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

2021-01-02陈凤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学师生

陈凤美

(麒麟区第六中学,云南 曲靖 655000)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2]。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首先要在思政课中贯彻落实。目前,中学思政课已全面使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新教材,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以学生经验、材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法治、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为宗旨。但由于教学评价改革滞后,教学方法没有根本转变,“培养什么人”的目标问题和“怎样培养人”的方法问题没有全面落实。中学思政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是重点,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更关键。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评价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只是一时之得,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教育应该是培养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健康创造者和优雅生活者。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中学思政课程的终极目标。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驱动力,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引导教师树立“以学为主”“以学立教”观念,自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一)多元化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时代提升中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建构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单一走向综合、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点评走向面评、从个体走向整体教学评价机制。树立多元化评价理念,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起来。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突出学生学习参与、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行为转变、学习能力、生活实践、责任担当等方面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法治意识、政治素养、家国情感、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主体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判定、鞭策,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并根据被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3]。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人格。“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靠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只有通过评价对象的积极参与,评价结果才容易被评价对象所认可,才能最终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4]在评价过程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教学评价和教学改进的主体,是教学发展与评价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学和评价都需要师生的情感融入,需要用民主的方法开展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对话与协商,让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评价主体平等参与评价机制的建构和评价过程。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不能仅仅作为被动参与者或者是作为评价对象出现,师生应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身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能力,发挥师生在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中的能动作用,通过师生的视角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自觉改进。同样,学校与教师之间通过民主、公开的参与过程,架构公平、合理、开放和理解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作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素质和能力得以提升。

(三)过程性评价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过程,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沟通,强调评价者对评价的理解和评价过程的价值。过程评价的价值在于把师生在课程设计、开发、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把评价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参与、探究、交流等教学过程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探究教学问题,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评价,促使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有进步,不断发展。

(四)表现性评价

中学思政课是德育课,对学生德育评价需要走出“以分论人”“以分论教”局面,突出学生参与、实践、进步与发展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单项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5]“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6]表现性评价往往与学生发展性评价联系在一起,重点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发展、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广泛性,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多方位地表现自己。新时代需要树立表现性评价理念,将师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社会实践、获奖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完善表现性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发展评价,激发师生热情,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善于实践,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主动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健康成长。

二、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出了“八个统一”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确立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标准,使中学思政课教学与评价围绕“八个统一”,体现四个方面要素。第一,中学思政课课程标准作为重要的教学与评价指导工具是对教学评价的一般性要求,为中学思政课体现学科功能化和教学个性化特点提供指导。它告诉评价者特别是自我评价者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同时,教学评价还应考虑区域、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有一定的灵活性,使评价标准有更强的针对性,使评价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末级指标进行自我定义;第二,评价标准强调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引导性,通过具体指标的价值倾向性引导中学思政课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第三,评价标准应强调指标的适度可操作性,使评价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在有充足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对中学思政课教学作出科学的发展性评价;第四,评价指标应体现不同的层级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不同层级职责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使每一个层级的评价适合该层级的工作状况。

三、克服目前教学评价弊端

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教学评价直接关系着教学方法转变和“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目标实现。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进行的各级各类“考试评价”,强调知识性评价,淡化了思想性、人文性、教育性、实践性评价。单一的考试评价与教材改革、教学改革脱节,没有形成支撑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

(一)分数化评价

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目前仍然是“唯考试”“唯分数”的传统评价机制,使得学校和教师不重视教学研究,更看重考试研究,琢磨“考什么、怎样考、如何考高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找题练题,学生刷题背题”的简单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很多地区和学校仍然以“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后进率”等指标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学量化评价标准,静态的数字化评价,忽视了师生作为人应该有的情感和价值需要,中学思政课教学成为简单的任务化合作,使得课堂教学和考试内容知识化,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师生教学能力、生活实践等综合素质。单一的分数化评价,难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二)单向性评价

目前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上级对下级教育教学成绩的单向评价,主要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评价。教学评价过分关注考试结果,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实践体验、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等育人价值,不利于师生主动改进教学,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来自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家长、社区等方面的评价基本没有,来自这些方面的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被忽视了。

(三)随意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状况评价基本上是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瞬时性点评,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客观科学的发展性评价缺失,没有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评价机制,缺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评价效能。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个体突出表现开展的即兴口头评价受时间、事件和教师情绪影响大,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全面、不规范,对评价个体和全体学生的教育影响力不够。

四、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一)制定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制度

按照教育部《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要求,结合中学思政课教学特点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校本研修、教研活动、教育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教研成果等项目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对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可采取省级教育部门指导性评价、市级教育部门结果性评价、县级教育部门综合性评价、学校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行多向性动态化评价。作为学校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可实行“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量化考核+学生评价+考试成绩+教研成果”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通过找问题,析原因,转观念,改方法,提效果,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改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为主,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表现量化评价+家长评价+成绩评价”机制,思政课教师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并通过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激励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和实践,争先创优,向善向上,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二)建立中学思政课媒介评价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针对中学思政课程的特殊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中学思政课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中学思政课程评价媒介机制,克服教育行政部门因校多面广、人力难以监督教师具体教学的难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抽调学科专家建立中学思政课教学评价委员会(或小组)作为媒介机构,按照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与评价标准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督导评价,促进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地生根。

(三)改进中学思政课考试评价机制

考试是面向全体学生较为客观、公正的考查教育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工具。中学思政课考试应树立“考试即教育”“考试促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状况。试题应突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以及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考查。改进试题结构、形式,增强试题的思想性、人文性、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通过考试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和综合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考试评价,培养学生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考试评价,引领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发展。同时,应将考试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素养和高阶认知评价,合理增加表现性与实践成果分值占比,降低知识性考试评价分值占比。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中学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麻辣师生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