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弱化成因与提升之策

2021-01-02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党校邹祥勇

区域治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党校 邹祥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形象代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以展开和推进的基础,其组织力的强弱对实际成效有着直接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这是着眼于党在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而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党组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施,需要迫切的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意义

组织力是组织的生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追本溯源,提升组织力不仅有历史沿革,更有现实必然。

(一)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应有之义

历史已经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这充分说明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党百年奋斗执政的题中之义。农村党组织是党在最基层的代表,其工作在基层一线,更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切实所需,是党治国理政的起点,也是终端,展现着党的形象,传递着党的声音,是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也是支撑。唯有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发挥农村党组织的作用,才能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党走过百年历程积累的重要经验。党要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于组织。有了组织,党的力量才能壮大,合力就能倍增。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只有58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级大党,就在于重视组织建设,强化组织力提升,让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及各角落都有党的存在,受到党的影响。截至2021年6月,党的基层组织已达486.4万个,彰显出党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动员群众的作用,发挥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寻找和激发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

(三)实现党的基层目标的时代要求

党组织是传达、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载体,关系着党在基层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且已成为党在农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顺利实施并完成这样的重大任务的关键所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3]”切实把党的主张落实在农村大地,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和动力,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带头作用,凝心聚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弱化成因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虚化弱化边缘化现象,特别是落后欠发达地区更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中央已坚持多年,国家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基层党建的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也不容忽视。然而,很多地方在抓这两个方面的时候,思想认识不到位,常出现着重发展经济而忽视党建的现象。虽然已经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抓党建的联创机制,但是越到农村基层,党建就越容易被忽视。在联创机制中,县委是抓党建的第一责任者,乡(镇)更多的时候是中介,农村则是基础。联创机制各环节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现问题,组织力提升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为了发展经济,部分地方在抓党建的时候只是应付,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没有真正认识和领会上级精神,致使农村基层党建呈现弱化现象。

(二)社会变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的生活水平及思想观念都有长足的进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社会变迁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过去几十年,摆脱农村生活走向城市成为许多农民的梦想。这种现象加速了农村的衰败和空心化,农村人口的转移,以及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村党员发展困难,呈现难以找人的现象。以调研的部分乡镇为例,一些地方地处山区,农村党员住地不仅分散,且有相当数量的外出流动党员,待在村里的时间较短,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开展困难;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组织生活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相对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都有所弱化。

(三)党员队伍老化

农村留不住人,当前的农村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基本都去往城镇发展,想以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这种现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体现得相当明显,由此造成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人,不仅党员发展困难,现有党员队伍也比较老化,年龄结构十分不合理。在乡镇调研发现,该镇共有党员700余名。其中,60岁以上的有400人,占总数57%,党员老龄化的倾向明显。农村青年多为“90后”出生,与其父辈相比,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均发生重大改变,要求入党的对象也不多;且大多数农村优秀农村劳动力身处全国各地,工作具有流动性,给党组织发展和教育党员增加了很大难度,直接影响到农村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之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其中的重要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推动取得实在的成效,必须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一)加强队伍建设,做到外引和内培相结合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首先要解决党组织的队伍建设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问题。只要队伍有人在,特别是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党组织书记在,党组织的建设就成功了一半。具体而言,可用通过外引和内培相结合来的方式也解决这一问题。外引就是外部引才,要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外来力量介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给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内培就是内部培养,即通过从农村内部培养后备党员干部,达到条件后便可充实为领导班子成员。虽然现在农村年轻人流失较为普遍,但农村里依然还有部分优秀青年,受过教育,有能力也有担当。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发现并选拔出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加强思想教育,进行合理引导,及时纳入党组织后备干部培养。如此,在外部力量和内部培养的结合下,便能极大程度上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二)增强动员能力,做到输血和造血相并重

推动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把亿万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统一到战略中来,在具体实践中发挥首创精神,强化主人翁意识,为乡村经济发展献智献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引领经济发展加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增加农民群众的利益,增强组织动员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输血和造血并重的手段来推进。输血,简而言之就是要吸引大量资金和产业走进农村,给农村发展注入经济活力。当前,国家已经出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其中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许多政策、项目和工程支持。乡村要振兴,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和政策,用好用活配套政策和资金,用投资和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发展相关产业,尤其是挖掘和打造本地的特色资源和产业,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有产业,经济有发展,群众参与度高,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就容易得到提高。

(三)激发干事活力,做到激励和约束相统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基层一线,面对的事情千头万绪,十分消耗党员干部的精力。为此,必须强化激励机制,把党员干部的热情保持并激发出来,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做到激励和约束相统一。一直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相对欠缺,特别是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存在工资待遇偏低、管理松散、职责不清、动力不足等问题,存在打酱油的情况。[4]”因此,必须在这一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和尝试。不仅要从根本上提高物质待遇,更要注重精神关怀,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也要强化纪律建设,任何时候都把政治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导向,把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融于日常管理之中,彰显制度的约束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纪律强、作风硬的战斗堡垒。

(四)密切党群关系,做到领导和服务相融合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把领导和服务融合起来,在领导中坚持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当好带头人。领导就是要自觉认可和维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和带头作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领导,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服务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党组织的作为带动群众的参与和行动,体现出党组织对群众的向心力。具体到实践中,农村党员干部要主动思考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基层党组织可靠有为,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头作用彰显,农民群众自然就愿意参与并有所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就越牢固,基层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