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
2021-01-02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梁芹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梁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基层社会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党组织面对的工作对象越来越多元、诉求越来越复杂,如何不断适应新的治理需求,完善党建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努力方向。
一、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关系
(一)基层党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些论述阐明了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和任务。第一,基层党组织的首要功能是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政治目标的战斗堡垒,要团结带领群众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融进基层治理,为基层社会治理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第二,基层党组织要有服务功能。一方面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对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的调度与分配,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力量支持和资源保障。第三,基层党组织要有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功能。利益表达不仅是上情下传,同时也要下情上达,反映群众的诉求和关切。利益综合就是把分散的利益要求集中、归纳和提炼为整体的、全面的利益要求,实现群众生活满意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和任务,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多方面的支撑和保障,推动基层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二)基层社会治理是基层党建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是通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规范、引导群众的各种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实现基层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和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而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可以增强基层党建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克服基层党建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化解基层矛盾,又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效明显。比如,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创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浙江桐乡的“三治融合”开创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等。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基层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不少短时期内难以破除的困难和挑战。
(一)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单一,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活力不够
治理与管理不同,管理的主体相对单一,一般是指政府公共权力机构,治理需要多方联动、多元共治,除了政府以外,还包括企业组织、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强政府、弱社会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力量的发育与社会需求相比明显不足,党委和政府仍然过多地承担了社会治理任务,现今的社会治理格局虽有所改进,但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当社会碰到新冠疫情防控这类重大挑战时,往往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社会自治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突出,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现象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宗旨决定了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根本价值取向。但是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基层党建的认知存在误区,片面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片面强调将领导寓于服务中,把党建引领理解为只是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解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公共观念,有的党员宗旨意识淡薄,政治立场不坚定,党性修养较差,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党建责任感,对党建工作不主动,党建工作不扎实,导致了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影响力的弱化。在新时代,只有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才能建立广泛的心理认同,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高,难以有效满足群众各类诉求
精细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尽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精细化治理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一些制约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因素仍然客观存在。一是数据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现实。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实现精准施策、精准调控,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因为体制机制的弊端,部门利益的阻碍,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数据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二是治理精细化要求有完善的标准、规则和体系,要和基层党组织与治理主体高效合作,但是目前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不足和短板,社区和村级党组织接受街道、乡镇的指标考核,科层化、类行政化趋向明显,科层制的负责体系对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所制约和影响。由于社区基层党组织承担了大量行政职能,负担过重,弱化了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能。
三、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重点要解决好党组织如何凝聚多元治理主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问题,结合制约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因素,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主体作用需要从以下路径入手:
(一)充分调动社会治理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汇聚治理合力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主体,但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之道不是党组织大包大揽,而是总揽全局,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活力,不断完善居民自治。这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主体作用,通过将社会组织纳入党组织规范管理,或者在社会组织内部建立党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在养老、扶贫、抢险救灾、纠纷调解、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群团带动、民主协商等社会参与机制、党组织主导的决策议事机制,将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纳入基层治理的内容中,推广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做法,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牢固与否,必须着重强调其政治属性、政治功能。一是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理念。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创新学习形式和手段、更新丰富学习内容,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持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凝聚干事创业的共识。基层党组织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并将党建工作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健全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骨干是实现基层治理的“龙头”“队伍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因此,要配齐、配强、配优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从组织上巩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才能使党的政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创新党建引领方式,推进精细化治理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根据数据研判预测,能够规避很多主观性失误和潜在风险,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要有大数据的思维,积极发挥大智云移技术的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加大社会治理网络平台的建设力度,实现资源整合,达到社会治理的全覆盖。例如,基层社区要发挥主体作用,协同政府部门,将涉及社会治理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约化管理。二是破除信息壁垒,统一数据标准,促进数据共享,使得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能够获得充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研判,实现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同时要注意信息保护,减少对群众生活的负面影响。三是基层党建工作要发生三个转变。一是党建工作思维要从线性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二是党建工作的关注点要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生存,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往往同频共振、相互影响,给基层社会治理增加了难度,因此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要双管齐下、共同着手。三是党建工作方式由传统手段向智能化手段转变,同时党建平台要兼容老年人和不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人群,或者引导帮助这部分人群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上述三个转变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细化,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
本固才能枝叶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基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方能实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