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1-02宿州学院张敏

区域治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社会效益转化率

宿州学院 张敏

政用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在我国经历了从产学研到政用产学研的过程,这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知识型社会的发展需求,从校企合作到政府参与校企合作,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创新。政用产学研的出现有利于政府、高校、企业融入合作,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既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又能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同时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可谓是“一举三得”。但目前政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还存在研究成果转化率不如预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影响整个合作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特色鲜明的合作基地等方式加以解决,可将其概括为制度保障、市场导向、特色鲜明。

一、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部分创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学研的育人效果和产出效果,但政用产学研合作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使其功效激发出来,就需要不断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相关制度尚不够健全

一方面,创新合作制度、保障制度尚不够健全,政用产学研合作虽然已经存在很久,但相对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政府、高校、企业所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划分不清晰,对创新成果的奖惩方式不明确。相关政策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政府不愿牵头或者走形式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政府应有的作用发挥不出来,牵头效果不明显,高校和企业合作积极性降低,即使有合作意愿,因为担心可能承担的风险和损失而不愿意主动,甚至可能出现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矛盾冲突的问题。

(二)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及预期

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及预期的问题较为普遍。政用产学研合作与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有好的成果,“开展产学研,应当积极应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合作开展技术开发和应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建立合作化关系,共同实现利益目标”[1]。政用产学研合作应该在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的合力作用下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政用产学研合作中造成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及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成果归属不明确,高校与企业利益分配不合理;研究成果较好,但市场需求是动态的,由于忽视市场需求,脱离实际,轻视市场调节的作用,造成成果与市场相脱离;受高校考核体系、科学技术等影响,科研成果研究不及预期或较难运用到实际中。“现在很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的制订是基于高校有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不出去这样一个基本认知,但事实是在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下,高校的很多所谓成果质量很低,即使将成果转化收益的100%分配给发明人,也无法大幅度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2]。

(三)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特色,实践教育基地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育人和经济效益。目前,很多高校都建有自己的产学研实践基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的实践基地建设依然存在问题,个别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特色,没有很好地将学校的优势学科与当地的特色产业相结合,使得实践基地建设千篇一律,没有创新,个别高校的实践基地建设并没有发挥出实质作用,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机构的检查。再比如,有些高校的实践基地缺乏运行经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育人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政用产学研的创新有必要创建以政府、高校、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即“3+1+1”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发展机遇,有必要整合相关学科专业的办学资源,充分发挥已有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积极开拓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事业,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添砖加瓦。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保障制度

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法律健全的保障机制,协调合作三方的目标和利益存在的差异,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归属等问题。为保障项目的顺利签订和开展,防范合作中的风险,实现互利共赢,首先需要建立权威、可靠、可行的制度保障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协同效应,高校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章程,明确学校与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合作机制、校企联合办学的运作方式。在产学研实践的过程中,国家意识到相关的问题并开始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2020年12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发布了《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制定指引》,此次《指引》的制定就是针对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向广大人民群众征求意见。

另一方面,要构建责任清晰、惩处有据的制度保障体系。第一,明确政府在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政用产学研协同合作是指政府、企业、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等主体要素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而形成的互惠多赢的合作关系。政府在三方合作、利益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其管理和监督的功能,促进三方合作的顺利进行。政府还可以根据地方实际加大对高校和合作单位的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扶持。第二,明确高校的责任与义务。高校应积极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合作事宜。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和优秀的人才,并肩负起对学生的监管工作。不仅如此,高校作为产学研的主体单位,应加强对研究项目的监管,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实现各方共赢。第三,企业应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参与合作,不断促进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促进协同合作育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以市场导向,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实现技术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一,建立政府、高校、企业高效的沟通机制,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提高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实现技术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都知道,科技成果只有和生产要素相结合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引领作用。因此,高校要结合地区特点,研究地区重点产业和市场需求,坚持为地方发展服务,时刻关注地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加强校地、校企等力量的深度协同。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多种途径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成效[3]。可见产学研合作的各方必须加强沟通,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协调各方诉求和利益,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实现产学研的育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高校科研要紧密联系地方实际,加强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研究。逐步形成以政府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等为主要依托的政用产学研发展模式与合作体系。企业和高校要随时掌握行业发展方向,根据市场不断进行调整,保持持续立于行业前端的局面。政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制定符合区域消费需求的合作项目,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要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转化基地、协同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要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库优势,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着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验室和一批高端新型智库。协同创新基地的建设要结合高校和地方的优势和特色,防止出现基地建设千篇一律的现象,同时要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避免基地建设成为走形式的“面子工程”。一方面,高校要发挥特色和强势专业的优势,与企业进行合作,促使新技术和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地方高校要承担起发展“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强在政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特色专业、特色实验室、特色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发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智力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验室和一批高端新型智库。在学科体系上,注重发挥学科整体优势,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学科研究方向紧密对接地区重大战略和支柱产业,强化学科应用导向。另一方面,加强各高校以及产学研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先进和发达地区的高校和效果突出的产学研基地对欠发达地区和基地帮扶的形式达到合作共赢。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产学研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面临的难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不断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产学研的三方,要通力合作、加强交流,促进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其中,地方政府要充当好管理和中介的角色,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高校要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科技文化交流,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要不断促进政用产学研的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社会效益转化率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病害高发、无药可医,究竟为何?诺伟司创新研究成果助力鱼虾尽情吃、纵横长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