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散步》学作文

2021-01-02路志云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菜花小路散步

路志云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 河北唐山 063000)

《散步》是部编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以亲情文章为主,教学任务表述为:“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编者把教学的核心任务放在了思想感情的体会上。但对于这篇文章,如果我们仅仅是读懂了思想感情,那就有点可惜了!其实,要解决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散步》能给我们很有益的启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跟着《散步》学作文吧!

一、学选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许多同学深为作文时没有材料可写头疼,每次作文抓半天头最后还是老生常谈——写了人家写过的或者自己写过的,甚至有的同学无论什么题目要求他就翻来覆去总写同一件事,纯纯粹粹的千篇一律。之所以这样,就是觉着每天这些事都太平常了,没啥可写的。本文所叙绝对是家庭琐事,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一家三代一起散步的经历。可为什么我们觉得那不值一提的琐碎小事在作者笔下就成了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呢?且看作者在谈到自己的两个创作契机时是怎么说的: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 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水近,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慢蹚。……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

所以纵观此文之作,也不过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是而已,也无甚特别的技法。

作者告诉我们:(一)文章素材基本来自现实生活的一次散步。这次散步因为儿子的一句话留下了深刻印象——心动了的容易被记住,我们生活中要善于动脑动情。(二)细节进行了改造。因为中心的需要把原本母亲轻易做出的妥协改变成由我来决定——这样既能突出“我”作为承前启后的中年人责任的重大,又能凸显母亲为孙儿做出的自我牺牲,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三)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都江堰旅游中的背母亲蹚水嫁接到了散步路上。有的同学不明白了,老师总强调选材要真实,可这不是瞎编吗?如果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比如为了突出奶奶疼孙子,让好不容易熬过一个冬天的母亲背起了我的儿子,那就是瞎编;可作者把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有机整合在一起,完全符合人物的形象特点,这就是创作,就是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反复强调的选材真实——材料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作者对生活如此提炼、改造、加工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把生活真实变成艺术真实的过程,就是使生活中的普通材料提升为典型材料的过程。正因为这样,这篇文章才如此打动读者,特别容易使读者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选材真实,并不是要我们做生活的摄像机,完全准确无误去复制生活,而是要对真实的生活进行提炼、加工,甚至概括创造,就像作家莫怀戚这样。无材料可写、发愁写不精彩的同学们,你也可以用脑用情去感受生活,对真实的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写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章哦!

二、学表达——言近旨远,斧凿无痕

《散步》的语言浅近平实,无一华丽辞藻,而又意味隽永,令人百读不厌。作为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教了多少回,可每一次都让我感觉很暖,很美,爱意满满,其乐融融。为什么呢?

(一)景物描写的运用,灵活自如,恰到好处。文中的景物描写共有三处:

第一处写于我们刚刚来到田野时——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作者抓住南方早春田野的典型景物——浓淡大小不一的新绿、嫩芽和冬水,着意突出生命的复苏与勃勃生机,含蓄地体现出我带母亲出来散步的目的——让蓬勃爆发的自然生命去唤醒和激发母亲那被岁月日渐销蚀的生命活力。

第二处写于我决定“走大路”后——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者没有明说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而是通过写母亲的动作和眼神暗示给我们。“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对孙儿的无限疼爱让自己不能剥夺孙儿的快乐;“眼睛随小路望去”,望向小路那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用眼睛告诉我们小路的风景也吸引了她,正如我所期望的,这初春的景物唤醒了她老人家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菜花的“金色”是那么热烈,桑树和鱼塘代表着生命的繁衍,小路尽头的不正是我们理想中的诗意栖居吗?作者以如画美景在叙事,不可不谓言近旨远,含蓄蕴藉。

第三处是我们的意见达成一致后——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这里的菜花、桑树和鱼塘,绝不仅仅是三种自然景物,它代表着我们选择的洋溢着无限生机的小路,更代表着我们心中的愿景——美好幸福的生活。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家人祖孙三代其乐融融走向幸福。这样运用景物描写来展现,很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画面感极强。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对运用景物描写总是心存恐惧,总觉得自己词汇比较贫乏,没有能力描写。其实作家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文中的景物描写或为下文做了铺垫,或含蓄地传达了人物的心绪,或与叙事紧密融合,灵活自如,但可以说无一生僻华丽辞藻,用词极其浅显平易,只不过抓住了彼时彼地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从颜色、情态等方面突出了特征而已。当然,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及其特征均是以“我”眼“我”心感受到的,自然与“我”的思想感情高度契合。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应该尝试这样用景物描写传情或推动事件发展,这不仅是含蓄的传情达意的手段,而且能有效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二)对举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一大特色。如以下四组句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对举,即相对列举或描摹。这几组句子,均是成对出现,列举铺陈。两两对应,不仅使句式整齐匀称,也使两种情况相互映衬,既能凸显不同或相同,也使表达精巧有趣,富于个性色彩。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既突出了我背起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距离和行为习惯,又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营造了其乐融融的爱的氛围,是升华主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不说,对举句式的运用对于突出这一主题功不可没。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联想来拓展思路,写一种事物的时候,想到与之相反相对或相同的事物,再选用恰当的词语,对应地去摹其形状,起到凸显特征或渲染造势的作用。

本文语言表达很精致,太多的地方都值得我们玩味。可谓繁华落尽见真淳,我们读来觉得那么自然,毫无斧凿之痕,可谓大匠运斤。

其实,本文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学习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结尾锤炼金句升华主题等等。像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反复复去读,最初从理解领会的角度去读,然后再从写作的角度去揣摩,并设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写,好的方法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去模仿运用,通过运用巩固强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坚持如此,何愁写作不好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善如流的你,尝试运用一下你学到的方法吧!请以“阳光正好”为标题,延续所给首句“那一天,阳光正好”,叙写生活。

猜你喜欢

菜花小路散步
菜花黑腐病如何防治
顽皮的小路
散步的收获
散步
菜花宝典
像菜花一样幸福燃烧
小路
堆雪人
会唱歌的小路
最美妙的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