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青竹刻艺术的生存与传承
2021-01-02张洪梅
张洪梅
摘要:留青竹刻作为中国雕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手法,以其精湛细腻的刀法细致篆刻,层层渲染。更以中国绘画作为切入点,使其在古今雕刻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留青竹刻的美学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审美观,从传统文人的画观意识延续了中国画在雕刻艺术方面的发展,并将中国画的形式美在留青竹刻中完美体现。留青竹刻在数以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品格和风貌。留青竹刻作为传统的雕刻艺术,其生存和传承不仅仅是美的体现,它更多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精神寄托,也是当代多元艺术的发展趋势之一。留青竹刻的精髓在于充分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
关键词:留青竹刻;形式美;艺术品格;传统文化;生存和传承;东方神韵
引言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表现手法——留青竹刻。作为常州地区传统的手工艺品,留青竹刻以其精湛细腻的刀法,清新而具有东方神韵的雕刻图案闻名于世。唐朝是留青竹雕发展的初期阶段,当时所刻纹饰还比较浑朴简单,但在技法方面也显示出竹刻艺术的提高与进步,因其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传承至今。在当代手工艺品中,对于留青竹刻生存与传承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挖掘,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雕刻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书画和雕刻相结合表现手法
书画和雕刻相结合是留青竹刻独特的表现手法,留青竹刻是以竹子作为纸张,以刻刀代替毛笔,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界的一朵奇葩,令人耳目一新。留青刻法是一种书画和雕刻相结合的方式,也是书画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留青刻法是竹刻艺术中创始最早的形式,利用薄如纸张的竹青层来表现自然界万物,具有清新淡雅的气韵。
二、笔墨意蕴的灵性刀法
留青竹刻是利用笔墨意蕴,将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成图案,由匠人巧施独特的雕刻手法,使作品渐渐显出层次、明暗、浓淡等视觉效果,留青竹刻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珍藏价值。国画是留青竹刻的基础,首先用淡墨清毫勾勒的画面构图清新淡逸,山石、树木、花草、草亭、人物等均采用中国画技法一气呵成,由此而篆刻出的图案更好地给观赏者提供多维空间的视角,进而形成一种充满灵气以及通透含蓄的审美体验。
三、留青竹刻艺术的生存与传承
3.1留青竹刻艺术日趋衰退情况分析
留青竹刻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是靠简单的师徒传承关系发展起来的,使传统手工技艺得到承传和延续。目前留青竹刻艺术日趋衰退原因有三方面。
原因之一:创作留青竹刻精品绝非一时之功,其工艺复杂,步骤繁多,如果没有一定资历和多年磨练是无法完成留青竹刻的。
原因之二:初学的大部分人沉不下心,在竹雕的创作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守不住清贫,也耐不住寂寞。
原因之三:制作工艺复杂,留青竹刻艺术家除了要有高超的刀功技法之外,还要有绘画、书法的功底。
3.2留青竹刻艺术的有效传承
3.2.1留青竹刻与现代图案相结合
艺术创作概括起来无非是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两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画面的题材也更宽泛,这是生活内容和情感指向的变化所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留青竹刻如果要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必然要与现代图案相结合,因为艺术是生活的写照,古人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无论是绘画还是竹刻都表现为山水花鸟一路,延续长达千年之久。因此留青竹刻在表现技法上与传统绘画息息相关,往往都是根据当时生活情境的绘画选取。如果留青竹刻艺术要得到有效传承,那么这种依据传统绘画制作留青竹刻的情况就要有所改变。留青竹刻要与现代图案相结合,而千万不能用古人的酒杯浇今人的块垒,因为这一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审美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因此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也应该随之更新,既不能脱离传统的积淀,又要走出新的道路。这是留青竹刻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3.2.2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碰撞交融
留青竹刻传统技法就是丰厚的经验积淀,巩固传统技法的同时,还需要去探索、追求更多与时俱进的技法。同时根据时代特征对笔墨运用的章法、用笔、转折等关系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适宜地刻出画面的精气神来。这就需要创作者不但要视野开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且还要善于寻找突破的契机和帮助。技艺虽然隶属方法论的范畴,但更多则是一种认识论,需要在不断增长见识和修养的同时,多思考,多创新、多摸索,只有这样才能将留青竹刻传承下去。
3.2.3未来发展路径的活态传承
如何从传统的根源去找形制上的突破,使其更贴近生活又不失传统的基础,并且能够在审美品格、实用趣味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也是留青竹刻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受众的审美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因此留青竹刻在未来发展方面可以遵循活态传承的原则,留青竹刻可以越出固有的藩篱,在其发展中与其他器物、艺术相互融合,在发展和传承中融合当代设计、家居、陶艺、雕塑、装置等艺术,可以结合茶文化、酒文化、琴文化等多种艺术范畴,甚至可以与西方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留青竹刻在其传承和发展中既保持独立特性又兼善共美,真正达到既没有脱离传统范畴又在形制上具有新的创意。
四、小结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也面临挑战,留青竹刻的发展无论从形式、题材上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留青竹刻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离不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精神,在中国手工艺多元形式发展中呈现出一片生机。留青竹刻作为传统审美观的有效传承,不仅仅是美的体现,它根植于五千年厚重的文化土壤,传承于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精神寄托,也是当代多元艺术发展趋势之一,在古今手工艺史上,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刘余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J].精神文明导刊,2015(10):109-111
[2]蒋芙蓉.无锡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及传承研究[J].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58-60
[3]刘小红.当下教学评价问题归因及其改进对策[J].科教导刊,2012(4)43-46
[4]王志伟.浅谈传统留青竹刻及其走向[J].文物天地,2013(7)62-65
[5]莆田文明网.莆田刘氏留青竹刻:刻刀在竹片上行走,艺术在创新中传承[EB/OL]2019(2)53-56
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非遺竹刻”校园传承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SJA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