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对物理思维的培养
2021-01-02吕阳
吕 阳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在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同时,新课标也增加了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新课标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使教师不仅要关注的知识教育,还要关注长期的。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学业质量要求,增强了指导性。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属于基础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物理思维。培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思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物理思维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且还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特殊意义。
物理思维是指在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思维模式,物理思维是科学思维的组成部分,即与一般性的科学思维有许多共通之处,又体现出物理学特殊的学科特点。学习掌握物理思维,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性的基础需求。其中涉及在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逻辑思维的内容(如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也有既在科学中被普遍使用但在物理学中又有特殊使用方式的基于抽象化处理问题的模型结构,还包括用于学习科学和认识世界极为重要的涉及批判性思考、独立思考和拓展人类对世界认识所必须的创新思维方式。
每日一题是指在老师帮助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通过每天选择一道典型的物理题,学生自主完成后,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物理知识的应用、计算过程和题目评价,并在全班开展讨论、交流、合作;最后,由教师做简要点评。
一、高中物理引入每日一题的必要性
在高中教育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物理是学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经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然而,如果想达到举一反三和熟练应用的程度,必须要经过课下的练习和实践,及时发现自己遗留的问题,与教师或者学生讨论分析后解决,使物理学习得到升华,形成一个学习闭环。由于我国师生比比例较低,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存在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和及时的解决。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遗留问题的学习形式。
二、每日一题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①形成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②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 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 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③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⑤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答系统也是一种问题解决方式,习题教学的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习题教学的目的进行重新审视。在习题教学中,应把教学目的聚焦于发展物理核心素养,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习题教学的效果不要仅限于解答某类情境的物理问题,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入每日一题到高中物理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