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中考语文复习中的教学策略探究
——以重庆中考文言文链接材料题为例
2021-01-02陈林琼
陈林琼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在中考语文复习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引入,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构建对文言文的整体认知以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1]。从重庆中考文言文命题方式来看,以课内文言选文为本,结合链接材料,主要围绕有关内容和形式方面展开考察。链接材料的命题就是把课内文言选文与其他几篇具有关联性文言篇目进行组合确立的一个议题[2]。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文言文链接材料与选文总是在内容或者形式上具有相似性或者相对性,进而围绕一个议题展开文言文能力考察。
一、统编教材指定中考范围课内文言文的议题设计
2020年重庆中考范围文言文指定篇目为17篇。我们立足这17篇课内文言文,按不同议题展开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3]。
着眼于相似内容确定议题。对《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这一群文组合,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你认为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三篇文本中几对君臣有什么样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一对?”……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又照顾到了学生思维的差异,还给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着眼于人物思想确定议题。孟子《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这一组文本,教师可设计问题: 孟子的君子之道是如何体现的?孟子有着怎样的人才观?如:《湖心亭看雪》与《桃花源记》《爱莲说》中,都提到了“独”,有何区别?让学生独立阅读,得出结论,学习文人美好特质与内在思想。
着眼于相同的文体确定议题。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一文言组合,教师可设计问题:同样为“记”这种题材,这种体裁有何特征?各篇作者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以此议题,让学生加深对“记”这种体裁的理解,同时了解文人个性特征和思想缘由。
着眼于文章写法确定议题。《陋室铭》与《爱莲说》《湖心亭看雪》这一组合阅读,教师可设计问题:写法上有什么异同?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志趣和情操?你最喜欢谁?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白描这种写法,理解古人含蓄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针对中考课内文言文,以不同议题进行文本组合,在课内文本之间寻找联系,让学生进行类比阅读,强化学生对课内文言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
二、以单篇课内文言为依托,构建“1+X”群文组合
针对每一篇课内文言,教师要求学生除了理解字词句意思以外,还要展开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梳理,从文章结构思路、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进行归纳总结。紧接着教师依托单篇课内文言,确定一个议题,进而围绕议题选择其他课外文言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4]。
根据内容一致确定议题。以《曹刿论战》为例,选取《论语·为政》《战国策·中山策》作为一组文本。谈论影响涉及的两场战争胜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理解战争胜利主客观因素。谈谈“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在鲁庄公、孔子身上分别是怎样体现的?如: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鸣惊人》《烛之武退秦师》为一组文本,分析臣子劝谏方式的的异同。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理解劝谏方式不同所带来的的不同效果,体会中国语言艺术的魅力。
根据主题一致确定议题。以《爱莲说》为例,拓展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让学生分析这几篇文本精神品质的相似之处。又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拓展《资治通鉴·唐纪》、司马迁《报任安书》,分析其思想的相似之处,让学生理解无论个人成才还是国家治理,都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根据作者一致确定议题。以刘禹锡《陋室铭》为例,拓展其诗歌《秋词》,《浪淘沙·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拓展《旧唐书·刘禹锡传》,分析刘禹锡形象。学生通过对这些文本展开群文阅读,有助于全面思考分析探究人物个性和内在精神品质。
根据表现手法一致确定议题。《爱莲说》为例,拓展李渔《芙蕖》、周邦彦《苏幕遮》为一组文本,比较其写法上的异同。让学生学习文言写法,促进写作能力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文言文复习教学中,以课内中考范围文言文为基础,通过不同议题建立课内与课外文言文的联系,让学生拓展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延伸迁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就是建立在对不同文体不同样式文本的拓展阅读与理解中。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仅是对阅读面的拓展,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多方位培养。群文阅读教学在中考文言文的复习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