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1-01-02赵悦

艺术评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融合研究音乐教育

赵悦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发展潜在音乐能力的关键阶段,是塑造人格、兴趣爱好的出发点,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将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平衡发展。本文联系教学实践,在分析融合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幼儿音乐教育如何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融合渗透,使幼儿更喜欢并学习音乐,促进幼儿得到更优化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其他学科教育  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3-0106-04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从传统的单一化模式变革为现在的多元化模式,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这一变革,幼儿教育也在积极贯彻落实其他学科融合教育的政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关于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需重点考虑其学习情况与认识规律,注重各领域教学的互相渗透与有机联系,以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建构幼儿的知识结构。

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五大领域,分别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幼儿教育活动,其他学科中的任何一个领域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个超越自身的位置。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它们可以进行有机的融合、渗透、交叉,帮助幼儿开拓眼界,使幼儿能够从艺术的、人文的、科学的视角来感知、体验、表现音乐,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的价值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活动,丰富的音乐活动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它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动力,将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多维度的、系统的知识;能够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音乐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并体会音乐的趣味和魅力,积极主动的获取音乐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为幼儿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以音乐内在的感染性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对于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树立学习自信起到积极作用,为幼儿园教学活动赋予更加重要的含义。

(二)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一种‘审美型’人格,它追求社会、自然和自我的和谐、秩序,追求自我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将音乐教育与语言教育融合,幼儿在表现音乐的同时,广泛接触不同题材的文化,潜移默化中了解文化的多元性,从而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将音乐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相互协作、遵守规则,促进幼儿行为表现的健康发展。将音乐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幼儿可以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参加音乐活动,也可以在音乐活动中通过科学探索,自制打击乐器,从而能够发展幼儿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将音乐教育与美术教育融合,音乐与美术都归属于艺术领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幼儿的心灵世界将变得更美好、丰富,逐渐形成爱美、求真、向善的良好品质。将音乐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幼儿通过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流与配合,形成自信、责任感、交往能力等社会意识。因此,幼儿在音乐与其他领域相融合的教育中,知、情、意、行能得到和谐发展,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有效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创造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从小就已经具备了创造潜能。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对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教育,它能够为幼儿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幼儿的创造能力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下容易被激发出来,有利于其他领域内容的学习。在音乐与其他领域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用规范去束缚幼儿,更要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的背景下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这种独特的方式就是幼儿个性化的展现,是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音乐的辅助下进行其他领域教育时,幼儿通过获得情感体验,迸发出创造性表现的灵感,表现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教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是通过肢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通过自身的动作把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而单独教授音乐和学习音乐,是孤立不全面的。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与肢体动作的结合,以律动唤醒身心的共鸣。例如,在大班《猴子学样》音乐欣赏游戏中,教师播放一段像《金蛇狂舞》这种具有对答呼应形式的音乐,进行猴子和老爷爷学样的音乐游戏。幼儿可以分为表演、模仿两组进行音乐游戏,表演组的角色是老爷爷,由幼儿即兴发挥表演不同的肢体动作,模仿组的幼儿扮演猴子和老爷爷模仿动作,这一音乐欣赏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身体得到锻炼。

奥尔夫的声势活动是以拍手、拍腿、跺脚、捻指这样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利用身体动作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以此增强幼儿音乐体验和实现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进行律动活动《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时,幼儿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做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的基本动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动作,如拍肩,拍头、扭腰等,幼兒在音乐律动中获得了健康教育。音乐通过动作表达情感,动作通过音乐而得到锻炼。因此,音乐教育与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是相契合的,将音乐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得到平衡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语言教育的融合

语言与音乐有很多相通之处,它们都会有声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停顿转折。音乐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也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将音乐教育与语言教育有机融合,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育与语言教育融合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用音乐表现语言,将儿歌、歌谣、诗歌等琅琅上口的简短语句有节奏的进行朗诵,例如,在歌唱活动《十二生肖歌》中,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然后让幼儿尝试跟随音乐朗读歌词,最后将歌词与旋律匹配进而表现歌曲;也可以是用语言表达音乐,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已有的语言知识积累,对音乐的歌词进行改编,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中班歌唱活动《小小雨点》教学中,就可以让幼儿模仿“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这句歌词进行创编,如“落在窗户上,窗户乐得哒哒哒”激发幼儿的想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用语言描述音乐,如果在欣赏音乐之前进行语言描述,可以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如果在学习歌曲之后进行语言描述,可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音乐和语言彼此渗透,情景交融,相融相通。

(三)音乐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

音乐是社会文化的形态和载体。幼儿通过音乐教育来了解社会文化,了解音乐中承载的文化背景,是音乐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的出发点。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首先选择一首音乐作品,然后搜索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丰富幼儿与这首音乐作品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将音乐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的融合。

音乐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例如,在《头发肩膀膝盖脚》的音乐活动中,幼儿能通过音乐来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其次,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行合唱、集体舞蹈、音乐游戏等集体音乐活动时,会有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幼儿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以此获得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在小班音乐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集体舞环节时,可以让男孩扮演小熊、女孩扮演洋娃娃,根据歌词进行舞蹈,在第一句歌词“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中,男孩女孩可以先拉手再一起跳,幼儿在合作中完成舞蹈,以此获得社会交往能力。最后,促进幼儿发展社会情感,音乐是能够激发人情感的教育,可以通过体验式音乐教育的方式对幼儿开展真、善、美的社会教育。例如,音乐活动《雨中接妈妈》就是典型的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的题材,歌曲主要表现的是在下雨天,幼儿拿着伞去车站接妈妈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使幼儿体验式进行学习,在表演中学会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获得爱妈妈的社会性情感。

(四)音乐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种形式,是以直觉的、感性的方式感受生活中的现象,科学是通过逻辑语言的方式对生活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两者的本质都是探索和发现周围的生活现象。音乐与科学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幼儿的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音乐与科学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具有感性色彩的音乐教育通过与具有理性色彩的科学教育对话,可以使两者的融合变得更加深刻。

在进行音乐教育中,首先要选择同时具备科学探索意义和音乐审美特征的教学内容,然后可以设计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音乐学习问题的音乐游戏,例如,在大班《数一数》音乐活动中,它的歌词内容是没有逻辑关系的,包括虎、鹿、兔、猪、鼠这五种小动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图片任意调换歌词顺序,幼儿对变化的图片迅速做出反应,创编成一首新的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活跃的思维提高了音乐学习效果。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是经常被使用的,对打击乐器的探索就是音乐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拍打探索打击乐器的形状、质地和声音等科学知识,使幼儿更好的运用打击乐器。在此基础上,自制乐器也是幼儿进行音乐与科学融合教育的一种途径,例如,幼儿可以将沙子、豆子等放进塑料瓶或者易拉罐里,封口之后,就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沙锤。幼儿的整个制作过程就是一次科学的探索,然后用自制的沙锤进行演奏就是对音乐的体验,这是音乐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完美体现。

(五)音乐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两种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它们都是借助人体的感官去感知、体验艺术作品,在强烈的艺术氛围感染下,将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内涵美潜移默化中丰富幼儿生活,陶冶幼儿情操,滋润幼儿心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此发展幼儿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教育中边听音乐边欣赏美术作品,或者在美术教育中时插入相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可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艺术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水平。

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的相互融合不是将音乐与美术简单意义上的相加,而是融合两者在审美情感上的共鸣,本质是美的融合。一是运用音乐作品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丰富的,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幼儿都会在头脑中产生不同的形象与画面,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是提升幼儿美术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动中,《画太阳》这首音乐作品表现的是在山、海、城市、草原這些不同环境中的孩子,画出不同情境中的太阳,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表现自己作为这个地点的孩子想画怎样的太阳,然后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将头脑中的音乐形象、音乐情境画出来,也可以是歌词以外的内容,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二是运用美术符号辅助听觉感知音乐作品。运用美术符号简要的勾画出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表现要素,将流动的音乐作品转化为静止的、一目了然的视觉符号,以此辅助听觉来感知音乐,在音乐教育中通常将这种象征性的美术符号称为图谱。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图谱的运用能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幼儿感知音乐作品的形象、结构与风格。例如,在小班幼儿欣赏《单簧管波尔卡》第一旋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小蚊子在纸上飞,画出自己听到的旋律,在音乐发生变换的时候,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三角形、圆等不同的形状,通过绘画的过程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与欢快的情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时,教师通过两者之间的共性寻找教育契合点展开实施,幼儿在视觉、听觉、动觉等多重刺激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有利于培养幼儿感知多元化的知识,有利于幼儿想象、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表现的形成。所以,将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充分融合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卓娅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9.

[2]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猜你喜欢

融合研究音乐教育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
高等数学与高职电子类专业的融合研究
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利用软交换和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方法的研究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