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体系化构建与实践研究——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03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杨汝洁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杨汝洁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体系化构建现状
目前,我国的商贸服务业已进入消费升级、互联互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和商业的3.0时代,已经完成了由过去的传统商业实体到互联网电商,再到现在互联网线上加线下的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关注点已由人才技术技能培养转移至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即要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创新型复合人才不但需要具备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关联领域的相关技术以及迁移应用转化和学习创新能力,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适应人才发展需求,众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愈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纷纷加大了对实训室建设或实训设备的投入。我国部分职业院校特别是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特别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职业教育资源被“稀释”,生均教育资源不足、教学仪器短缺、实训设备陈旧等问题愈发明显,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发布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首次发布院校教学资源50强,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高职院校资源水平整体较高,而中西部地区院校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等资源水平较低。完备的实训设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实训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因此,如何改变高职院校特别是传统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资源不足、实训功能单一、资源效率低下、内涵建设水平不高、学生成长效果不彰等困难,把有限的建设资金集中建设面向人人、更加高效的实训基地,提高实训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体系化构建实践
学校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实训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不足、知识迁移及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了贵州特别是贵安新区的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岗位技能结构,根据系统工程方法论、供应链管理等基本理论,以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高职学生创新型复合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体系化构建适用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情的基于供应链核心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
同时,围绕目标定位探索形成以课程实训模块为基础、以综合实训项目为拓展、以供应链主要流程为主导、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一)跨专业设计聚合实训资源
基地以供应链生产经营环节为主线,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流通要素为一体,含覆盖供应链核心岗位群职业技能的21间实训室、3个“校中厂”、1个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和1个微企孵化基地,能力训练覆盖22个岗位,同时支持跨越供应链储配、运输、电商、报关、营销、财务等核心岗位群复合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形成基于供应链核心岗位群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一专多能创新型复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各实训室的功能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实现了以生产经营环节为背景的物流大供应链集成,破除传统实训基地建设多强调专业化和课程化而忽略了专业间的衔接的问题,通过整个供应链的生命周期,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中,在实现对专业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训练的同时,实现对关联岗位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的锻炼,促进以供应链为主线的关联经管专业的有效对接和协同发展,破除单一、验证性实训内容对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封闭。
为配套实训教学的开展,基地还建设了以“实训基地之物流业务服务”“实训基地之资金流业务服务”“物联网实验平台之信息网络服务”3大服务系统为支撑的跨专业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平台,各系统可根据教学安排独立教学,也可当作一个服务社区整体进行综合教学。通过平台整合,设备设施、课程结构、师资队伍的共享融通,可同时满足1200人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和服务培训。
(二)多功能模块重构实训教学
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年储运图书700多万册的轻院—新知图书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集成代理EMS、顺丰等7家企业校园快递业务的乐收快递实训中心,开展物流AR教学设备研发测试工作的中诺思联合工作室等“校中厂”的支撑,系统化构建“体验实训—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高峰体验”的“三轮递进式”多功能层级化实训模块,让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了教学环境虚实并存、骨干专业与关联专业跨界合作、职业文化与职业技术广泛交融,让学生在多维职场岗位上锤炼了企业真实业务和岗位复合能力。
同时,学院开展了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和ERP10.1系统环境的以区域企业真实数据为项目基础并有效整合校内实训设备、覆盖校内所有经管类专业的跨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以区域企业真实数据为基础,构建一个以现代产业链为核心、具有一系列实体业务单位和公共服务单位的现代商业社会全景,打破学生专业限制,根据业务模块重组团队,全程以实战形式完成市场调研、企业注册、生产经营、物流配送、财务核算等业务处理,在仿真、复杂、动态的环境中锻炼学生的综合决策分析、反馈评价等复合能力,形成了“体系化设计、分模块教学、跨专业集成”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复合能力。
(三)生态化融合搭建双创平台
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和微型企业孵化实训中心,依托入驻学院的贵安新区国家级创客总部基地和大学城国家级双创产业园,以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大学生金点子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搭建“认知体验+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高峰体验+双创实训+双创课题+双创大赛+创业孵化”的“九位一体”双创与专业实训融合生态,使双创实训融入专业教学、专业实训融入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创新、在实训课程中创业,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转化率。
三、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体系化构建探索取得的成效
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复合型人才跨专业培养路径的丰富、经管类专业“九位一体”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生态的构建,学院在解决欠发达地区实训教学资源紧缺、高职学生复合能力培养不足、学生专业培养与创新思维脱节等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学生在近三年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2项、全省一等奖5项,学生就业率、起薪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在贵州省质量提升工程评审中学院获得4个项目,培养了1名省级职教名师、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连续承办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所有财经商贸类赛项的竞赛,累计服务参赛师生2400多人次,基地接待参观交流累计达2800多人次,在全国同行中反响良好。
(一)基地应用成效
1.学生实践技能成绩显著
通过体系化构建实训基地及跨专业综合实训模式改革,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在近三年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5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专多能、一证多能成效显著,毕业生持助理物流师证率达100%,持本专业主要证书外第二种资格证书率达87%。
2.学生“进出两旺”
经管类专业考生第一志愿的数量占招生计划数的100%,新生报到率均在87%以上,专业新生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贵州省高职录取分数线146分。物流骨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16%,毕业生起薪平均月收入达3673元,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到苏宁物流、京东物流等名企就业的学生占骨干专业毕业生总数的63%。
3.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基地先后承接了对贵州茅台集团技开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培训800余人次,承担了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所有财经类赛项的比赛任务,仅2017年,基地就接待了来自全省6个高职赛项、5个中职赛项共195支队伍、800多名参赛师生,整个大赛仲裁“零投诉”,参赛院校满意度达到98%。
(二)基地推广效果
1.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依托本成果,学院在贵州省质量提升工程评审中获得4个项目,牵头成立了贵州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贵州省高职高专经管实践教学联盟,是贵州省现代物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财经教育论坛副理事长单位,参编《贵州智慧物流》,为贵州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推动了全省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社会影响力不断彰显
创造性的体系化基地建设理念和跨专业实训模式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四年来,基地累计接待参观人数2800多人次,先后接待了柬埔寨副首相兼内阁办公厅大臣索安及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外嘉宾,接待甘肃省教育厅考察团、中山市教育局考察团、渭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团体,得到了来访外宾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3.辐射带动力不断显现
基于本成果的影响,渭南师范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先后参考和借鉴了基于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体系化建设方案。基于成果经验,应邀投入40万元帮扶剑河县职中编制实训建设方案,并建设电商实训室1间。
四、结束语
财经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的体系化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学院经过6年的实践,通过科学的资源分配、有效的管理和多方面的协调,不断优化、丰富其内涵,逐步实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地将围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设指导思想,主动服务贵安新区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统筹协调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职教研究、技术服务转化、学习培训”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载体功能,有效整合行业内的各类资源,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发挥贵州物流职教集团、贵州物流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工作室的辐射作用,稳步提升基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