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乐教研究
——以西安市庆华中学思政课堂为例

2021-01-02刘芙蓉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乐教中学生思政

刘芙蓉

(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 陕西西安 710025)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乐教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首先,笔者认为,能体现出新课改效果的最为明显的一门科目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思想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课程,要触及学生情感与思想才是课程最终要取得的结果,若要如此,便需要借助载体,音乐教育(以下简称“乐教”)是诸多载体中最为适宜的。音乐可以直击人的心灵,创造乐律中的情境,增强课堂丰富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选取符合教材内容的音乐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提高自我感知,而不是一味听取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因此乐教融于思政课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于提高学生思政课堂学习效果、建设思政有效课堂来说十分必要。

其次,现今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家人的溺爱以及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宽容使得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感受是一帆风顺,即使年龄已经达到了法律意义上的成人标准,但其内心可能并未真正成人。真正的成人并不单指年龄上的增长和身体上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长,只有内心成长,方可成人。因此对于其价值观的引领以及坚强意志和良好人格的培养更要重视,乐教的优越性也就由此显露出来,因为音乐给人的感受是直达心灵的。乐教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塑造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乐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仅是对思政课程大有益处,对于学生整个人生发展更是深具意义。

最后,音乐作用于人,人作用于社会,音乐对于整个社会的思想动态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姚蓝以历史为线索,由古至今,从孔子的乐教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荀子的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五四”运动时期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体现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作品的重要影响作用等方面详细研究论述了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影响人格,更能通过影响单个个体来改变社会思想风潮,鼓励人心,不仅使个体得到飞跃,社会也可借其产生飞跃。

(二)可行性

在可行性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二者本身就有相通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学科特点,在知识传递过程当中载体很重要,在诸多载体当中(如课本)音乐教育能够充当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樊学峰从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结合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音乐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再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本身便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功能,从古人对“乐教”的大力推行也可看出,最后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中学生对新鲜美好的事物充满着憧憬与热爱,中学时期是其想象能力在整个人生轨迹当中最为丰富的时期,我们正可以利用其这一特点,以音乐渲染情境,为其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政课堂。同时,尽管都是统属于音乐体系,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侧重点,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偏好和特点来将乐教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如此才会更加顺利开展各项活动。

二、如何有效将乐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乐教融于思政课堂

从最为本体的思政课堂入手。在课前,通过音乐资源来铺垫主题,影射主题,酝酿教学氛围。例如笔者在庆华中学实习期间讲《家》这一课时,课前播放歌曲《我爱我家》的歌曲,并将歌词展示在屏幕之上,学生通过熟悉的旋律以及映入眼帘的歌词,很容易便可联想到自己的家庭,触动学生对于自己“家”的记忆和心绪,有了这样的一个良好氛围,教学活动便可更加顺利开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在导入中,出奇制胜,引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例如可以请学生唱一首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歌曲,也可由老师献唱一曲,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到课堂上来。在课中,通过运用音乐资源来呼应主题,推波助澜,增强教学效果。庆华中学初中施行小组教学,例如在讲《文化多样性》时,可以提前给各小组学生下发任务,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外国歌曲,教师提前收集上来,以国家数目更多的原则来进行挑选,最终在课堂中播放,歌曲有旋律有歌词,每个国家表达感情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同学们可以以此来进行讨论,从音乐的差异性来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在课堂结尾时,以音乐来升华教学内容。张彦堂认为,思想政治课运用音乐结尾,能增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探求书中的原理和知识,获得对于真理的正确认识。

(二)音乐课堂与思政课堂的相互配合

音乐课堂与思政课堂配合。中学音乐教育目的不仅仅体现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审美能力、品行塑造培养的过程,也就是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音乐课堂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也是实现音乐教育目的的体现。以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为明显的校园歌曲来讲,其曲风明亮,歌词积极向上,充满青春美好的感情,对于中学生的心境培养、人格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可适当考虑相同进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其作为参考,或调整顺序,或增添内容,在满足将必要的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前提下,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可选择传递与思政教材相近思想感情的内容,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情感碰撞与思想触动,这无论是对音乐教育还是于思政教育来说都颇为有益。因此,学校也可借助校本课程的形式,以教师对于本校学生的了解来共同商议,由音乐教师与思政教师一起共同研究,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促进学生思想性与乐理性同步发展,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教材的要求。

(三)乐教融于学生课外

中学生除去课堂身处最为普遍的场所——课外校园。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不仅仅只有课堂,社团、运动比赛、校园活动、文化节等共同构成了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因此,思政教育不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应体现在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当其冲的应当就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重视学生思想发展、人格培养,首先应该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来,包括校训、理念、宗旨等等,并要以此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宣传建设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和口号上。以庆华中学为例,其校园文化为励志教育,校园中的励志墙、励志园、励志书以及励志浮雕等无不体现着励志文化教育。在大环境做好基奠的条件下,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合唱比赛等形式来感染学生,同时也易引起学生兴趣。笔者在大学曾经有幸参与过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合唱比赛,目的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合唱选取的曲目为《黄河大合唱》和《爱我中华》,通过一次次的演唱歌曲,通过视频背景的渲染,我们被先辈们勇敢战斗的革命精神感动,沉浸在56 个民族一家亲中而深感开心与幸福,这比在课堂上看着书本中的事迹对我们的情感触动要大得多,依稀记得决赛那个夜晚,下台后大家情不自禁流了泪,是对歌曲传递的感情的感动,也是对整个集体努力圆满地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而自豪,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就在两首歌曲的歌唱中成功进行了,并且异常成功。大学生心理已经相对成熟亦是如此,那么对于中学生的情感触动笔者认为只会更大。因此,只要在活动中选取适合的音乐素材,那么就一定会产生与之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乐教的当代意义

将乐教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会看到许多奇妙的反应,对于学生、教师、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产生着影响与作用,总的来说笔者将其归为以下四点:

(一)有利于促进形成思政有效课堂

将乐教融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首先其目的仍是在于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就预示着思政教育课程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乐教融于思政教育恰好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灵动性。我们知道,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一门课程兴趣很重要,而学生是否对这门课感兴趣不仅仅在于学科内容还在于授课的形式,作为教师应该将枯燥机械的内容以学生喜爱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学生良好人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培养任务,更承载着下一代对于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继承和开拓任务,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活起来。将乐教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融进思政课堂之中,选取合适的、学生喜爱的音乐素材,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便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以及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喜爱程度,由此便可进一步推动中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中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

(二)有利于青少年真正“成人”

学校育人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过好自己人生。中学时代是学生意志力、品行、人格的塑造时期,而现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独生子女的生活状况比较优渥,学生普遍不能吃苦,这对于今后成人迈向社会会有阻碍,也会使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产生消极思想。在之前的论述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乐教对于学生的思想触动很大,长大成人不仅仅指的是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音乐是可以触碰到人心灵的,是可以给灵魂给思想带来极大触动和碰撞的,因此乐教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学生整个成长轨迹的发展与延伸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纵观中学的师生关系,或许是因为思政课堂的说教性太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总是处于上下关系,输出和导入的关系,师生之间总是隔着一层屏障,缺乏平等的、直接性的交流与互动,而如此的师生关系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一线当中,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以及教学形式对学生是否热爱这一学科、想要学好这一学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中如果添加除红歌、民族歌曲、革命歌曲之外的学生喜爱的歌曲,如现下流行的励志歌曲等,借助偶像效应既可增添课堂的丰富性、生动性,同时也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正是老师所喜欢的,引发情感共鸣,促进师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与学生脱轨,那么自然就不能与时代脱轨,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真切反应,将音乐融于思政课堂,可帮助师生处在同一维度内,有利于发展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课程改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事情,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那便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去构架填充自己的知识框架,以自身的课堂理解为主注重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教师则是引导者、辅助者,如此才能实现更为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思政课堂尤其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刻贯彻落实,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知识,从而将其融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乐教就是非常有力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塑造不是在课堂当即就能够完成的,在课堂上能做到的是知识触动学生,而将其融入学生思想内涵之中则是在课后不断地印证过程中,如音乐课堂中乐曲散发的情感共鸣,如合唱比赛中学生从中得到的触动等等,在这样的后续过程中不断地加深由课堂萌发出的思绪,最终变为坚定,笔者认为这应该就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了,思政课程的成绩不仅仅在于试卷上的呈现,还在于学生思想的变化和内心的精神世界的富足。所以我们说,将乐教融于思政教育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课堂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本文意在强调思政教育的普遍性以及提供思政教育有效实施的具体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助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施行。

猜你喜欢

乐教中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语文课堂的乐教与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