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企业如何增强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

2021-01-02傅文波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旅融资资金

傅文波

(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1)

在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趋势下,文旅产业不可避免地进入存量发展时代。2020年叠加了“黑天鹅”事件影响,文旅企业发展遭受重大风险,生产经营受损,工程进度滞缓,资金链承压。随着重大风险事件管控取得成果,文旅企业复苏加快。但如何通过重大风险事件磨炼,增强应对能力,打造具有超强韧性的文旅企业,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

一、我国文旅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本次事件对我国文旅的影响超过2003年,不仅因为其本身持续的不确定性,还因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尤其是旅游消费占据更高比重,经济周期也处在不同的位置,且事件正好发生在春节期间,企业节后复工也被迫推迟,对文旅企业直接和间接影响都很大。

(一)短期直接影响

2020年初的文旅市场遭受重大冲击,市场全面冻结,既定经营计划受阻,文旅产业中的景区、酒店、旅行社“三驾马车”几乎颗粒无收。短期业务停滞,经营现金流入大幅减少,其重资产属性导致成本支出刚性,资金链断裂风险凸显。

(二)长期间接影响

间接影响集中体现在对业绩影响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滞后性,表现为消费者出游意愿较难在短期内恢复。加之风险在全球蔓延,出、入境游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影响程度取决于全球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等。长期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旅游市场萎缩和游客心理变化两个方面。

二、鄂旅投的应对经验与举措

面对重大风险,鄂旅投坚持用辩证思维分析判断形势发展,以自身的确定性稳健性应对突发变局,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在一季度营收骤降81%的基础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0.12亿元,同比增长21.88%,实现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32.87%。鄂旅投的应对举措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经营创新和资金管理。

(一)经营创新

1.适度多元化经营

鄂旅投已形成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建设和商贸物流四大产业板块,“一业为主、多元协同”的产业布局在应对重大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大产业受影响程度不同,文旅产业受影响较大。每年6~10月为旅游旺季,本次风险集中在上半年。风险得到控制后,文旅产业快速复苏,前三季度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8%。其他产业影响较小,商贸物流产业逆势上扬。商贸物流产业拥有1家全国性和11家湖北省重点民生保障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60.52%,实现利润总额15,041.00万元,同比增长723.25%。新型城镇化产业全年影响不大,主要为春节销售旺季踏空,但“云”端看房“蓄客”充分,全年预计同比上升12.91%。金融服务板块基本未受影响。其他产业为文旅产业补充了现金流,发挥了协同效应。

2.把握文旅新风向

文旅市场在遭遇重大风险后必将呈现一些新变化。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约成为标配。“预约旅游”并非一时应急之策,而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鄂旅投“一部手机游湖北”全域智慧文旅综合平台,涵盖了几乎全省旅游资源,也为湖北提供了文旅场所分时预约总入口;二是研学游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研学旅行将体验式教育和旅游深度融合,是文旅行业的新蓝海。鄂旅投依托景区景点建设研学基地和营地,8家景区挂牌国家及省市级基地,其中襄阳古隆中和荆门爱飞客成为全国级研学教育基地。

3.打造新增长点

文旅小镇是文商旅融合的现代旅游产品,是深度体验型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文旅小镇在旅游业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的过程中,成为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鄂旅投打造5类15个文旅小镇,在传统文旅项目受影响下,成为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围绕消费新需求拓展收入新来源,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新业态,旅行社立足门店渠道、线上下线资源整合优势,探索景区托管业务,推出“云特汇”电商平台;以“一部手机游湖北”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为文旅注入新动能,助力文旅数字化转型。

4.注重长短期效益平衡

由于文旅项目市场培育期长,鄂旅投在谋划项目经营模式时,特别注重长短期的财务平衡。在项目可研中,根据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回收期等谋划短期平衡方案,通过文化旅游专项基金补助、优质土地资源平衡等多种方式反哺项目短期收益,这是鄂旅投文旅产业独特的经营模式,正是这一模式缓解了文旅板块短期财务压力,保障了文旅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5.发展二次消费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鄂旅投顺应形势,门票价格做减法,产业转型做加法,整合区域旅游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二次消费,打造旅游目的地,实现从“小景区”向“大旅游”转变。从“惠游湖北”执行效果来看,二次消费产品丰富的景区展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

(二)资金管理

1.对外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

鄂旅投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元化融资体系,在文旅行业发展的寒冬中,把资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统筹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为经营快速恢复保驾护航。

(1)融资方式多样化。一是强化间接融资主导作用。鄂旅投建立了银行、信托、融资租赁、保险、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截至三季度末,拥有42家金融机构授信480亿元,即使是在文旅产业经营低迷背景下,前三季度累计新增低成本授信145亿元,净增98亿元,累计可节约财务费用2.11亿元。其中,通过用活各项政策支持融资近30亿元,节约财务成本7405.09万元,存量融资本息展期4.35亿元、减息免息5273.86万元。发挥文旅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先后发起设立各类基金规模超50亿元,用于文旅项目不同阶段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二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在股权融资上,先后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坚持“主业上主板”战略,自主培育的鄂旅股份IPO已排队,金旭农发正在辅导,加快布局“互联网+”,谋划聚游科技科创板上市。债券融资上发改委市场、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及政府专项债等各类产品通道均已打通,累计发行24笔债券融资185.3亿元。

(2)融资期限合理化。鄂旅投高度重视在文旅项目发展周期中谋划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努力平衡发展与负债、现金流与资金储备的关系。文旅项目重资产属性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回收期长的特点,固定成本高,市场培育期长。鄂旅投在谋划融资时注重期限搭配,尽可能地与项目投运周期相匹配,避免“短贷长投”。目前,鄂旅投中长期融资占比85%以上,95%的项目获得与之相匹配的项目融资,力求实现项目经营与债务偿付相匹配。

(3)融资产品创新化。鄂旅投融资不乏产品创新。发行的全国旅游企业首单绿色债券将非“纯绿”项目中的“深绿”部分打包,是公司与交易商协会深入研讨的结果,推动了协会产品创新拓展,为绿色债券在文旅企业应用提供了示范;发行的扶贫专项债深化了“旅游+”造血扶贫模式,为利用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积累了有益经验;2020年运用国家政策发行的防控债,也为文旅企业应对重大风险提供了经验。

2.对内打造高效率内部资本市场

为解决集团层级复杂带来的账户林立、资金分散、存贷款双高、财务费用攀升等问题,鄂旅投成立资金中心,采用“资金池+收支两条线”方式,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1)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是资金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关键,鄂旅投通过数据分析选定资金池银行,成员单位任选一家资金池银行开立收入专户,根据资金流量定期归集后余额为0,通过收入专户管理,实现成员单位全部资金的集中,保障了资金池现金流入的稳定性。资金调配权归总部,成员单位拥有所有权和支配权,通过支出专户和资金计划控制支出,实现集分权平衡;建立由上至下全方位银企合作关系,通过编制资金计划、自由支配支出户等方式保障支出效率,实现内外部平衡。

(2)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成员单位统一在资金中心开立账户,核算资金中心收支业务,确保资金体内循环,富余资金及时集中。资金中心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成员单位资金情况,通过资金集中再实现内部调剂,将富余资金调剂到资金紧缺和效益更高的项目,减少了外部融资需求,实现了内部融通,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闲置资金归集形成的规模效应,提高了融资议价能力和整体信用评级,集约型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了资金从近到远的统筹管理,有效控制了资金和债务风险。

三、结语

重大风险事件必然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场洗礼,文旅企业增强重大风险应对能力,应从谋求增量到深耕存量市场转变,以创造客户和社会价值的角度创新运营模式,以内容为核心输入竞争力的打造,提高参与型和体验式二消水平。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当前,文旅企业需要主动地深化供给侧改革,从基建时代进入到内容时代,遵循从“门票经济”到IP内容的文旅化创新与运营的逻辑。同时,强化内外部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金旅”融合,引进资本的源头活水,为文旅插上资本的翅膀。空间构造可以吸引一万个游客来一次,而基于空间的内容生产才是一个游客来一万次的理由。

猜你喜欢

文旅融资资金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