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基本写作意识构建与实践

2021-01-02秦松苗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建构写作教学

秦松苗

摘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中职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严峻现实。中职生群体大多缺乏写作基本意识,缺乏必要的储备和方法,欠缺文章写作基本概念和写作思路,以至于望文生畏,更有甚者绕路而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构建基本写作意识,从构建训练中摸清写作的脉络,梯度攀升写作意识,进而脑中有,笔下书。建构落脚于中职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注重点滴思维梳理积淀,助力中职生写作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建构;写作意识

一、缘起

(一)写作评价:如何让写作“有种”?

耶鲁大学本科写作教师看中国学生写作后曾言,中国学生引以为傲的写作“套路”,恰恰是美国大学眼中的写作大忌。大量使用诗意的、繁复的、华丽的辞藻和句子写文章的结果是干扰读者的阅读思维。她推测这一写作框架是为掩盖思想之不足,意识之缺失。

旁观中职语文写作课堂,学生迎战写作看似奋笔疾书,实质满心抱怨。辞藻的堆砌为了凑字数,空洞的言语为了凑字数,照搬阅读理解原文为了凑字数……凑不出便白卷一张,何谈用文章传递思想?

(二)教学尴尬:如何让写作“有趣”?

中职学生大都存在参与性不佳、主动性不佳、学习基础不佳的短板,面对写作更是苦不堪言,甚至退避三舍,无视而终。学生之尬在于无事可言,无文可书,无情可表。教师之尬在于言说无济于事,模板不能致用,越教越乱,越练越慌。写作教学见效奇慢。学生怕写,教师怕讲,写作分析与训练也会受到搁浅。

二、实践

面对中职生尴尬的写作现状,积极建构写作相关意识,摸清写作“素颜”,激发学生写作内核,十分必要。

(一)发掘文本,建构文本读者意识

赏美文,不看内容看技巧。精选适合中职生阅读的优秀文章,通过分析文章表达上的技巧,引起学生对写作技巧的锁定。想准确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写作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细究美文中打动读者的方法,树立简单的读者意识。带着读者意识进行写作,更能贴合主题,并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析范文,不看内容看框架。精选学生写过的材料作文,与自己写作的对比,看文章的差异,从而对自己写作重新定位。再通过写作基本结构来分析例文,对基本例文的“模样”有个概念,然后再向“颜值”发展。美文和范文的品评,从大方向上,让学生摸清文本行文脉络,辨识不同文体写作思路,形成明确的文体意识。借由技巧归纳,学习以文动人的方法,体会读者意识。作家在写作中的合理运用,也为写作框架教学提供了支撑。如粱横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递进式的三个“如果”对瞿秋白品质的层层剖析都是非常好的例证。

(二)素材汲取,建构积累运用意识。

日常课堂写作教学中,素材运用常是难点。学生手上素材有限,要用没得用,要用不会用。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将材料大致分为史料素材和实事素材。面对史料素材,很多作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文章中,都能传达自身的观点和态度。作家对人物的评价中,如何发现人物的核心素养,超越一般人浅显认知。学生阅读并积累借鉴,对思维提升都是很大的助力。例如:粱横的《觅渡,觅渡,渡何处》,《读柳永》,还有写林则徐的《流放的精彩》之类的文章,一方面让学生总体了解历史人物,另一方面也对历史人物的精神层面有所关注,进而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写作中材料的运用大有裨益。

近年来,高职考写作方向倾向于思辨类,更是提出公民写作的概念。中职全人教育已然培养的不是专业的作家,而是能够独立发言的公民。如何恰当真实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声音,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此时时事类素材的积累便尤为重要。时事评论型文章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学生看待问题浅显的问题。推进学生对评论文章写作模式关注,激发对写作的角度探究的思考,拓宽思辨思维的可能性。

(三)仿文纳方,构建表达探究意識。

“万事开头难”,拿到文本如何下笔?对于写作水平普遍不佳的中职生来说,有模仿价值的片段变成了“开门大吉”的法宝。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基本已掌握筛选运用材料的能力,在引述材料、分析材料和引出观点的方法和比例上都有所改进,但是立意的问题又凸显的主体的地位。不是不会立意,而是怎样处理立意,使得观点突出,符合逻辑,有待多次的写作训练。

面对当中的段落,很多同学同样是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表达。通过对学生经常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尤其是现有的文体不分的文体,到接下来,运用材料来证明自己观点的部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分析段落的套路和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培养他们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能力。

阶梯型深入训练模式,让学生从外仿到内化,依次搭建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基本的表达框架和套路,学生才有了表达观点的方法,实现了有表达—可表达—会表达的飞跃。同时学生能更好思考材料与主题的内在关联,从材料中多角度的发掘不同的主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四)行文可视,建构结构和布局意识

针对中职生如何能够植入写作模式,行文彰显基本论说言说的能力。写作的基本结构形式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几种常用的结构模式进行课堂输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相对固有的行文模式,有助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作结构的植入,思维活动得到了依托,有了框架的支撑,学生写作明确方向,说理也就更符合逻辑。进而思考如何布局,考虑表达内容之间的层次,自然就提升了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能打消一部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不至于无从下手,无理可说,无事可写。

理顺写作结构框架后,思维导图的介入,让学生对自身思维活动有明确清晰的直观印象。日常写作过程中,通常学生在立意把握的初期比较明确,后期因为字数或者其他的问题,渐渐迷失方向。而在思维导图的创设过程中,学生紧扣立意,展开表述,避免观点模糊不明的问题。通过导图,明确自身观点方向以及观点中运用的案例。学生的行文思路,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随意变为设定,在写作过程中的不断调整,只会对立意的突出有更大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设定和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对议论文的写作和表达会有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扩展发散思维空间,能够更好地做到整体布局,对文本立意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都有进一步推进。

三、反思

写作教学,不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座孤岛,反而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中枢系统。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识树立的基础上,再锦上添花。引领学生从构建训练中摸清写作的脉络,梯度攀升写作意识,进而脑中有,笔下书。基本写作意识建构落脚于中职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从点滴思维梳理,再到写作思维的形成。

中职语文传统均以输入为主,学生思维停摆,任由束缚,但教是为了有效输出,写作就成了兼具的载体。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植写作意识的种子,生根发芽,思维交错。不但推进的是写作教学本身,同时整体语文知识的建构也会有较大提升。打造基础意识的构建,有意识深入发现,有深入发现才能让学生有声可发。

意识习惯的打磨,学生对作文的结构模式更为清晰。写作的内容可能不尽人意,但结构上避免纯粹流水或者混乱不堪的现象,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散思维的运用,都有了相对明显的进步。思考创新性,没有办法通过这种固有的模式有所提高,但是论说的逻辑能力的提升,分析案例的水平,思考深度的挖掘,内心所想的更好表达,布局和框架是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通过多层写作基础意识叠加,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判断能力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与探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实实在在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也可延伸至大语文的学习。

与其急于速成,过分关注格式框架。不如踏实在意识培养上对下功夫。中职写作教学路漫漫,求索的心沉甸甸,如何让中职学生能够在表达自我空間里更好地驰骋,激发出他们自己更多的潜力。教师的引领不仅任重而且道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夯实意识步骤,循序渐进地为他们构建出一个由意识到写作的训练序列,运用写作意识延及人生的各个阶段,有种有趣更有料!

参考文献:

[1]石素芝,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议论文的写作,北京市蓝靛厂中学.

[2]石峰,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中的运用,学周刊 2018 年第 25 期.

[3]张志强,用评点激活议论文写作中的批判性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 31 期.

[4]余党绪,说理与思辨——重新审视议论文写作教学[J],语文学习,2018 年 03期.

[5]郜丽,高考关系型议论文写作的特征探讨[A],2017 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7 年.

[6]朱伦春,“七段式”作文教你快速下笔,《语文月刊》2011 年第 7 期.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建构写作教学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