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措施探讨

2021-01-02郭文英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会计人员部门

郭文英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机务段,山西 太原 030045)

一、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和体系

现代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财务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呈三位一体,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其中,政府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是会计监督中最基本、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既有事前监督,也有事中和事后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

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呈现总公司、子公司、基层单位等多层级组织结构,总公司内设机构中的财务部、审计部,既对本级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也通过会计检查、监察以及审计的方式对下属的分、子公司及内部各单位和部门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同样各子公司内设机构中的财务部和审计部,也是既对本级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同时还要对所属各单位和部门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而各单位日常通过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流程审批和财务部门审核等方式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形式较为多样,不仅包括本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监督、也包括单位其他相关人员的监督,还包括上级单位的会计检查、财务监察以及内部审计等方式(以后统称为“上级检查”)。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1.预防保护作用

首先,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本单位其他相关人员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经济事项的合法性、是否在预算管控内、业务流程审批、票据的合规性、核算的准确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其次,上级检查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再监督,更加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2.服务促进作用

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服务生产经营为宗旨,指导单位经济活动合规开展,向管理者提出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另一方面,上级财务检查、监察部门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熟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通过检查可以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核算中不规范之处进行指导、纠正;同时就各单位会计部门反馈的日常发现的需经上级有关部门配合的经营管理问题,借助其权威性进行协调解决。因此,内部会计监督可在企业改善管理、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评价鉴证作用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对各部门及下级单位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评价就成了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上级检查,可以对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等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审计结论,起到评价和鉴证的作用。

二、影响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重生产经营、轻财务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

企业领导中,大多精通本企业生产、技术业务,但懂经营管理的极少,他们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生产(经营)出来的,和财务基本没有关系,更有甚者认为日常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事项的监督增加了生产及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的负担,影响生产效率,对财务工作配合不够,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甚至屡纠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内部控制流程形同虚设,起不到层层严格把关的作用,弱化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

(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管理的要求

一方面,国有企业会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思想较为僵化,且大部分人多年来不注重新政策、新知识的学习,墨守成规;为数不多的年轻同志中也有不少人认为捧了“铁饭碗”,没有了危机意识,懈怠学习。另一方面,大部分财务人员把自己当成核算的工具,对生产现场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导致无法判断经济业务的真伪,在企业越来越精细化的管理中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问题整改往往表面化

一方面,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保护的目的,在迎检迎审中出现消极应对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付了事;另一方面,就发现的问题来看,绝大多数涉及多个部门,有时甚至是由于上级有关部门管理不当造成的,这就可能导致整改过程中出现跨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合,尤其是下级单位不容易改变上级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而造成问题整改往往是浮皮潦草,就当前问题表面上解决一下,未能解决造成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后期工作中类似的问题仍然继续存在。

(四)上级不同检查人员对同一业务的问题认定不同

由于上级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且内部沟通或与被检查单位的沟通不充分,出现某检查组认定不合规的业务核算,被检查单位按要求整改后,另一个检查组又认定整改后的业务核算不合规,再要求被检查单位按最初的核算方式整改。这样一方面使得被检查单位在后续类似工作中无所适从,另一方面降低了上级检查、审计人员的威信,影响了其工作的严肃性。

(五)检查结果未有效利用,作用发挥不够

上级检查以合规性为基础,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绩效评价并重,其结果应用也成为促进业务合规、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增强内部控制能力的关键环节。就目前来看,一方面,会计核算本身存在问题的比较少,大多是管理的问题,而上级检查成果分散在各个具体项目中,对各项目综合对比、梳理、提炼以及相关性分析不充分,横纵向沟通与信息整合不深入,没有从机制、体制等深层次方面揭露存在问题的原因,使得问题整改就事论事、得不到彻底解决。另一方面,检查、审计发现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后续实施效果好的解决方案时,向其他单位宣传教育较少,不利于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措施

(一)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和企业制度建设

《会计法》作为我国的财会类法律,是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准绳。在日常学习培训中广泛宣传《会计法》,尤其是各级领导人员的学习培训应增加《会计法》和其他财经法规的基本知识,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正视和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同时更好地促进业财融合。

(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内部会计监督的中坚力量,其整体素质决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能力的大小。针对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年龄偏大的现状,应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本企业相关的最新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有关财务制度办法,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和常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有计划地吸收培养年轻人员,形成老师傅向年轻人传授工作经验,年轻人帮助老师傅克服现代信息技术问题的融合局面,实现人员综合素质的总体提高。同时,要将会计人员深入基层、车间“下现场”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内容,督促会计人员了解生产现场,增强会计监督能力。

(三)剖析制度和管理存在的深层问题

从近几年会计检查发现的问题来看,单纯属于会计核算的问题很少,绝大部分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只有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缺少制度依据的要建立相关制度,对于存在管理漏洞的要完善内部审批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才能有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彻底解决存在问题。

(四)提升内部会计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

企业内部财务检(监)查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代表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实施检查,其检查结论具有严肃性和导向性,这就要求内部检(监)查、审计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具备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体系。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企业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再教育,以适应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内部监督能力。

(五)总结经验典型案例,并在各相关范围内进行发布

内部会计监督的最终作用是通过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整改问题,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发现的突出问题或共性问题,涉及上级管理部门的,上级检查、审计部门可利用其权威性向领导层提出优化整改建议,由上级管理部门统一协调解决。检查部门定期梳理典型案例(当然出于保护被检查单位的目的,可以隐去涉及单位名称及个人姓名)在企业内部相关单位、部门范围内发布。一方面各单位可以对照检查,看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对于有问题的单位,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整改措施。从企业整体来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大大提高检查成果的效用发挥。

四、结语

不断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提高内部会计监督能力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遵守财经法纪、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和要求。随着业界对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探索、研究,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和方式会不断完善,其作用也会不断加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逐步应用,就是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结合大数据和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内部会计监督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会计人员部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关于粮食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对策探讨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浅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