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汴绣:穿梭时光的指尖芭蕾

2021-01-02

农家参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湘绣绣品针法

“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明代史学家屠隆《考槃余事·宋绣画》

汴绣,古称“宋绣”,是开封一带的刺绣品总称。汴绣以绣制中国名画、古画著称于世,绣品古朴、典型、细腻。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封作为北宋的国都,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而刺绣在北宋年间是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所以当时称作“宫廷绣”的刺绣,因开封古时称汴梁城,所以就有了“汴绣”之称。

距今800余年的北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作为北宋都城,其皇宫有“文绣院”,聚集全国杰出绣女300余人,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因而也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当时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皆为宋朝刺绣精品。在民间,刺绣则更为普遍,当时开封大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 “绣巷”,即是绣姑绣作聚居的地方,又是专卖刺绣品的著名市场,放眼寺院内外,十里都城,到处是珠珠绣额,巧制新装,名绣佳作,竞相生辉,明代大学者屠隆在他所著的《画笺》一书中赞日:“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职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辽阔的华夏大地为刺绣提供了自由生长的空间,但也因着地域的影响,刺绣的五大流派渐自成型,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与汴绣,五派一脉相承却各有所长。

汴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既长于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

《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清末民初虽不能与苏湘蜀粤四大绣品各踞天下,但是在汴绣的兴隆时期,它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四大名绣”中任何一种。在开封汴绣雄踞天下时,上自天子的“乘舆服御”,下至东京市民“宾客祭祀用绣”,皆为汴绣。从北宋政府对外经济交往的项目中可以看出,汴绣成为宋政府向高丽、日本诸国赠送或交换的主要珍品。100多年中,汴绣是中华国土上技艺最精,价值最高,产量最大,流通最广,影响最强的绣品,是中国的国绣。

汴绣与其他绣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仿许多的名画,以人物绣像最为突出,乍一看汴绣作品,定会认为是一副传世工笔画。可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这如笔触般的线条,实则是由一丝丝比头发更纤细的绣线所做。这便是汴绣的独特之处,以名画为题,又通过绣品再演绎着名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汴绣针法仅有十几种,1958年针法已发展至29种,其中继承传统针法14种,学习借鉴苏绣、湘绣针法5种,创新针法10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汴绣的针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了针法的创新研究和改革,创立了新颖的汴绣针法,如双面绣、洒线绣、反枪绣、辫子股绣、盘金绣、盘银绣、席篾绣、打籽绣、编绣、发绣、小乱针绣、大乱针绣、滚针绣、垫绣,以及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使汴绣在竞争中标新立异。

汴绣在北宋时期己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题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汴绣继承了宋代闺绣画的优秀传统,尤其善于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簪花仕女图》《五牛图》《夜宴图》《洛阳牡丹》等。

汴绣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做工精湛、绣艺精美,真实再现了原汁原味的《清明上河图》,800多个人物,60多头牲畜,30多栋房屋楼阁,20多只木船……把汴京的商贾云集、车马不断、游人如织的景象立体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汴绣《清明上河图》充分发挥汴绣工艺“细、密、活、顺、光、亮”的特点,无怪乎中外名人、收藏爱好者看了开封汴绣绣制的《清明上河图》后,称赞它“如意刺意,妙技如神”。

1959年,汴绣《清明上河图》精心绣成,并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它以针代笔,以线代晕,使这幅宏伟浩繁的历史风俗画卷逼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除此之外,汴绣代表作品还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宋代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崔白的《寒雀图》、元代任仁发的《二马图》、清代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百骏图》等。

触摸一幅幅汴绣作品,犹如打开了丹青墨笔的画轴,名画的气势承载着汴绣的恢宏,一丝一缕的绣线细腻地刻画出名画的神韵。当注视着一幅幅绣作的时候,仿佛面对的是一个个艺术的精灵,这是用渗透到灵魂的顿悟,用冷静如冰雪的哲思,用美丽如梦境的诗意叙说着的艺术。

无论是展现千年帝都的雍容华贵,无论是表达意在山野的宁静淡泊,无论是赞美一个小小生命精妙的律动,无论是传输一种深奥难测的禅意,她总能以精致绵密的丝线和疏落有致的针法及丰富多变的色彩,将作品内在的精神和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或狂放、或典雅、或富丽、或淡远,都是东方艺术的极致和阳春白雪,让人从其气韵章法中读出艺术家的魂魄和对生命的领悟。

如今,虽然科技高速发展,但是机器仍然不能完全替代手工,绣娘们在工作间飞针走线,将一幅幅名画搬上绣缎,以一种独特而別致的形式展示国粹。

汴绣这朵中国刺绣艺苑中的奇艺被誉为“神州风采”,堪称“中国一绝”,有诗写道:“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近世写生谁好手,熙荃画意属针神。”伴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她将会绽放得更加妩媚、娇艳,让汴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汴绣。

汴绣

项目序号:850

项目编号:Ⅶ-74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河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保护单位:开封汴绣厂

汴绣源于“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北宋时期汴京刺绣业兴盛,已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故《东京梦华录》中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誉。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南迁,后复值兵祸水患,开封城市经济一蹶不振,刺绣业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几代汴绣艺人努力发掘整理宋代刺绣技艺,并借鉴苏绣、湘绣等其他绣种的长处,总结出36种汴绣针法,使汴绣工艺日臻完善成熟。

汴绣长于绣制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传统题材,同时也精于摹绣名画。其绣作形象逼真传神,针法严谨工致,技艺精巧细腻,色彩古朴典雅,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汴绣艺人适应现代审美需要,在人物肖像刺绣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受到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猜你喜欢

湘绣绣品针法
湘绣短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打造湘绣品牌 擦亮湖南名片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湘绣专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经济推动作用思考
我爱家乡的湘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