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防治措施

2021-01-02张静

新农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放苗播种量种植者

张静

新时期,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需要种植人员结合有效的技术方法,科学的开展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从而加强蔬菜种植管理水平,进一步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蔬菜产品,希望通过有效阐述,能提高大棚蔬菜种植经济效益。

进行蔬菜种子播种时,需科学控制播种量和深度。从以往的种植经验可知,大棚蔬菜在种植期间,多数种植者的播种量不足,同时大棚种植面积较小,这便降低了种子的顶土能力,影响出苗率,从而导致苗木出现生长不齐和缺苗等问题,难以保证最终获得预期的产量。因此在播种阶段,需尽量提高播种量,保证苗木能够顺利生长,最终获得理想的产量。

在大棚蔬菜种植时,需紧密结合种植区域的土壤和气候等方面的因素,尤其在高温条件下,需及时放苗。一般情况下,在每天16:00~17:00时段进行放苗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放苗时可尽量扩大膜上的孔縫,以此保证膜内能够顺利散热。此外为适应温度较高的天气,还可采取不同的降温手段,如在膜上洒水等。如果放苗时温度较低,则需在晴天09:00~11:00时段完成放苗,保证大棚蔬菜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

在蔬菜种植期间,施肥能够发挥较为关键的作用,需种植人员特别留意。在开展大棚种植期间,部分农户为了节约肥料和是费时间,便会倾向于采用随水的方式完成施肥。虽然该种方式的成本和精力投入都不大,但在整个施肥期间,肥料的挥发性较大,会直接对肥料的效力产生影响,难以保证大棚蔬菜达到理想的生长效果。因此尽量避免使用随水施肥的放回,可将肥料埋入到土壤中,以此为蔬菜提供必要的养分。在种植的初期,种植者需保证土壤中具有充足的肥料,蔬菜在生长阶段,还需适时加入氮肥、钾肥等肥料。具体可依据蔬菜的生长情况确定施加肥料的类型和用量,依据科学的方式完成施肥,为蔬菜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降低资源浪费量。

实施大棚蔬菜种植可降低气候因素对蔬菜生长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需科学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指标,为蔬菜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促使其完成光合作用,提升蔬菜的生长质量。可见科学控制大棚温度可作为提升蔬菜品质的重要措施。首先,需基于种植区域是气候特征,掌握大棚内自然温度的变化情况。白天大棚会受到自然光照的作用,加上薄膜覆盖在蔬菜上,这便导致棚内的温度较高,部分区域可达到40~50℃。如果阴雨天,温度会有所降低。夜晚棚内温度与棚外相比会略高1~3℃,地温通常在10~20℃范围内。可见,大棚内的昼夜温差较为悬殊,因此种植者便需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控制,如通风或密闭等。

实施大棚蔬菜的灌溉时,需结合蔬菜的长势来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和水量。一般情况下,种子发芽期所需的水分较大,因此需为蔬菜提供足量的水分。在根系生长时期,无需浇灌过多的水分,适当减少灌溉的次数或者不灌溉,保证棚内温度适宜。在蔬菜进入花期,则需更多的水分供应,此时也需足量灌溉。

种植大棚蔬菜期间,由于土壤的利用率高、棚内通风性差等因素,更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可采取下述方案。首先,化学防治。全面衡量病虫害的特征后,可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喷洒处理,及时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其次,物理防治。可在棚内安装杀虫灯,运用物理方法杀灭虫害。最后为生物防治。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引入其天敌进行防治。上述方法需结合具体的病虫害类型进行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种植者需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保证蔬菜顺利生长。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蔬菜种植经验,本文探索了大棚蔬菜种植过程相关的技术要点,希望通过实践研究,能进一步制定更加高效的大棚蔬菜种植方案,提高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大棚蔬菜的品质,推动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放苗播种量种植者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诗意的劳作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踏花行论坛2016年非洲紫罗兰展作品选登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