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有画面感
2021-01-02蓑依
告诉你几种增加文章画面感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写作时,想象你的肩上架着一台摄像机。只写摄像机能够拍下来的东西,不能拍下来的东西就不写。
比如此刻,我要写我们家吃饭的文章。我肩头的摄像机拍摄下来的是:锅里噌噌冒着热气,我爸在给我盛饭;小狗正在厨房的垃圾堆里找吃的,妈妈走过去,把它赶走了;弟弟和爸爸在吵架,弟弟质问爸爸:为什么每次都给他盛这么多饭……这就是摄像机可以拍下来的,你就可以写下来,然后用这些画面为你的主题服务。“吃饭的过程是特别开心而温暖的,这就是家的意义吧,我很爱我的家”这种评价感受型的内容摄像机是拍不下来的,就不要写了。
每次写作时,都把摄影机扛起来,“拍”的东西多了,写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第二种方法:听觉、视觉、味觉等多感官都用上。
我们普通人说吃早餐,一般都会写:“豆腐脑和油条特别好吃,妥帖的搭配,吃下去,一上午都沉浸在满足中。”这就是没有画面感,没有听觉、味觉,什么感官也没有。作家张佳玮写早餐是这样写的:“油条配豆浆是常态。油条拧出来时,白油滑一条;下了锅,转黄变脆,捞起来咬,刺啦一声。油条两头尖,最脆而韧,蘸酱油吃妙得很!”是不是聽觉、视觉、味觉全都有了,你隔着文字,都好像听到了“刺啦”一声。
只要你的文字是有感官的,一定是有画面感的。
最后一种方法:写作就是用具象的词汇去描述抽象事物的过程。多用具体的名词,少用抽象的形容词,就很容易产生画面感。
我非常喜欢作家阿城的《棋王》,在这部作品中,他描述一个人爱“吃”,他是这样写的:“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
是不是这个爱吃的人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眼前了。他没有用一个抽象的词,全部都是在用动词、名词来具象地描述这个人。
杨志//摘自作家蓑依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