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2021-01-02王祥
王 祥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宁夏石嘴山 753000)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考改革也在持续推进。政治作为必修科目中的选修科目,虽然分数占比小,但是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由于政治课程的特殊性,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指引的作用。不过单方面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诉求。在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更有能促进学生发展,实现三观的构建。基于此,对本课题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开展研讨。
一、时事热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身处于高中,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开展的关键一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维持老套的教学方式,根据课本内容开展常规授课。对于教师教学来说,盲目性重复造成职业怠倦,不利于教学开展。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依靠书本知识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时事热点与政治教学进行融合,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收集与传播都具有实时性。教师不管开展政治学科的那一节授课,都可以找到与之契合的时事热点,方便教师教学。例如在开展必修三的“文化生活”授课时,教师在讲解《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就可以以“嫦娥五号月球取土”这一时事热点为例,分析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语描述中发掘背后的潜在意义,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当然,在教师开展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学。在开展《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时,通过视频观摩等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时事热点也是。在政治教学中不断的融合时事热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互联网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实现了时事热点的实时传递。教师进行合理的筛选与有效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习惯。
以今年的“疫情”为例,教师可以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各种媒体平台上选择时评融入课堂教学进行授课,这种信息的不断引入,是教师阐明观点的环节,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手段。学生在教师的回答中不断的发掘思考点,是一个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过程。长远来说,在久而久之的倾听与交流中,学生自身的观点也会得到充盈。在看待具体事件上,学生也不会在人云亦云。基于此,将时事热点引入政治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养生良好的思辨能力[1]。
(三)有助于培养一身正气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众做周知,高中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宏观上讲,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热点,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手段,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身处于高中阶段,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尚浅,在看待事情本质层面比较浅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甚至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教师在开展《我国外教政策的目标和宗旨》一课授课时,教师就可以以近段时期的外交部每日的发言会为例,向学生展示现在中国的外教方针。这种时事热点的引入,让每一个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心潮澎湃,激发民族认同感与自信心。
二、时事热点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合理选择时事热点
就高中政治课堂开展教学来说,引入时事热点是一个“择优”环节,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的重要。首先,选择时事热点应贴近课本,不可以泛泛而谈。过于空洞或者是过于复杂的时事热点,都无法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导致学生出现政治学习的逆反心理。同时,时事热点的选择要注重实效性。因为信息冗杂,更新量大,教师一定要选择最新数据进行授课。最后,在时事热点的选择中,要传递健康向上的内容,同时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负面消极不利于精神世界的构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引导
高中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因此,在教师开展政治学科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引入时事热点应该以教学引导为前提,多多注意学生的反馈。切忌滔滔不休,将政治课堂变成教师“脱口秀”的舞台。在习题讲解环节,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时事热点进行有效延伸。只有将课堂下放给学生,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个人涵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将时事热点引入政治教学中非常重要。身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应该扛起教育的伟大旗帜,实现时事热点与政治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