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中高段谋篇布局的两种经典框架结构

2021-01-02于晓华

课外语文 2021年28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谋篇布局高段

于晓华

(山东省莱西市望城街道后塔小学,山东 莱西 266601)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第三条:“……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课程标准在此明确指出了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侧重点,除了内容具体和感情真实之外,那便是谋篇布局了。在中高段大部分的阅读和作文训练当中,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怎样积累作文的素材,在每一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的运用中,都会引导我们用相应的表现手法把积累好的素材写具体、写详细,但关于习作结构框架、谋篇布局的训练及培养,却少之又少。本文是笔者近年来一线教学的思考和积累,意在抛砖引玉,来探究小学中高段作文在谋篇布局上的两种经典框架结构——“总分总式”结构和“起承转合式”结构。

一、流水账式作文——学生在谋篇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习作既需要有精彩的、能表现主题的素材展现,同时又需要有合理的、有组织的框架结构,针对主题,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换言之,一篇好的作文既需要言之有物,同时更需要言之有序。言之有序在狭义上就可以理解为习作的布局谋篇,而中高年级学生在谋篇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是流水账式作文。知道想写什么,心中有表现主题的素材,但思路不清晰,既无重点,也无主次;结构混乱,逻辑混淆,缺乏框架的总体引领。其二是虎头蛇尾式作文。习作前半部分写得不错,想一句写一句,但中后部戛然而止,有头无尾,使作文不能有效地表达,让读者不知所以然。

所以在小学中高段的阅读与习作训练中,当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写作训练的推进,能够熟练地根据主题选择素材之外,那剩下的最急于要解决的是习作的谋篇布局——框架结构的问题,这应该也是我们一线教师亟待为学生解决的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认真研读审题——根据主题布局谋篇

确定主题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前提。任何一篇习作,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练笔,习作之前必须认真研读习作提示和习作要求,理清“写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明确主题的过程。因为如果没有习作主题,“怎样写”——布局谋篇便无从谈起。所以首先要解决主题与文章结构的关系这一首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开始构建文章的框架。其实换一个角度讲,小学生作文时的谋篇布局就是对习作结构的具体把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根据主题,通过写作提纲、思维导图等形式明晰文章的结构。在小学中高段的阅读与习作训练中,“总分总式”结构和“起承转合式”结构无疑是学生谋篇布局的优秀框架典范。

三、初试身手——“总分总式”篇章框架结构

按照惯例,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篇章结构的训练了。因为在一、二年级时他们还只进行句子和段落的练习,这一跨度其实对于学生来讲是相当困难的,对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时大家不约而同会首选“总分总式”这种清晰的结构框架训练学生的篇章布局。

“总分总式”模式简单说就是开头第一段总起,可以是中心句,也可以紧扣题目,引出文章的主题或主旨;中间的部分可以是一段或几段,这部分就是我们分别要叙述的部分,也是习作的主要部分,是需要花费大量笔墨详细叙述的部分,这部分一般可以是并列式的分述,比如在写人(物)的文章里可以并列介绍人(物)的外貌(外形)、性格特点(各部分构造)、爱好(特点)等;另外也可以是连贯式的分述,如在写事类记叙文中,可以分述随着时间事情的发展过程等;结尾部分是概括与总结,一般是与文章的开头或者题目互相呼应,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是总结,还可以呼应主题,升华主旨,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者美好的愿望。

这种“总分总式”框架结构特别适用于中年级学生,实际应用起来难度低,写成的习作一般条理清晰,能在初学框架结构之时便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写人记事,更深入地表现主题。在教科书中,“总分总式”框架结构的文本比比皆是,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都是“总分总”结构模式的典范。《富饶的西沙群岛》先总述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后并列式分述海水、海底、海岛;最后又总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大家熟悉的《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构也是如此。

在中年级,学生最先接触的布局谋篇形式一般也是“总分总式”结构,这可以说是一个万能结构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体裁的文本,如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也可用于不同类型的习作,如写人的、写物的、记事的等等。学生对于它的认识早在段落训练中就开始了,所以相对来说引导学生运用也非常容易。比如写人的,可以先开头总述××是个××的人;接着并列分述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爱好等;最后总述概括。再如写物的,可以先开头总述要介绍的物品是××;接着并列分述物的外形、特点等;最后总结概述,抒发情感。

另外,“总分总”结构模式的变体结构在教科书中也有很多范例,比如“总分式”变体结构及“分总式”变体框架结构。以教材为例,四年级上册的《繁星》,就是典型的“总分式”结构。巴金先生用三段体先总述我爱月夜,我爱星天;然后分别叙述家乡的星天和海上的星天。《爬山虎的脚》也是典型的总分式结构,先总起介绍爬山虎,接着分别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和怎样爬。《太阳》一课的框架结构则是采用了“分总式”,作者先分别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最后总述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由于中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不同的布局谋篇,以期学生在厚积薄发之后能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四、跟着文本学习作——“起承转合”式经典框架结构

到了小学高段的五、六年级,随着学生思维和阅读量的增加,以及课标及作文的具体要求,这种“总分总式”及其变式的单一作文结构模式显然已经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特别是容易写成流水账的大量记叙文的练习。如果教师忽视在框架结构上对学生的引领和渗透,学生显然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及时为学生渗透“起承转合”式框架结构,让学生在列提纲时就能纵观全篇,就显得尤为必要。

“起承转合”出自元朝范德玑的《诗格》,虽然是旧诗文所提倡的结构章法,但是因其能创设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意境和情节,所以在源远流长的汉语言文化中,早已经内化为各种时代不同文人的优秀的篇章结构理念。启功就曾经将“起承转合”视为我们“民族的语言规律”。这种框架结构在初中、高中及专业作者当中谈论及运用颇多,那在小学高段以记叙文为主的习作教学中应怎样理解“起承转合”呢?

我觉得“起”,是起因,是发端,可以理解为统领全篇的开头。在记叙文中,一个好的开头尤为重要,它是整篇文章事件、情节、人物等叙述和发展的一个基础,可以是顺序,更可以是倒叙;可以开篇点题,也可以设置悬念。“承”是承接上文,启示下文,是主要事情、情节、情感发生的经过。“转”当然是转折,是一波三折,是跌宕起伏,是曲折升腾,是事情、情节、情感发生经过的出乎意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很好地诠释了转折要表达的效果,将前面所有的意思全部推翻,给人一种冲击感,可以理解为记叙文的高潮部分。最后的“合”既是结尾,更是归结,是升华。可以呼应开头,可以总结全文,还可以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简单说,在习作中这样的结构框架设计使这四方面逻辑严密,相依相存。其实,如果大家用心研究,就会发现部编版教科书中很多文本都暗含着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我们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学生构建习作框架的支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教科书五下《跳水》的结构框架:起——风和日丽,水手们逗猴子取乐;承——猴子抢走孩子的帽子;转——孩子追猴子,遇险;合——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脱险。这样“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再如五上的《慈母情深》的谋篇布局:起——我想买书;承——到母亲上班的地方要钱买书;转——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辛苦,改变想法;合——母亲又给我买了书。这样围绕事件和情感的“起承转合”不失为学生学习经典框架结构的典范之作。

当然,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典框架结构也可以进行适当变体,比如“起—承—转”模式;“起—承—转—承”等。这样的变体框架结构会使情节更加精彩纷呈,当然对学生的要求会更高,学生接受的难度也会更大。例如教科书五下《刷子李》就运用了“起—承—转”变体模式:起——刷子李刷墙绝活的传说;承——草小三拜师后观察师傅黑色衣服上有没有白点;转——草小三发现师傅裤子上有白点,栓子李让曹小三凑近看,却原来那白点是刚刚抽烟烧出来的黑洞露了白衬裤,草小三“发怔发傻”了。教师可以借助教科书文本对学生进行适当渗透,为小初习作衔接做好铺垫。

五、举一反三——指导学生构建“起承转合”框架结构

在分析教科书文本框架的引领下,学生对起承转合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这就相当于为学生在文本与习作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在具体的习作指导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帮学生尽快构建“起承转合”习作框架结构。以记一件__的事情为例(比如:学做家务之类、学骑自行车、学游泳……)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设计起承转合的框架结构:

起(要学)——承(不断失败、遇到困难)——转(不服输、努力练习)——合(学会)。

在上面的例子中,引导学生选取有生活经验的一件事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起承转合的经典框架或变体框架设计,围绕情节,适当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就不失为一篇通俗意义上的好习作。

再如,五下第七单元“风趣与幽默”安排的习作是《漫画的启示》。

我们也可按照起承转合引导学生构建习作框架:起(观察漫画)——承(介绍漫画的文字、图画)——转(由漫画想到的人或事)——合(回归漫画,得到启示)。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训练,小学高段学生会初步掌握“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以下是在五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人”这一单元习作练习中,我们班李宏蕾同学运用“起承转合式”结构所写的一篇课堂习作。

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都叫她叫“胖胖”。她长得胖胖的,高高的,圆圆的眼睛下一条挺拔的鼻梁,把两个白馒头一样的脸蛋儿生生地分开,看起来身体可是“倍儿胖”。(起:抓住人物外貌特点介绍人物)

别看她身体胖,学习可是“一级棒”,这可都是她爱看书的结果。不管干什么事,她总要带上一本书才行,连吃饭时也不例外,好像书是她身体的一部分似的。早晨上学的时候,她拿着一本书。刚进教室,胖胖巴不得先看书,再干别的;下课时,别人都出去了,唯独她又把书拿出来看;考完试啦,该轻松一下了吧,我东看看西逛逛,玩儿得无聊,叫她也出来玩儿,可她却白了我一眼:“没空!我要看书,你找别人玩儿吧。”我真没见过第二个像她这样爱看书的人了。等到了下语文成绩的那天,我羡慕地看到了她爱看书的结果,她光荣地拿了满分,这时她成了全班的焦点。(承:承上启下,介绍人物的特点)

不过她也有不得已的时候——上体育课。胖胖的她,不管是跑步还是跳绳儿,总是落在后面,体育老师看看她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啦。此时,我们的胖胖同学会尴尬地小脸通红。(转:笔锋一转,介绍人物的缺点不足)

对了,她真的视书如命。如果有同学不小心将她的书弄脏了,她会一反常态,大声叫嚷:“谁把我的书弄脏啦?”一直嚷到那个弄脏她书的人认错为止。平时有些同学开玩笑地问她:“如果你的书和一位同学同时掉山谷里了,你先救哪个?”她会毫不犹豫地说:“先救书呀!”

这么一个嗜书如命的同学,名字叫曹小艺。(合:总结概括,进一步凸显人物特点。)

总之,在小学中高段,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总分总式”框架结构,还要及时进行传统写作基本结构——“起承转合”的渗透与训练。这不仅会帮助学生适应升入初中后习作内容与题材的不断加深与扩展,更可以提升学生快速布局谋篇、架构文章框架的能力,让学生觉得习作有法可循,逐渐领悟作文的基本章法,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谋篇布局高段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
以五大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