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伦理内化之探析
2021-01-02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郭正莉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郭正莉
一、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要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法治工作者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1]进而提出了法治工作者需具备较高素质的主张。然而,高素质法律工作队伍的建设势必离不开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问题,即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问题。而谈及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又离不开内化的要素问题。
一是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主体。有的学者将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主体界定为法律职业者,笔者则倾向于界定为法律专业人士。就学界认定来看,法律职业者的范围似乎仅限于法律工作从业者。可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并不仅是法律职业者的专利,法学专业学生亦需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需仰仗于法律专业人士对各种因素的汲取利用,不论他们对这些因素是积极汲取,还是消极利用,且最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均依赖于法律专业人士的吸收发挥。如一名职业律师,须通晓并谨遵律师职业伦理规范,方能做到尽职代理,并维护法律职业的整体形象与尊荣[2]。
二是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内容。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内容,即应将哪些知识和意识内化,从而逐渐影响法律专业人士价值观念的养成,进而促使法律专业人士自觉将职业伦理要求转变为自己价值观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法律工作本身的需求,而且也要兼顾到法律工作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从而再进一步明确内化的具体内容。
三是影响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因素。影响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因素,主要有各式各样的环境因素、制度因素以及二者之间共同作用制造的因素,还有法律专业人士的性格、价值观念等因素。
四是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途径。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途径为法律职业伦理要求转变为法律专业人士自身意识的组成部分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可以使得法律职业伦理内化不再是一句口头禅,也可以使得法律职业伦理更能融入法律专业人士的内心,从而使得遵从法律职业伦理要求成为法律专业人士自觉自愿的行动。
二、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意义
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法律专业人士的职业伦理要求也水涨船高。在对法律专业人士的培养过程中,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是有利于培养法律专业人士的法律职业伦理意识。目前,我国对法律专业人士的培养多借助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和法律讲座等活动。在参与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和讲座的过程中,即渐渐培养起了法律专业人士的法律职业伦理意识。
其二是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使法律专业人士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在对法律工作的了解过程中,也可以在法律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之下,逐步强化法律专业人士的公平正义观念、法治观点。当然,法学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实习方式,将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学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法律运用[3],通过实践与学习,为我国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积蓄重要后备力量。
三、法律职业伦理内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尚不成熟
目前我国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推进。然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作为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重要课程,我国一直以来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是不足的。2018年之前,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仅位于法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行列。将该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不仅限制了课程的被授课主体数量,而且就选修课程的上课状态来看,学生的学习也多浮于表面。2018年以后,随着国家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虽被列为必修课程,但在我国尚缺乏有益教育经验的窘境之下,该门课程的推进也不尽圆满,借由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促使法律专业人士内化职业伦理要求的目的也并不理想。此外,尽管现实中存在借助继续教育促使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举措,但在实践中亦面临诸多阻碍。如组织法律专业人士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尚不成熟,加上对各地职业培训的监管不到位,职业培训的水平存在差异,继续教育对于法律职业伦理内化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4]。总的来说,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专业人士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
(二)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还有待完善
2001年司法统一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成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开始建立的重要标志。但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创建了律师、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士的共同准入制度,但却未完全发展形成法律职业这一庞大群体的共同精神,职业间的交往也尚未形成常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法律职业想要达成一个共同体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7年《律师法》的颁布施行,推动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工作往前迈了一步,进一步确立了律师的职业目标,同时也为律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明确指引。但这仅是将律师放在了与法官、检察官同等的起点,并不意味着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如何推进我国职业共同体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实践来看,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前述要求的实现。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有待健全,导致法律职业伦理内化后的质量标准不统一,导致法律专业人士的法律职业素养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
四、法律职业伦理内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期性、多方面的影响才能实现。
(一)强化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借助伦理价值引导模式,由社会个体逐渐完成职业伦理训练和培养是职业伦理道德培养的路径之一,但这一路径依仗于潜移默化,过程漫长,而且伦理价值引导的效果还极可能受到社会现实反面人物和负能量的不利影响,相对而言,学习教育对伦理道德的培养较为直接且见效较快。[5]故而,对于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主要可以借助学习教育从两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法律专业人士的自我觉悟。在进行法学知识课程授课之初即重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开展,在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又继续结合法律的实践情况继续进行教育。这可以促使法律专业人士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法律知识背后蕴含的价值,并逐步内化到他们的思维之中,达到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强化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同时,需注重实践的开展。在实践过程中,法律专业人士可以真正地吸收法律的知识和理念,并可以将法律职业伦理的要求逐步内化成为精神的养料。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加强对法律专业人士的培训(不包括在校法学专业学生)。首先是任职前的培训。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并未建立起完备的职前培训等相关措施。故而,建议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建立起相应的职前培训制度,从而不断地培养法律专业人士的职业伦理、职业技能等;其次是在职期间的培训。笔者认为,在职期间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不论是对于法律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还是对于法律职业伦理要求的不断内化、不断更新、不断增强记忆,这些对于法律专业人士自如地应对职业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皆有重要意义。
(二)多维度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工作的推进,我国法律职业伦理共同体的建设也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不完美之处。故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
一是大力培养法律专业人士的业务素质。我国在建设法律职业伦理共同体时要将法律专业人士的业务素养的提升列为一个重点,突出实践中的经验反馈,全面地提升法律专业人士正确适用法律规定、预防控制风险等能力。在此过程中,对法律专业人士的业务素养的培养,既是对社会公众的负责,亦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
二是注重发挥网络空间对于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完善的功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开拓了实现途径。目前,针对法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研究进展得如火如荼,而法律专业人士通过对有关科学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强化法律职业的伦理要求,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而且也可以借助网络空间功效,不断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法律职业伦理具备的深厚制度根源和文化底蕴,乃长期实践的馈赠,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有效开展、职业共同体的创建完善,一步步促使职业伦理要求内化,最终借助高素质法治人才工作队伍的整体状貌呈现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还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还有待在未来的法治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