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特色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运用的研究*——以徽文化为例

2021-01-02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马俊

区域治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徽商仁爱徽州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马俊

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徽文化是安徽地区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新时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了深厚的力量。

一、徽文化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徽文化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囊括了古徽州的一府六县,并不断外延发展,其内涵底蕴十分之厚重,可分为“传统徽文化”和“新时代徽文化”。传统徽文化包含了古徽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内容,包含了徽派建筑、徽州戏曲、徽州工艺以及徽商精神、新安理学等。新时代徽文化则是徽州红色文化的传承: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以及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等。其中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更为安徽本土高校在思政教学提供了提升学生参与感与兴趣度的重要方法。

(一)传统徽文化

1.徽文化的仁爱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徽文化就是在“仁爱”基础上建立的。古徽州的家族聚族而居,形成了以儒家“仁爱”思想为基础的家风,并且始终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而“修身齐家”的核心理念则就是“忠孝仁爱”。因此,“仁爱”不仅是徽州人传承了千年的立人之道,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当前,将仁爱精神赋予时代内涵,则应不断升华至爱人民、爱祖国、爱自然的层次,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相契合。因此,将仁爱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教导其爱人如己,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

2.徽文化的和谐理念

“以和为贵”“和衷共济”……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徽州文化则一直秉承着和谐的精神追求,充分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处之中。徽派建筑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自然流露,古徽州人将建筑的选址、布局、构造及建筑完美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黑瓦白墙间将徽州的山水意境、人文风光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体现在徽州人的为人处世之中,古徽州人在求学、治家、经商等方面,始终做到“大同无少壮老,至乐合天地人”,处事和顺、中正平和;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则体现在个人利益服从于社会利益之中,社会的稳定取决于人民生活的稳定,而徽商们在发财致富后,将财富源源不断的输入到故土,修建道路、兴建学院等,更是在发生天灾人祸时,慷慨解囊,以“义举”服务百姓。将徽文化中和谐的理念、乐于奉献的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培育学生爱护自然生态的理念、谦和的处事态度,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3.徽文化的诚信精神

“徽商”是中国三大商派之一,亦被称为“儒商”,源于徽州的文化底蕴。“诚,信也。”徽商闻名于世,正是因为其始终诚信为本,秉持以义取利的儒商品性,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赞誉。“诚信贾道”正是徽商能够获得成功的要义所在。徽商吴南坡曾表示,“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饰价为欺。”正是因为徽商始终坚持诚信待人的信条,使得徽商自古至今享誉全国,其产品更是被争相购买。而“以诚为本、以信接物”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继承与弘扬的。

(二)徽州红色文化

徽州大地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地,亦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安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的建设发展中,孕育出了伟大精神,极大丰富了徽文化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1.红色革命精神

在江淮大地上,发生过许多具有安徽特色的革命故事:建立在大别山山区的鄂豫皖根据地中,广大军民坚守大别山28年,团结一心,为了革命事业勇往直前;小推车推出胜利的淮海战役依靠的是无数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军民的团结协作正是这场战役的制胜法宝;“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皖江八百里的硝烟,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横渡长江,为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徽州大地上有的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将其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安徽红色文化特色品牌,为学生补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2.建设探索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安徽人民充分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奉献老黄牛”的精神,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倾注着全部心血。“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设计研发中;20世纪50年代末建成的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最大的灌区工程,正是皖西人民14年的艰辛付出、顽强拼搏和牺牲奉献铸就了水利人的淠史杭精神……这些事例充分展现了安徽人民发愤图强的奋发精神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将其融入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培养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做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3.改革创新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安徽人民以昂扬的面貌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迸发出新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末,凤阳小岗村农民的18个红手印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开启了中国改革创新新序章;2020年王家坝人民背井离乡,为泄洪让路,舍小家、为大家,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平安,这已是第16次开闸蓄洪,王家坝人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精神的背后正是中华儿女宽广的胸襟……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勇于创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徽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运用

(一)融入徽文化价值底蕴,强化思政课程建设

徽文化具有丰厚的价值内涵,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教学素材。特别是在具有地域优势的安徽地区,就更加需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以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的教学中,可以融入著名徽商胡雪岩的故事,讲述胡雪岩的爱国敬业、智信仁勇、待人处事,其所展现出来的爱国、仁爱、诚信的文化内涵,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要求交相辉映。充分运用地域优势,将徽文化的价值内涵巧妙地融入教育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依托徽州文化优势,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徽州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思政实践教学资源。沉浸徽派建筑,感悟徽州和谐理念;体验徽墨制作,传承工匠精神;重走徽杭古道,感悟徽商精神;走进凤阳小岗村,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领略铁军精神;探秘安徽科技馆,凝聚科技创新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运用本地的地域资源,通过参观走访、实地调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影视资料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徽文化,强化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概论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中,可以融入本土红色文化讲述发生在安徽的渡江战役,同时通过视频短片《我送亲人过大江》了解第一艘船的舵手14岁马毛姐的英雄事迹,以提升学生的探究欲,再带领学生到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实地参观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辅以网络新媒体,拓展徽文化在思政教学平台的应用

当前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网络新平台运用等。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度较本科院校有所欠缺,但他们性格活泼,思想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探索欲望,喜欢新鲜事物。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所呈现出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新颖的教学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微博、公众号、B站、知乎等,还喜欢观看抖音、皮皮虾等App呈现的短视频以及线上直播等。在皖高校则应充分运用本土资源优势,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现代很多大学生喜欢观看短视频,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徽文化系列视频,每期一个小主题,辅以实景拍摄,融入文化内涵,吸引学生的眼球,以学生愿意看、愿意听,看得懂、听得懂的形式呈现出来,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下功夫,如开发网络课堂、云课堂、微课堂等,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融入徽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小结

当前,我们已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的征程呼唤着职业教育带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本土的优势,将徽文化这个活资源运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新时代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猜你喜欢

徽商仁爱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人
论“新徽商”的定义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