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院校美育教育第二课堂开展模式研究

2021-01-02董洪志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第二课堂模式

摘要:本文基于理工院校美育通识课程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线上赏析类、线下实践类、线上+线下混合类,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概念性知识,课上进行分析和实践,重在在于掌握方法和规律,力图在课后能够灵活运用审美原理和方法,全面的提升自身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育教育;第二课堂;模式

理工院校开设美育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近年来,教育部与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高校美育课程的建設,并多次下发文件为学校指明工作方向,要求各级学校开足开齐美育类课程,逐步完善和提高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1]第二课堂则是美育实践教学主要的开展方式,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在开课学时、选课人数、互动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可极大的提升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目前,国内理工院校基本都设置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艺术类教师,但少有专业面向美育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更多都是以原有设计专业课程为基础开设全校通识选修课程,如《电脑图像软件设计》、《中外设计艺术史》、《插图设计》等课程,此类课程都是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面向非专业学生教学针对性较弱,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受开课门数和选课人数的限制,多数同学无法得到线下学习的机会,只能通过慕课进行线上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情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凝练理工院校美育教育培养目标,组建美育课程群,打造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完善美育类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第二课堂可以作为美育通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第二课堂总体目标

1.完善教师团队:组建艺术教师与理工科教师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学科融合创新教学内容,外聘行业知名专家来校任课,全面提升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体验。

2.明确美育教育培养目标,美育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而是普及艺术教育,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够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够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运用美的形式法则指导学习。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立体化教学模式。形成线上赏析类、线下实践类、线上+线下混合类,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概念性知识,课上进行分析和实践,重在在于掌握方法和规律,能够在课后灵活应用。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强化学生的参与性,课程的互动性,形成多维度的考核方式。

二、第二课堂开展具体方法和形式手段

1.开课形式

第一课堂的开课形式主要为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学校可以通过高校慕课平台遴选不同类别的艺术类课程供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保证学生对艺术类课程选课的基本需求。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主要举办各类别的主题艺术实践教学工坊、人文艺术类主题系列讲座和社会实践等形式,从而达到全面普及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开展各类主题教学实践工坊;针对课上课下教学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申报专业大赛,获奖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多维度推广美育教育,全面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认知。

2.授课方法

(1)美育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美的高度概括性和代表性下,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把事物重新构成一个丰富而完善的整体。通过对一点(审美视点)及多的方法,去认识、分析事物,是学生掌握审美的内涵及其逻辑方法,目的是通过一点便能把握一条线、一个面的能力。

(2)审美多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互动法、启发式或引导式,充分利用数字终端辅助教学,产生互动体验,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

三、第二堂课考核标准

第二课堂是以音乐、绘画、书法、设计、舞蹈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对课程的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理工院校学生对艺术类课程相对匮乏,基础相差悬殊,要区别对待。首先是能到场参与,其次是能动手实践,更进一步是在参与后能够有所思、有所得。故,第二课堂不能以学生作品水平高低评判,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要形式。一是学生的参与度,二是通过作品展示或现场演示的方法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技能理解、掌握的水平评价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

构建理工特色美育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视觉感知力和实践创作能力,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多元化知识架构和学科交叉的紧密型、深度化、有效性,全面提高理工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9

[2]学校美育工作如何做出成效?[N].范迪安.人民政协报.2020

[3]健全学校美育课程体系.王国东易晓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作者简介:董洪志(1979.02-)男,满族,辽宁锦州,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育教育。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第二课堂模式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