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落笔已卓然
2021-01-02刘志江
很多同學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匆匆下笔,急急行文。而每每写完作文,回读自己的作文时不禁连声叹息,或懊恼审题立意的偏颇,或遗憾结构层次的混乱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审读题目不细致或不得法,结构布局较随意或无章法,于是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没有思路就随便东拉西扯。
如何为写作赢得先机,做到谋定而后动,未曾落笔便成竹在胸?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审题立意方法及谋篇布局意识。本次我们从审题立意及谋篇布局角度来谈一谈如何在写作中赢得先机。
刘志江,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曾获第五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题学习的多维探究》《读写一体流墨香》等多部专著,多篇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
要想在写作中赢得先机,需要从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入手。
一、审题立意,意在笔先
在审题立意方面,老师们往往关注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怀,看学生是否有见识、有气量、有胸怀。高分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紧扣题意、中心突出。在具体的作文练习中,同学们须注意:在立意行文上,话题、命题作文要扣准话题、命题,材料作文,则要扣紧材料的含义。一般而言,针对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力求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对的策略、策略实施后的效果等。
例如下面一则作文材料:
一个普通的藏族小伙儿丁真因纯朴的微笑走红网络,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一些地区也纷纷效仿:青海推出了“赛马男孩”,陕西找到了与丁真神似的兵马俑,黑龙江在众多冰雕里淘到了“同款丁真”……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
审读这则材料,我们就要兼顾“丁真现象”以及其他地区效仿现象,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在分析“丁真现象”时,我们要关注到“普通”“纯朴”“走红”“带火”等关键词;在分析其他地区效仿现象时,我们要关注到“与丁真神似的兵马俑”“同款丁真”等关键词,明确这些地区的效仿都和“丁真现象”有紧密关系。之后,联系材料,我们可以正面分析,如谈各地在效仿、借鉴中宣传家乡文化;也可以反面分析,如谈盲目跟风、一味模仿、随波逐流、缺乏创意、借机蹭热度等弊端。
在准确、深刻立意的基础上,还需尝试辩证地思考问题。如针对上面的材料就可以谈两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思考宣传家乡文化、发展旅游业的有效途径等。
二、谋篇布局,心中有数
朱光潜先生曾在《作文和运思》中谈到自己编写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种构思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对作文题目的若干想法简要记下来,之后选择最合题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来写。无论是通篇的还是某一部分的构思,都应边构思边列提纲,以便在行文时心中有数。运用恰当的结构,可以清晰地展现自己的思考。以议论文为例,其结构方法主要有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两种。
横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这样展开议论,可以使说理全面、条理清楚。运用横向结构形式的关键,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选择的角度可以是对中心论点的内涵阐释,可以是原因分析,也可以是条件分析等。
纵向展开议论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分析问题)———怎么办(解决问题)”。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
当然,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我们都应力求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总而言之,写作若想赢得先机、获得高分,应注重强化两个意识:一是审题意识,在求稳的基础上求深刻、求创新;二是结构意识,建议多写提纲,让作文有章可循。正所谓:审题结构皆有法,未曾落笔已卓然。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作文材料导语给了两句话,中间由分号隔开,构成并列关系。这两句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能走多远、攀多高不由两脚、双手代表的外在行为决定,而由志向、意志等内在品质决定。
材料的主要信息是志向、意志能够引领人们得到想要的结果,次要信息是志向、意志的作用胜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符合材料的很多观点。譬如:志向以致远,意志促高度;行远登高需树立志向、坚定意志;志存高远,辅以行动……此外,将立意写成“人能走多远?既要问两脚,又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既要问双手,又要问意志”亦可,但绝不能说两脚、双手的作用比志向、意志更大,因为这样的表述既不符合材料寓意,也不符合生活实际。
在谋篇布局上,既可以横向展开议论,如分别谈树立志向、坚定意志的作用;也可以纵向展开议论,如谈志向、意志的内涵、意义及相关做法等。总之,在行文时应紧扣材料,抓住主要信息,在志向、意志的重要性方面多多施展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