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思考
2021-01-03邱文华
邱文华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问題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开启院校反思与改革的内生发展模式,呼唤更高水平的内部治理能力。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治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治理能力;提升
一、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改善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是指在高职教育“管办评”宏观政策体制下,围绕高职办学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配置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其相关管理行为。其内部治理能力构成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分配以及制度构成。清华大学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因为拥有诸多博学的名师而著称,每一所著名的大学发展的背后,不光有一批杰出的大师,也包括优秀大学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出色的管理智慧会让人惊叹折服。管理出效益,大学如此,高职院校也一样。优秀的高职教育管理人员与师资队伍二者缺一不可。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高效的学校管理使得教学井然有序,运转稳定,是教育者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导航,所以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理论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实行专业化建设,能更好地集中院校的管理能力,提升其管理的水平,这也是高职院校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内部治理问题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改善的研究,提升其内部治理能力。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设还处于从管理到治理转变的过渡阶段,高职院校内部在治理理念上还没有完全从行政管理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在治理组织结构方面还不健全,在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在治理标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从而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治理理念比较薄弱
在长期的行政管理体系运行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管理者习惯性利用科层制管理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行管理决策、顶层设计和工作任务部署。在院校战略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的意识显得比较薄弱,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理念没有贯彻到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过程中来,从而阻碍了流程管理在高职教育内部管理中的推进和实施,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效能,不利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二)治理结构不够健全
治理结构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框架和支撑,是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的治理过程中行政组织一直以来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会委员会等专门团体在院校治理中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与行政组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尤其是大多高职院校的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平台没有建立起来,参与治理的渠道和途径不够畅通,影响了高职院校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治理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同时也是跨界教育,它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以及社会其他相关组织的协同、配合、支持和保障。在国家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建设还不能够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高职院校现有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政府主导下的行政管理、科层管理阻碍了治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现有的运行机制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仍然处在政府行政权力为主的办学模式之中,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仍流于表面,高职院校在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共享机制、民主监督机制、质量保证机制、诊断改进机制等方面不够完善,影响了自身治理水平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以新思想为指导形成新的治理路径
产教融合相关的国家政策理论,能够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提供指导思想,有助于推动治理水平提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已经从国家层面对产教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同时产教融合相关的政策理论,已经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因此,深化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理论的研究,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以全新的产教融合思想为指导,有助于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思想的理念创新,并形成新的治理思路。此外,高职院校在加快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并加深对市场规律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形成新的治理理念,为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思想支撑。
(二)打造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新局面
首先,要本着规范治理、注重绩效和强化服务的原则,调整传统院校内部组织结构及其职能,通过理顺关系、整合机构和精简人员,实现横向组织之间的有序分工和密切协作;通过落实二级管理,在规范纵向组织之间管理和指导关系的基础上,扩大院、系或专业自主权。其次,要合理界定学校内部党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的边界,使它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避免权力的越位、错位和缺位。再次,建立和完善实现开放治理、共同治理所需要的组织,重点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组织,司职多元主体育人中各方利益和权利的协调、配置、制衡与平衡。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畅通师生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通过制度保障下的对话、沟通、协商,尽可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防止权力本位和权力对抗,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
从内部来看,高职院校治理主要存在着学校党政关系、行政与学术关系、民主与集权关系等。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整合,处理好学校党政关系、行政与学术关系、民主与集权关系,充分发挥章程在院校治理中的作用,强化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会委员会等专门团体在院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集成任务、优化流程,将分散的业务流程整合到核心业务中来,整合到相关组织和团体中来,清除不必要的任务、流程、活动和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平台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坚持需求为导向,实现院校治理中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的构造,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推进自身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流程再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力、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罗清萍.湖北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
[2]王茂元.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调查研究——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
[3]周建松.“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4)
[4]戴联华.产教融合助推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J].文教资料.2020(29)
[5]郑新瑜,谭贻群.地方高职院校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研究[J].文化产业.2021(01)
[6]易启明.高职院校“一流治理能力”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20(18)
[7]张良.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意蕴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