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积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2朱勐辉
文|朱勐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健全党员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全力破解党员管理“考核难量化、成效难体现”问题,进一步激发企业党建活力,公司党委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以党员“四讲四有”为评价准绳,引入了党员积分管理,把具体的工作和要求进行细分量化,用分值来进行衡量,季度进行检查、公示、考评,形成一套闭环管理机制,解决评价标准模糊等问题,力求充分激发企业党建活力,促使党员干部在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当先锋、做表率。
一、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公司为梯级流域开发模式,形成了两地(成都、阿坝)四点(本部、集控中心、两个分站),党员分布呈现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通过现场调研、座谈访谈,综合党建考评、政治巡察发现问题情况,公司党员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
公司党委所属各支部以往在党员管理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明确的考核规则,近年来,伴随集团公司党组、四川公司党委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文件出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上有了“定势”,但党员管理依然存在对考核评价尺度把握不一致,量化考核不够具体,发挥作用缺乏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优选先、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缺乏直观依据等问题。
(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少数党员党性意识还不够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甚至将自己等同于职工群众,个别情况下出现自律意识较差,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宣传引导党员发挥自身作用力度不足
通过座谈显示,90%以上党员渴望得到上级党组织和身边干部职工的认可。公司党委在以往的对于先进典型的选树主要依托年度先进、两优一先及专项评选开展,对于日常工作中党员作用发挥的“闪光点”挖掘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履行自身职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
二、找准定位和方向,实施积分管理
党员积分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员评价指标体系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无量化标准,缺乏生命力和载体;二是为了扎实稳步推进“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解决部分党支部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三是扩大党建工作作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部门中心工作,形成一体化工作体系。
党员积分制管理,以分类为基础,量化是关键,以周期内累计得分作为考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管理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项问题。一是贴实际。要贴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贴近员工思想状况的实际、贴近基层党员群众需求的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价值。二是好操作。就是要选好载体,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基层支部便于操作。三是能见效。要围绕“能”字下功夫,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确定更高的工作标准,建立良性的工作跟踪推进制度,形成有效的压力传递和动力传导机制。
三、推动党员积分管理实施,破解党员量化管理难题
以《党建日常工作管理考核标准》《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为依托,研究制定《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四个合格”党员标准,建立党员积分体系,分为基础分(基础工作)、任务分(任务安排)、奖励分(参加活动)三个部分。
一是组织生活参与度。以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及其他党建活动的参与度为准,予以加减分。二是先锋模范贡献度,将政治理论学习、履职奉献、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为积分制管理中的加分项目,从先进表率和推动创新方面进行加分。三是党规党纪执行度,从“两个维护”、严守纪律规矩、狠抓工作落实等方面设置加减分项目。四是一票否决制。对于违反党的“六大纪律”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运用积分管理,打造“示范党支部”
党员积分管理的实施,解决了以往党建工作中的部分定量模糊的问题,使党建工作更具活力,也为打造“示范党支部”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促进作用发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主要目的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围绕落实工作任务目标设置积分项目,党员要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做表率。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滚动调整积分。利用数字化积分进行党员动态管理,建立“自我评价、支部评审、季度公示、年度总结评定”机制。以80 分为基准分,并以上月基准分作为基数,滚动调整积分数值,并与民主评议党员、评优选先、预备党员转正、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三是坚持客观公正,确保简便易行。在积分设置上,公将做“合格党员”作为积分管理的标准,统一评价标准、参照每季度在支部党员大会上通报确认,并报公司党委备案,减轻支部工作负担、避免年度一次性公开而产生怀疑声音。
四是强化宣传引领,激发党员活力。每季度开展“党员之星”评选结果,并通过“党员之星”事迹宣传,引导全体党员“比学赶超”,进一步提升党员组织生活参与度、爱岗敬业奉献度,有力推进“示范党支部”的创建工作。
五、取得的成效
(一)党组织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执行积分管理体现了党建工作过程管控的优势,保证了党组织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流程都能落到实处,使党建工作更加“刚性化”,克服了过去组织生活会上党员互评时“讲情面、当好人”,促使党员参与党组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进一步明显
积分管理实施以来,将党员所做的每项工作实事、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进行量化积分,以有效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之间相互比着干,通过“挣分”“积分”,使量化“数字表”变成了工作“助推器”。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内民主生活会等组织活动的参与率明显提高。
(三)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将党员所做的每件事都以“积分”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按照党员的积分情况,进行积分评定排名公示,在评价党员时既有规定内容,又有定量标准,评价体系变得更直观、更合理,在各类活动中能够对号入座,凝聚党员队伍形成战斗合力。各党支部还通过每月意识形态及员工思想动态的收集,倾听员工声音,及时答疑解惑,团结全体员工,凝心聚力,形成支部战斗堡垒,焕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四)党建引领生产经营“四融入、四发力”的作用发挥更明显
围绕“四讲四有”和党员履职尽责情况,将党员积分情况与党员个人绩效、职务晋升挂钩,进一步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党建考评与企业绩效管理深度融合;针对生产经营阶段性任务和重点、难点工作开展工作,通过“党员示范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党建载体与生产经营任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积分制的思考与启示
(一)实施党员积分制,有利于完善党建工作评价体系
通过积分制管理,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赋予一定分值,使得党员的行为能够有对应的分值作为评判,有力解决了党员量化考评问题,促进了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党建工作质量考评有了数据化、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二)实施党员积分制,有利于创新党建工作监督方式
通过党员自我申报、支委会初审、党员大会、年度综合评价的积分评定模式,有效形成了自我监督,党员监督管理由“模糊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员作用发挥监督的科学性、真实性、可操作性。
(三)实施党员积分制,有利于提高党员先锋意识
通过这种正向激励与反向惩处相结合的方式,使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党员干部自觉带头执行党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和决定,对于党组织布置的需要攻坚克难的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升,也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可以有效构建党员管理与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了支部工作以及党员作用发挥方面“要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通过积分制管理,把具体的工作和要求进行细化量化,用分值进行衡量,季度进行检查、公示、考评,形成一套闭环管理机制,解决评价标准模糊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