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筑垃圾现状调研分析与思考
2021-01-02张任航赵玮琪张佳明张博硕周子群
张任航 赵玮琪 张佳明 张博硕 周子群
(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 天津 300300)
一、背景
我国建筑垃圾总量庞大且逐年增长,但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不足10%,而发达国家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在90%以上[1-2]。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问题需要加快推进。典型问题在于,渣土、混凝土块、废旧砖石、钢筋等建筑垃圾均是高价值的矿产资源,而当下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依赖填埋,该种方式会占据大量的土地资源,且污染环境。
二、天津市建筑垃圾现状分析
天津市是全国35个“无废城市”试点之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在全市范围受到极大的关注。随着本市城市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需要,势必会伴有大量的“三旧”城市更新改造,违建拆除,大量的道路维修与建设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等建筑固废。项目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对天津市建筑垃圾相关政策、规模、处理现状等进行调研,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开展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
(一)建筑垃圾体量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每年建筑垃圾产出量巨大,并且利用率低。按照2016年出台的《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估计建筑垃圾体量。2019年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5616.89万平方米,2019年纳入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养护管理的道路(支路及以上道路)总长度1514.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长度11.5公里。公路总里程为16131.88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铺装路面里程为3941.19公里。由以上数据预估2019年天津市产生建筑垃圾分类体量总量约在1800~2000万方。
(二)建筑垃圾处置现状
天津市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由相应的清运企业完成。现有建筑垃圾清运企业80家、运输车辆1494部,建筑垃圾运输能力尚可满足需求。天津市市现有消纳场5座,其中环城四区、蓟州区各一座,设计容量964万立方米,已消纳136万立方米。资源化利用厂3三座,分别位于西青区、东丽区、静海区,设计处理能力每日7000吨。政府规划的三处资源化利用厂设计处理能力较小,并且按照《2011~2020环保规划》来看,北辰区和津南区的资源化利用厂尚未建成。天津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厂完全没有能力消纳如此量级的建筑垃圾,按现在的处理能力来看,仅有10%左右的建筑垃圾被处理。
天津市建筑垃圾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发布出台了相关政策,用以规范管理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三、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思考
(一)建筑垃圾资源化总体思路
建筑垃圾中大多数是废混凝土块,废砖,废沙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较高。现阶段主要的再生利用途径就是生产再生骨料,继而用来配置再生产品。这不仅被看作是一种绿色建筑制品,而且也为建筑垃圾提供了很好的出路,使建筑垃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房屋建筑废弃物,可以考虑进行建筑垃圾现场综合利用,无法现场处理的,应当交由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理。道路废弃物推行就地再生,源头利用技术,100%再生利用固废。建筑垃圾的再生骨料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回填用于道路工程,制备再生混凝土制品,制备再生混凝土和砂浆。我国利用建筑垃圾时是把再生粗,细骨料应用到再生混凝土当中,把再生细骨料应用到再生砖当中。不仅资源化,利用率提高,而且取得的效果十分不错。
因此,为了解决建筑垃圾问题,实现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快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技术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养产业发展。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技术
①房屋建筑垃圾。房屋建筑垃圾主要将其破碎为再生骨料进行资源化利用[3]。首先采用重型筛分设备进行初级除杂工艺处理,其次采用反击式破碎设备进行破碎工艺处理,最后采用三层筛分设备进行筛分,制成不同粒径大小的再生骨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②道路建筑垃圾。根据2019年纳入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养护管理的道路及公路可知,目前天津市道路与公路路面类型主要是沥青路面,仅有18%的水泥路面。在道路养护过程中,产生多少废弃物,就需要1.1倍的新材料填充,再生道路材料将会发挥重大作用。
沥青路面就地处置技术是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即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添加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然后重新搅拌后摊铺、压实成型的路面维修工艺。其具有旧料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干扰小的优势,循环链最短和最低的碳排放,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技术。
(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思考
基于天津市建筑垃圾的规模需求和已有规划,为满足建筑垃圾消纳需求,结合高科技环保技术,处置现有建筑垃圾,并推动高端道路建材产品在市场上形成闭环。
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路径为,道路废弃物推行就地再生,源头利用技术,坚持“零排放”高价值再生利用原则,100%再生利用固废;房屋建筑废弃物,具备条件的建设工程可以考虑利用移动破碎生产线进行建筑垃圾现场综合利用,无法现场综合利用的,应当交由专门运输车辆运输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场集中处理。渣土、余泥可采用土壤固化剂处理手段,通过现场或工厂化再生利用为道路路基、基层材料。透水再生骨料混凝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混凝土,利用建筑废弃物破碎所得再生骨料置换天然骨料,改善传统混凝土在城市路面建设中的弊端[4]。
建筑垃圾行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技术的研发,使建筑垃圾真正变为城市矿产资源,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