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2021-01-02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曹琳昱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曹琳昱
对公共事业进行管理是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公共事业的管理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内部管理机构调节控制,保证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管理高效有序地运行。公共事业涵盖的领域广泛,总体上包括公共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教育、体育社会保障等多项内容,随着人们对公共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现了对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各项公共事业机构已经建立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体系也已初具规模和体系。但随着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对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快了公共事业的发展步伐,也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打下了稳定、夯实的基础。近几年,经过我国对公共事业各项领域的资金投入和补给,社会各项基础设施获得了快速发展建设的机遇,整体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公共事业发展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伴随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的联系更紧密,促进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秩序的有序运行,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在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出台了一些制度,在保障国家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面对国家治理发展趋势和广大人民生活需求,公共事业管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难度增加
从整体来讲,我国公共事业相比西方国家发展较缓慢,在新时代经济体制不断转化的同时,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首先,随着我国民办企业及民办组织的数量增加,加剧了内部管理机制的管理难度和组织结构的负担。就目前来说,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对社会公共事务缺乏整体规划,造成管理分散和反应迟缓[1]。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原有的公共事业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速度和转型要求,想要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能,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公共事业管理结构。而在我国公共事业领域,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还存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现象,阻碍了公共事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二)网络管理约束不够
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公共事业管理服务效率,促进了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制度的推行和落实。但在实际互联网管理运行过程中,受到互联网发展缺陷的影响,如我国网络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撑等问题,导致公共事业管理存在形式化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管理漏洞开展各项工作,降低了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信任程度,大大影响了社会群众参与公共事业、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公益等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制约了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三)监管机制落实不到位
政府作为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主要监管部门,其能力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政府的监管力度过大,又会对守法经营的事业组织造成压力。所以需要寻找其他社会监管部门作为政府监管机制的替代形式或弥补机制。虽然我国公共事业近年来在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革让公共事业的自律行业组织在内部规制方面还没有到达改革的新高度。而在监管过程中,对于监管主体的政府或第三方委托机构,还没有构建起信息对接、体系管理的实施渠道,监管过程和方法还不够清晰和完善,造成公共事业整体监管主体的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四)缺乏创新的管理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职能需求日益扩大。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管理方法。但就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主要以依赖、借鉴政府管理模式为主,在内部人员和工作方法上,仍采用一些老套、单一的管理模式,导致在开展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业务能力差等问题[2]。除此之外,随着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不断拓展,其管理体系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或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竞争,存在服务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等现象。
三、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分析
加强公共事业的管理,就要对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有深刻的认识,有针对地对公共事业的内部发展进行有效保障,提高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党是领导一切工作的核心。在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中,一切都要以党的领导为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各级部门以遵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为中心,维护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要以党的统一领导为指导思想,明确公共事业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和完善党统一领导各级公共事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体系,全面贯彻和落实公共事业改革和发展总目标,抓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优化当前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机制和措施,更好地保障我国公共事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管理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面临改革发展新局面和新任务,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需要转变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不断强调有关人员的时代意识、战略意识,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为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寻求新的管理思路[3]。首先,从传统的公共事业静态管理模式向现代新型的动态管理转化,以满足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其次,关注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动态变化趋势,从多角度、多环境出发,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必然性特征,有选择地进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管理模式的创新。最后,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进行公共事业管理队伍构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服务综合能力等方面,促进公共管理效能的全面升级。
(三)完善管理体制结构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公共事业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能也在向多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从公共事业的管理实际出发,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改革,从内部结构、纵向改革、横向改革三个方面来实现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内部结构改革方面,可以结合市场新型的机制为背景,引进新元素,提高管理效率。其次,在纵向改革方面,以创新管理结构为基础,正确认识政府与企业或行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公共事业管理的价值,做好内部单位职能分工。对有重复职能或相近职能的单位和部门进行整合、重新调整结构,以更好地节约资源,减轻财政压力。在横向改革方面,要结合目前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对整体的格局进行重新规划,要时刻关注整体市场运作情况,强化市场机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进行网格化管理,这样可以有效打破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局面,也有利于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四)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区别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独特性,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要求更高。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其他组织人才培养存在差异性,需要公共事业管理组织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把关。首先,要严格把关好事业单位组织人才招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及奖惩激励和保障等过程管理,完善事业组织的用人制度。对现有人员既要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又要合理安置人才。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其次,规范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通过规范、科学的招聘程序、培训开发手段、严格的考核及激励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事业组织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最后,做好特殊人才的引进。为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管理技能提高的要求,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多专业化、职能化的高要求,为应对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扩大化趋势,需要对特殊岗位和职能进行特殊化和科学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共事业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新时代公共事业管理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发展和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和宝贵经验。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公共事业在管理效能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和推动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措施,提高有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过程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保障我国公共事业的稳健发展。
相关链接
公共事业是指负责维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事业。公共事业处在自然垄断之下,可能是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而如果是私营的则会被行政法规所监督。一般所说公用事业包括电力、供水、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燃气供应、交通、通讯等。
从中国的现实和未来的改革趋势看,诸如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城市供水、环保气象、城市交通等部门以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态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但是,其明显的趋势是国家垄断的减弱,营利目的淡化,社会化程度增强,管理的自律性显著。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在于社会、公众整体利益,既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密切相连,不可或缺,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