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启示
2021-01-02西南科技大学赵秋霞
西南科技大学 赵秋霞
在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机遇的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逐渐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劳动水平与劳动素养,这给我们的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近两年来,劳动教育逐渐从过去“被遗忘”的状况中回到了“五育并举”、缺一不可的格局中;但很显然,劳动教育的地位近两年提升明显、发展却还是相对于其他“四育”比较滞后的。为了使当代高校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必须探索如何使劳动教育快速发展、提高滞后的步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相当关键的一环,拥有着较为完备的理论系统和教学体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舞台,且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是关系深远、交叉互通的学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道路,可以从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当作一条发展道路,实现劳动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既有他们自身内部的契合性、共通性的促进,也是因为他们在能够为对方在教育实际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供解决思路时展现出的互补性质,更是出于新时代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校学生的迫切需要。
(一)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基于内在的契合性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和重要使命,它们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完善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二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内容中也有着交叉、相同的部分,可以看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强的交叉性、契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劳动教育的教育内容,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中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目标内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学和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意见》概括给出的关于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中,显然其中关于劳动观念的培养以及劳动精神的传播等理论和精神层面的教育目标饱含着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可见二者是在同向同行中互相交叉的学科关系,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课堂的基础得以体现。
(二)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可能于双方的互补性
从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高校的实施和发展状况出发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能为解决双方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具有互补性。
尽管现在劳动教育正在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总的来说在“五育”格局中发展明显滞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劳动意识淡化、劳动技能缺乏、劳动价值观扭曲,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认识不足,或者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等。思政课在高校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劳动教育既可以“弯道超车”、将自己纳入大学的必修课程,更可以借助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为自己的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与帮助,使高校逐渐建立起目标更加明确合理、内容更加详实准确、方式更加合理有效、机制更加完善系统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尽管现在的思政课教学已经不断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材的制定上除了系统的理论以外,尽量贴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教学案例列举;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也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时结合教材理论增加实践内容,并要求实践内容在课程成绩中要有所体现,但总的来说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部分的效果可能还是不尽如人意,这仍然是一门理论教育为主的学科。不尽如人意的实践教学效果原因可能在于教师的教学计划误差、学校教学政策的制定不当等都有关,然而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改善实践内容,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劳动教育实施除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当中,锻炼意志、从而获得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品质。将具有更强实践性的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实践学习内容、加强教育实效,也就是说,劳动教育的融入让思政课堂多了许多实践性、可操作性,这对于学生而言可使趣味性提升、进而增强教育效果。劳动教育的融入本身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另外,当劳动教育的资源被整合并融入思政课当中时,对于思政教育这门学科而言也是进步和完善。
(三)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必要于培养时代新人共筑中国梦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时代新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大任,让他们去完成和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奋斗目标。而要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本质特征用简单的四个字概括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德才兼备”。
高校负担的正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这样堪当大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任,势必需要通过表面标准认清时代新人的本质特征,改善培育方法。将学校的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式,为高校综合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培育思路和方法参考。当学生同时接受良好融合的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而兼具理想信念与劳动素质时,就具备了成为时代新人的基本特征。
二、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高校劳动教育要获得长足发展,则将自身融入进思政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中是必然要选择的一条道路,在融入的路径与方式的探索中,从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机制方面都能获得一些启发。
(一)目标上,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立德树人、培养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人是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育目标。在二者进行有机互动、健康融合的过程中,都要始终保持对这个最终教育目标的一致坚守,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对于二者细化区分的小目标则既要辨别不同,又要注意寻找共通之处。《意见》在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设置中,同时注重了精神与实践两个方面内容,然而在现实中高校往往更容易倾向于对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教育,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则更利于受教育者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解读与教育,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高尚的劳动精神。二者的协同发展使他们分别与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更容易实现。
(二)教育内容上,整合资源、凸显劳动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至今在思政课程体系当中的体现也只有每一门课程教材中零散、少量的理论内容以及在实践课程中效果一般的实践内容,而没有系统的体现。要将劳动教育高效、快速地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中零散地包含着的劳动教育资源系统地整合出来,并在教材中以章节形式被完整呈现出来,并且在这一部分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可以使劳动教育的效果发挥得更加彻底。劳动教育目前还没有自己完整的课程体系,甚至很多高校未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凸显劳动教育的内容,能够助推劳动教育尽快发展、提升地位。
(三)教育方式上,注意多元教学方式的共融
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开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教育方式,更要融合互通,同时利用传统的教学平台与新兴教学平台共同展开教育,以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目前,无论是实践课的开展,还是开拓利用崭新的教学平台,思政课教学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理论可能无法指导同学们的实践,同学们也无法从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的含义;或者是不同教学平台教学的割裂,虽然同时开展但无法达到互通共融的效果。在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方面还有着再创新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多元的教学调动起来,有互动有讨论,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教育评价上,完善多角度评价体系
在评价体系方面,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教育效果要从多角度构建评价体系:从评价的主体上,避免教师这个单一主体的评价要结合学生或是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形成多样的评价主体;评价的内容上,在课堂教学中多多拓展角度、尽量完善评价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劳动素养也要进行多角度考量、避免单一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等方面可以同时开展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尽量综合、完整、公正地对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劳动素养做到真实评价。同时需要建立针对这个评价体系的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吸纳意见与建议,便于长期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三、结语
当前,各高校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都还只处在开始重视、口头上强调、实践上不足的起步发展阶段,校内从上到下的教育工作者们都需要静下心来、端正态度、刻苦研究,耐心地应对劳动教育的发展问题,只有高校劳动教育首先发展起来,整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才能够逐渐建立,“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才能够在高校得以初步完善,让高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有力量的时代新人,逐渐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