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2021-01-02西南科技大学胡月玲
西南科技大学 胡月玲
一、引言
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问题中老年人养老住所的问题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同时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今,我国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在智慧养老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居家养老仍旧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模式。而我国老旧社区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建设条件,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宜居生活的需求。为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满足社会居家养老需求,有必要对现有老旧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
二、研究背景
(一)老龄化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世界各国对老年人的界定并非采用同一标准,各国对老龄化社会的界定也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对老龄化社会的界定与退休年龄的划分相关联,参照联合国相关标准,将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界定为老年人。
1.国内老龄化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1%,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1]。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逐年攀升,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严重性社会问题。《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中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
2.成都市老龄化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总值的不断增长反映出地方经济在不同程度上取得的发展成果。自成都市跃升为我国新一线城市以来,其连续四年排名新一线城市榜首。成都市以其休闲的生活方式,宜人的自然风光等城市优势,被认定为中国最适合养老的城市之一,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常住人口1658.10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6.04万人,占比21.07%。同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8.10%,成都市老年人口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龄化形势严峻。
(二)老旧社区适老化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的养老需求也不断加大,养老模式按养老地点划分可分为两类: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受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老年人更青睐于社区居家养老。同时,国家也支持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2011年9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为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要推动和帮助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跟随中央的步伐,
2016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开放养老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养老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3]。就地养老理念在社区居家养老中日益贯彻。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减少老年人对陌生环境的抵触感,与熟悉的人相处能减少老年人的孤寂感,更有利于养老。为此推动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在响应国家政策、顺应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都市老旧社区的特征与问题
本文中的城镇老旧社区指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的,最初建设规划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社区。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是指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对社区现有公共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优化甚至是重建,使社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幸福感、便利性、安全性。2015年至2020年12月,成都市共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491个,惠及居民约39万户。这些老旧社区表现出如下共同特征与问题。
(一)成都市老旧社区原住居民特征
成都市老旧社区受建成年代国家政策及地方政策影响,多数都带有福利性。老旧社区原住居民具有如下特征:年龄结构方面,老旧社区中的居民,以原来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主,其中老年人居多;经济状况方面,这些老年人以退休金、赡养费或政府资助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偏低;文化程度方面,老人们退休前多为工人,中小学文化水平,文化程度低;人际交往方面,社区内的老年人邻里交往多,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社会和人脉关系。
(二)成都市老旧社区的现状
成都市80-90年代老旧社区建设之初,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解决当时城市住房短缺的问题,并未特别考虑老年住户的需求。如今,部分老旧社区内缺乏能有效管理社区事务的组织,导致社区改造事宜无法推进。社区公共区域建设存在缺陷,社区内普遍未安装电梯、道路狭窄、停车拥挤,不利于老年人的出行。社区绿环环境建设不足,杂草丛生无人打理、绿化面积少,缺乏宜人环境;垃圾投放处设置不合理、消防通道时被占用也是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成都市老旧社区改造案例
(一)成都市芳草街蓓蕾社区适老化改造案例
芳草街社区是成都市高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老龄化老旧社区,辖区面积5.23km2,社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已高达26.6%。芳草街社区正大力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并取得显著成效获多方肯定。在蓓蕾社区早年改造中,由于无人管理,改造通常流于形式,而后受成都市政策引导、政府资金支持、党群建设引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蓓蕾社区已是省级文明社区。
在蓓蕾社区改造中,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了解民意,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引导、带动群众支持、投入社区改造中。在蓓蕾社区的改造中,社区居委会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老旧院落改造中,蓓蕾社区居委会充分考虑社区居民意见,探索实施了“拆墙并院”,满足民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缓解了小区停车位紧张的问题,实现了“1+1>2”的效果。打破传统的“合院改造”,使之与精细化的管理相结合,有利于优化小区环节与结构布局。
(二)成都市青羊小区适老化改造案例
青羊小区始建于1983年,于1990年基本建成,距今已投入使用31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旧社区。本文以青羊小区二号院为具体案例分析对象。
据调查,青羊小区缺乏整片绿地和绿化,绿化覆盖率低。又因缺乏打理,显得杂乱,甚至遮挡住户窗户,影响采光。据居民反映,夜晚遇到大雨大风天气,有时还会导致树木树枝折断,阻碍居民次日出行。其次,社区楼道空间时常被居民杂物占据,妨碍住户上下楼。此外,社区内部虽设置门卫和街坊警卫处,仍发生多起盗窃事件,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区建设规划陈旧落后。对社区的改造,主要采用居民自改住宅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大相应建筑空间,便于居民自己日常生活和出行。但自改住宅的方式存在一定弊端。部分居民为了方便自己,擅自搭建住棚、改造阳台、更改社区出入口,私自占用社区公共空间,影响社区空间布局。
五、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建议
蓓蕾社区与青羊社区皆为成都市典型的老旧社区,两个社区在社区改造中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成效却相差甚远。导致这种差别的根本因素在于,社区成员与社区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组织。蓓蕾社区在社区改造中具有健全的社区组织机构,而青羊小区的改造则以居民自改住宅的方式为主。结合老年人的需求与成都市老旧社区改造经验,本文认为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调动社区资源,健全社区组织机构
要充分调动老旧社区现有或潜在资源进行适老化改造,离不开社区组织机构。老旧社区在适老化的改造中,需要专业性和规范性的改造,需要社区组织机构的引领。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是常见的社区组织机构。在老旧社区中,社区组织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在社区居委会的活动中,首先应充分考虑居民意愿,通过居民选举的方式选出居委会成员并行使相应权利。社区居委会成立后应做到居民事务公开,尤其要对物业管理费开支进行详细说明,以服民心。社区居委会在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时,社区改造方案要充分体现民意,得到多数居民支持后在充分调动社区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改造方案。
(二)开展社区活动,构建特色社区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区的适老化改造中应加强老旧社区的人文改造,构建特色社区文化,促使居民形成社区文化共识。不仅能促进社区居民间的相互交往,还能增进社区内部的文化气息。
老年人是老旧社区的主要居住人员,通过社区开展有价值的特色社区活动,举办集体活动,有利于加强老年人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其与社会发展脱节。同时活动开展前,应加强活动宣传,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方式进一步宣传,结合以赠送参与礼品等方式充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加强老年人及其他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支持度和认同感。
(三)完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社区绿地
老旧社区投入使用时间长,多数硬件设施存在老化破损问题。在改造过程中,应对破损建筑和路面进行修缮,对违规建筑进行拆除整改,提高小区整体美观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日益退化,社区组织应在能力范围内或者采用众筹的方式为社区增设电梯,建设无障碍通道以方便居民的出行。
不同年龄层次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社区绿地建设的需求不同。社区绿地空间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即游憩空间、健身空间和交往互动空间。在此基础上,老旧社区环境改造,应从社区原有绿化植被入手,对社区内原有绿植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修整并增种花卉植物。借助树木下可天然乘凉的优势,在其周围设置休憩场所,为老年人的集体活动提供一定场所。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在社区内设置公共健身设施,鼓励老年人锻炼身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