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业选择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01-02李纪月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调剂

李纪月

摘要:本文从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制度出发,从高校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的现状,以及现有制度下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的结果,分析现有专业选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制度怎样改善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专业选择;调剂;专业选择权

专业选择既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学生“学的自由”权力的体现。

所选专业是否与自己的兴趣、能力与特质相匹配,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更会影响到大学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制度现状

(一)专业选择制度

中国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是在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依据高考成绩和排名,在高等学校专业招生计划的限定下,由学生、家长、亲友和中学老师决定的。在选专业时,要在招生单位的专业限制限制下选择,招生单位会公布招生专业对文科招生还是理科招生,还是文理兼收;有些地方还会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要求,现有新高考制度还会对考试科目选择的限制。如物理还是历史等。

除填报外,“调剂”为专业选择制度之一,即如果分数不能达到所选的一个或几个专业,但是超过该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话,学校将会视情况将考生调到分数达到要求,同时尚有招生名额的专业。

2008年教育部在安徽省、湖南省、江苏省、辽宁省、上海市与浙江省6个省区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试点改革,开启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二)专业选择依据

1.高校选拔的依据

不管是传统高考还是新高考,中国的大学专业录取都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其理论假设是,分数代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价值量”,而学习能力综合了认知、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分,分数较高的学生具有优先选择权。在新高考制度与原来的高考相比,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模式,设计不同的考试类型和评价标准,体现不同的能力及价值。新高考出发点是,高校根据专业类别和发展需要确定科目组合,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学习实际选择报考,对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通过学习和考试认识自己、提高能力,不斷明确奋斗目标,增强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从而促进培养健全人格,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

2.学生选择专业的依据

1)个人因素

在个人因素中,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外在显性因素。除一些特殊专业对身高、体重、视力、性别等生理因素有着特殊的要求,性别差异也是目前大家在填报志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出现了男性偏爱工科,女性偏爱文科的现象。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建筑等工科专业中女性所占比例不足15%;而英语、护理、舞蹈中男性所占比例不足30%。二是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就业期望等内在心理特征。

2)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的影响也非常大,不同家庭在收入、信息收集、拥有信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风险承担水平都有差异。有的学生父母学历水平较高,对专业选择掌握的信息就较多,专业选择权就会大,有的学生父母掌握的信息明显不足,选择具有盲目性。有学者的研究发现,随着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学生选择科技导向类专业的概率将减少,每增加一年,选择概率就下降3.3%。热门专业中父亲职业为工人、企事业单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高,三者之和高达63%,而冷门专业中父亲为农民的较高,占总数的54.8%。由于父母的职业不同,导致的家庭收入差异很大,调查发现低收入家庭的的子女,文科的选择普通专业或收费较低的师范专业的较多,在理科中,选读基础理论专业的比例高,在工科中,选读强势专业的人数少,就读一般专业的人数多,而这些状况与高阶层子女的专业选择恰恰相反。除上所述,一些艺术类专业更是需要长期投资和家庭氛围。

3)社会因素

学生的专业选择虽然是个人和家庭的行为,但是它仍然受到社会方面的影响,包括各种制度政策、各种社会现实形势等都影响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制度政策是要包括大学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好长一段时间较低的学费政策成为较低收入阶层学生选择农业、林业和师范院校的重要因素。

社会形势里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的薪酬以及大学所属城市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专业选择,《百度2021高考搜索大数据》显示学校排名、城市发展与平均薪酬是考生最关注的前三指标,工学、医学热度快速上升,新设交叉学科受到热捧。而且学生所处的省份不同,对这些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二)专业招生现状

在专业选择上,中国大学生爱理工,从2020年的本科毕业生数据可以看出,工学加理学的毕业生高达40%;和全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商务类专业也是学生的最爱,2020年本科毕业生中19%毕业于管理学;另外,随着金融也薪酬的一高再高,2020年,中国共有870多万大学毕业生,其中经济学大类专业的学生就有101万,超过医学、教育学等专业的数量。《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会计与金融”是硕士留学申请最多的专业,占了整体申请量的17.9%,排在第二的也是财经专业中的“商务与管理”,占比达到13.5% 。

二、目前我国大学专业选择制度存在的问题

1)专业选择依据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依据的是应试教育下的高考成绩和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大学在招生时的依据也是学生的高考成绩,双方选择的依据都是高考成绩。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录取,其次才是就业和兴趣特长,是一种为确保自己能够被录取而博弈性的去选择专业,这种选择行为无疑是不适于人才培养的选拔的。高校在招生的时候,唯成绩论,能力考核的缺失,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学校的专业发展都是不利的。

2)专业选择权力的丧失

选择权的丧失,一是体现在专业选择上主体地位的丧失,目前,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的主体是以父母为主。二是是选择自由度的丧失,高考专业的选择,是在高考成绩的限制下进行的有限选择,学生只能选择那些他能上的大学和分数可达的专业,而不是自由选择。三是选择公平性方面。学生专业选择时,主要依靠父母和亲朋好友,而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知识背景和信息掌握程度又存在差异。这种由于家庭背景差异导致的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和低学历背景家庭尤其明显。

2)专业选择认知差。

目前中国中小学虽然也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还是基于应试教育框架下,学生的学习以考试内容为主,一个刚毕业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识来源主要时基于家人、高校的招生宣传,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这种认知也是不太准确。目前体制下,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三、现有专业选择制度下改善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对策

1.帮助学生完善专业选择的信息资源。

随着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的增加,其基于有限理性的决策者所制定的次优决策效果(即最终选择的专业)渐渐趋近于理想的最优决策效果。“专业选择”目的就是通过合理选择让学生自主流向适合其个性发展的学科和专业,培养既有个性特征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国外高校的通常做法是在新生入校后配备一名学业导师。我们则可以加入第三方信息库。

2.逐步扩大学生专业的选择空间。

高校更加应当转变办学理念,扩大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入学之后选专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大学对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在选择。另外,专业转化的自由度也可以放开。

3.化高校的教学管理。

高校课程和专业结构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需求和市场的当前及长远发展,促进大学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的发展,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就业,从内容上为转专业提供便利。学分制和选课制从制度上为自由选择专业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开展辅修和双修制度,这为目前不能实现专业自由选择的体制,提供一个很好的修补。

4.合理引导学生选择专业与规划

縱观世界各国的热门专业,我们发现学生普遍选择就业好的,预期收入高的专业。但是,这是在信息充分,有选择权的情况下。但这种自由的结和市场失灵一样,他会导致优秀人才集聚在一些领域,而那些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类的专业招生会遇到问题,这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每一个学科在社会发展上都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大学除了培养学生外,还有服务社会,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我们要合理的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时,加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能力方向考虑,也要加强那些基础学科的专业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2017SJB1806)。

猜你喜欢

调剂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要不要服从调剂?
地方院校调剂生学习阻碍因素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考研网上调剂即将开通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中药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中药调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
永安市人社局开展淡旺季用工调剂工作
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