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研究
2021-01-02北京诚天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王奇
北京诚天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王奇
大气环境监测是大气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能够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大气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监测布点方法,优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技术,实现对大气环境污染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尤其是要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种类、浓度、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以便对监测区域的大气污染源、分布情况等进行明确,为制定精准高效化的大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一、大气环境监测意义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规范,但是由于工业化发挥展水平逐渐提升,城镇化速度加快,导致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要强化对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视,树立正确的大气环境监测意识。其一,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大气环境的持续恶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强化大气环境监测,为环境防治提供依据和保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其二,动植物主要是依靠呼吸、光合作用生存,但是如果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过多,容易对土壤、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甚至引起其大量死亡、枯萎,因此,强化大气环境监测对动植物健康生存意义重大。其三,如果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容易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因此,需要强化大气环境监测,对社会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实施监测,为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原则
(一)代表性
要对监测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保障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要强化对主要污染物的重点监测,确保能够对监测区域污染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并为未来动态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二)一致性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时,要对当地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确保监测布点的合理性,保障监测污染物种类、浓度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性,以便为大气环境污染分析和评定提供依据和保障。
(三)经济性
要保障监测布点设置的优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性和全面性的情况下,对采样点分布、数量进行优化设置,如重点污染区域可以增加采样点布设,对于污染程度不深的农村区域等,可以相应的减少布点数量,提升资源利用效果,减少资源浪费,体现经济性原则。
(四)科学性
在具体的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时,污染物类型不同,需要采取的布点方法有所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如果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要把监测点位高度设置在1.5米到2.0米范围内,如果监测区域的污染物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大,可以以植物中心叶面的高度为参考值,对监测点位高度进行设置。
三、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一)功能区布点法
在开展区域性大气环境监测时,需要使用该种方式进行布点。一般情况下,在具体的布点过程中,要以功能为指标,对监测区域进行划分,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功能区域的污染程度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采样点、人力物力等进行优化配置,污染程度不同,采样点布设数量、资源配置数量也有所差异。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把采样点设置在污染扩散点上,才能保障大气污染采样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对大气环境污染状态进行真实反映。
(二)网格布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监测区域的污染源数量较多,而且分布较为均衡,可以该种布点方式进行监测采样。网格布点法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特点,能够对比较大范围的环境状态精准体现。实际操作中,需要把监测区域设置为不同的网格,并可以把采样点设置在网格中心或者网格交点上。在设置网格之前,需要对监测区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如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情况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网格大小和设置位置。该种方式可以对大气环境污染分布情况进行直观体现,而且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大气环境监测效果较好。
(三)同心圆布点法
该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大气污染源较多,而且分布位置较为集中的监测区域中。在具体应用中,要以污染群为中心,并将其作为同心圆圆心,以不同的半径,画出多个同心圆,并以圆心为起点,画出多条射线,同心圆与射线交点,就可以作为采样点进行应用。圆周不同,采样点设置数量和位置也有所差异性。在具体实施中,监测人员要结合污染群和主导风向的具体情况,明确布点位置和数量。
(四)扇形布点法
该种方式的应用范围较为有限,主要是针对孤立的高架点源,而且风向较为一致的区域进行监测,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高烟囱进行监测。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把污染点源设置为起点,并把主导风向作为轴线,画出扇形监测弧线。一般情况下,扇形圆心角度在45°以上,90°以下。扇形弧线的位置不同,设置的采样点数量也有所差异,一般为3-4个采样点。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相应比例、角度的监测点。此外,为了提升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可以在上风向设置监测点,于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五)特征分析法
在具体监测布点设置过程中,要对监测区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归类,一般归类标准为污染程度,并在每一类监测区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设置为监测点。然后利用原始监测数据,搭建联系度关系矩阵,并把联系度最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然后监测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对监测区域进行聚类,并对监测点位进行合理设置。
(六)T检验法
该种方式是在网格布点法的基础上,对监测结果进行优化和完善。结合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对监测区域的平均污染浓度数据进行计算和明确,并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进行监测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分别为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然后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其评价指标为监测是否便利、是否安全、位置关系如何等。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几个备用方案。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佳的监测方案。然后利用T对优选点位、总体样本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结合检验出来的差异显著性水平之后,查出T分布表值。该种方式主要是在TOPSIS基础上,实现对监测布点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并利用逼近最优水平对多目标系统实施决策和评价。要结合原始监测数据,建立矩阵X,并明确最优指标值向量Y,进行一系列的归一化处理后,要构建优化决策矩阵在,然后结合大小实施排序,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四、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策略
(一)确保监测点高度的准确性
监测点设置高度对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关键性影响。所以,在设置监测点高度时,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保监测点设置的精准性,为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以以下参考物设置为标准。其一是污染源,确保两者的高度距离的规范性,要结合调查数据、资料要求具体确定。其二是研究对象,要结合污染监测区域的具体状态明确监测要读,监测高度不同对周边环境影响也不同,要保障高度设置的合理性。
(二)有效避开污染源
要保障监测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在监测布点设置时,尽量避开污染源,从而为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准性提供保障。大气环境监测中,污染物种类、浓度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特点,不确定性较大。所以,要保障监测距离的合理性,避免把采样点设置在污染源上,才能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减少监测误差,为大气环境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三)避开污染物
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监测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在对采样点进行设置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对周边环境开展全面的勘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掌握,对潜在风险进行科学预测,以便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保障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具体实施中,要尽量避开障碍物,优化监测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大气环境质量,强化环境问题治理效果,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式,优化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实现对大气环境污染情况的全面监测和掌握,并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为采取科学有效的大气环境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保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