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创新对策研究

2021-01-02周江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互联网

周江华

摘要:科技创新革命迅猛发展,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样对农村正处于人生奠基阶段的小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新一代小学生身上都被刻上了互联网烙印。本文基于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在肯定我校德育教育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与利用互联网创新德育教育的对策,希望可以更好的拓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教育;创新德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全过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促进和保障作用。我校坚持“新人以道、立人以德”办学理念,以“为人有格,行事有德,学习有方,生活有趣”为培养目标,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和“三自三礼”特色,学校的养成教育已初见成效。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占比将近50%,这部分群体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本文考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特殊需求,提出在“三自三礼”教育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丰富我校德育教育内容,为留守儿童和家长、教师之间搭建起德育教育桥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怎么教、怎么管的问题,也教会留守儿童怎么做。

一、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㈠.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已经普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越来越小,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几乎都是利用互联网来和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互联网对农村孩子的影响也越来越受,甚至有不少孩子沉溺于互联网。正视我校留守儿童比例及他们深受互联网影响的现状,學校也应在坚守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剖析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为创新德育教育做好前提工作。我们已经知道留守儿童、农村孩子上网的原因,无外乎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他们可以和父母联系多起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也有部分孩子上网是为了逃避农村现实给他们带来的失意和挫折,认为互联网是自己逃避的理想场所,使得互联网成为不少孩子“自我重塑”的平台。当然,也有孩子上网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他们可以查阅网上的一些学习资源。综上,可以看出互联网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消极影响还是很大的。

㈡.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

但是,我们仍要结合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来创新德育教育,规避、降低或消除互联网对农村孩子的消极影响。学生通过互联网自由查阅信息,也可以同步交互和他人交流,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利用互联网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成为德育主体,更具能动性。同时,互联网更加丰富了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加强互联网德育教育也是新时代赋予小学德育的新任务,教师在互联网获取德育教育理论、经验、方法等,使德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互联网使得小学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逼真,德育信息含量更加丰富,德育手段更具先进性,教师可以放手,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积极讨论,促进内化认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在我校最为突出的积极影响是互联网促使德育教育时空具有拓展性,突破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时空限制,可以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更拓展了孩子们德育教育的空间平台,让家长参与进来,给予孩子最大的德育关怀,真正形成对孩子德育教育的合力。

二、与时俱进,互联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

㈠.搭建德育教育网络体系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要利用互联网搭建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导作用,以及家庭德育教育的合力,畅通德育教育的多渠道,从家庭到学校对孩子实施正向的德育教育,使孩子的养成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为此,搭建德育教育网络体系,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设立家长学校,健全家校合作渠道,深化家校共育联系和沟通,增强对孩子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家长学校栏目,可以为家长们举办互联网知识培训课程,免费培训家长们互联网基本知识和技能,鼓励家长们积极参加,让家长们意识到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清楚必须给自己“充电”,做好对孩子上网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留守儿童和家长搭建沟通平台,提醒家长在空闲时间,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

㈡.创新德育教育网络内容

1.网络道德教育

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组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看到不良信息要勇于举报、及时举报。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新课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绿色上网承诺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浏览、不传播、不制作不良信息,不登录不健康网站,不进网吧,不玩不良网络游戏,不沉迷于网络,正确看待网络虚拟世界,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辨别不良信息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网络道德意识,真正明白互联网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发挥互联网对自己积极成长的服务作用,养成良好上网习惯。

2.网络安全教育

鉴于互联网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孩子继而产生的网络行为,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孩子上网的安全意识,从小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并且要引导孩子加强上网自控力,正确看待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要将线上线下的生活结合起来,只有正常的人际交往才能让生活更加丰富。所以,要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孩子上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注重线上线下生活的结合,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㈢.策划德育教育线上活动

在具体组织开展互联网德育教育活动时,需要立足农村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思想特点,策划适合他们的线上德育教育活动,如组织网络信息查询、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新闻调查、网络知识问答等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的线上校园文化活动,或者利用重要事件、重大节日的契机,组织开展线上思想教育活动,了解孩子思想动态,知道他们网络信息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科技的兴趣。

学校可以在母亲节、感恩节的时候,抓住契机组织线上德育教育活动。并且结合感恩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讨论父母的爱、祖辈的爱,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父母、祖辈的感恩之情,并给孩子们留下作业——说出自己的话,做自己能做的事,更进一步的用行动拉近孩子和父母、祖辈的距离,相信德育教育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农村小学通过开展“三自三礼”特色教育,以及创新的互联网德育教育,学校孩子(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教育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健全了他们的人格,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养成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了他们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多秀.“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的变革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06):57-59.

[2]沈英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智慧德育的变革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6):12-13.

[3]周子超.“互联网+”时代的德育工作创新[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5):81-83.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互联网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