临的风险和成本,实现农业产业良性循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有效降低农业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数据等问题,确保农业数字化的进程。

(二)推动数字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农业科技财政供给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农业基础性科研经费的投入。将数字农业技术广泛推广至种植业、畜牧业、设施栽培、水产养殖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展销等领域,将数字化渗透进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方方面面。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将电商等“互联网+”引入农村,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扩大农产品辐射范围。发挥数字平台优势,加强农业企业、合作社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个性化的适合当地农业产业的设备,根据实际出发,在关键核心领域给予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扶持。优化生产合作社,对数字农业设备如无人植保机、智能插秧机、智能收割机的购买给与补贴,建立益农信息社为农民提供专业、即时、准确的农业市场信息,帮助其根据市场情况优化生产,提高农业收入。同时,提供学习数字技术的渠道和机会,鼓励使用数字技术。要重视数字技术供给与农业产业的适配性问题,不能照搬其他地区和产业的模式,农业产业生产经营者主要是小农户,既要探索适合小农户生产、经营的数字农业应用,又要使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与家庭经营的适配,还要使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与农村不断严峻的老龄化适配。

(三)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素质

有关部门提供对农民的数字经济业务、数字农业设备使用的培训和教育,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进行指导,强化劳动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实现数字农业技术与使用者的适配,加快农村地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开设数字经济相关岗位,为农村引进农业数字化人才,优化农业产业劳动力结构;政府牵头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与农业类高校进行合作,依托高校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定期向农村输出高素质人才,为农业产业注入新活力。

(四)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

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政府,推动乡村与上级政府、乡村与村民之间的治理更加互联、智能、高效。加快开发统一的政府管理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减少基层人员重复性、基础性劳动,做到一次收集信息,全平台可用,提高农业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相关要素流动效率。乡村与村民之间建立集村内事务公示、处理村民之间矛盾纠纷、村集体投票、村民反馈等综合性数字平台,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高质量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