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1-02刘佑华

科学咨询 2021年46期
关键词:直尺分数思维能力

刘佑华

(昆山市玉山镇司徒街小学 江苏昆山 5123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教育要顺应“教育强国”的目标不断改革。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更要具备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年龄小、可塑性强的小学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事实上,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知识较抽象,导致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加之个别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固守传统,使得学生更加无法领悟学习数学的真谛。从长远来看,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是困难的,因为他们不能在数学课上获得成就感,对数学失去信心,从而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虽然数学题目类别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题目背后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固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其中的“不变”,就能够实现“以不变应万变”,解决“乱花迷人眼”的各种类型题目。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教学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小学知识简单,不需要什么思维,只要做做题就能会了,通过了大量的题海战术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了,但是学生真的学会了吗?其实不然,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学生都不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不会自主探究问题,而反观国外的教育方式,小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各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却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学习,此时学生思维能力基本已经成型,所以很难再去改变。而这样的思维能力也几乎影响了学生的一生。而真正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学方法落后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只注重自己讲课,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时候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所以会出现很多教师反复讲,学生还是不会的情况。事实上,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只能学习到数学本上有限的知识,稍微变换形式,学生就不会了。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丧失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能片面地听老师讲,而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小学一二年级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到三年级之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有较大的改变,因此那些没有得到较好思维培养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不会思考问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表现出数学成绩的直线下滑。

2.教师的教学理论不足

要想教好学生,首先教师自身理论知识要扎实,如果教师都没有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识,那么必然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一线教师长期处于繁忙的教学工作状态,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思维训练,因而无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结果,学生只能机械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大脑的灵活性没有得到提高。长期来看,这样的机械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极其不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自己去主动学习知识。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无穷的动力,由上观之,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把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节课,我设置了一个春节发红包的情景,在这样一个对学生喜而乐见的情境中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单位之间的换算,如果简单地使用书上的购物环节来处理,可能也能达到教学的目标,但是学生学习起来毫无乐趣,自然记忆也不会很深刻,于是我采用了比较吸引学生的情景模拟设疑的方式。我先请来两位学生扮演小红和小明,再分别发给他们一个大红包,接下来让一位学生来摸一摸两个红包的厚度,由此让学生以红包的厚度来猜一猜哪个红包里面的钱多?自然在我的一连串“引导”下,大部分学生上当了都认为厚的红包里面的钱多。只有少数持有不同意见,当全班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我吊起来的时候,我们开始揭晓答案了,请小红和小明拆红包。先是小红拆的是一张1元,再让小明拆的是一把1角,大家都惊叹道好多张1角啊?全班一起数出10张1角。这时大家都很惊讶原来是一样多呀!我想全班学生都很难忘记这次的“上当”吧!在这一环扣一环的教学中,通过设疑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很难忘记的。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本节课第一次引入分数,而分数的写法以及意义与之前学习的整数相差较大,所以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会出现不理解分数的意义,最困难的是说不出分数的意义,于是在课始我就创设了两位小朋友去春游分物品的场景,不仅唤醒了学生之前平均分的知识,同时也跟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联系,让学生如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之后让学生再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半个的情况下引入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分数。之后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去认识分数,同时在学习分数的写法时也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的写法,而是让学生观看分数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不仅知道了分数的写法,同时感悟到了数学家们探究分数的过程,体会自己研究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成就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愉快而又高效地学习了分数。

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他们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必然会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到学科知识。

2.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教师作为学生思考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答疑解难,这样每节课都调动学生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遇到问题首先会自己思考解决。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即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去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问是积极思考后的结果。只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为导向,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小小百货商店”时,学生在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我创设了去百货商场的购物环节。小明想买一张邮票,需要1元2角?我们小朋友帮他想想可以怎么付1元2角?学生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币付这1元2角,再上台展示,基本上有如下几种付法:

(1)1元和2枚1角(2枚1角是2角加1元就是1元2角)

(2)2枚5角和2枚1角(2枚5角是10角就是1元再加2角就是1元2角)

(3)1枚5角和7枚1角(7枚1角是7角再加5角就是12角就是1元2角)

(4)12枚1角(12角,10角是1元还有2角就是1元2角)

下面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有一些商品,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钱吗?

(1)哪两件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

(2)如果用1元钱买一个气球,应找回几角?买一本方格本呢?

谁拿着1元钱来买一件商品?(你想买什么?应找回几角?)

(3)用1元还可以买到哪两件商品?

这些环节都是让学生拿着人民币模拟商场购物环节。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也获得了相应的生活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抛给学生提出积极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并让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再互相分享想法和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更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

3.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近几年深度学习非常热门,充分说明大家渐渐意识到知识学习深度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经历了足够的深度学习,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才更加具有意义。只有深度学习才能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融会贯通。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小学数学知识非常简单不需要深度思考,也有人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简单的做题方法,直接套用又快又省事,事实上很多小学数学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样的学习应付小学这样不复杂的问题,可能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学生思考问题都会流于表面,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遇到复杂问题就不能融会贯通,思考也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很多学生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非常地直观,或者有的教师直接总结出几分之一中分母越大则几分之一越小这样的结论,我认为这样的结论可能让学生做题更快,但是这缺少了对几分之一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忽略了分数的意义,也就不理解分数的意义,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加以理解去比较大小。

4.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注重教材,多让学生学习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多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而很多知识都是有一定内在逻辑编排的,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会怎样思考问题,我们教育者都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在有针对性地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备课,理解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对于很多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探索,再合作交流,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去集体交流,教师在大家的各种结果中去优化比较出较好的结果,引导学生去自主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认识厘米时,在讲授认识厘米这一节课中,我并没有像课本上那样直接出示直尺,观察直尺,认识直尺,再借助直尺认识1厘米,几厘米,再在此基础上去测量物体。这样传统的教授式学习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习非常机械,也许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知识,但是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刻,不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而对于以后长度概念以及测量知识的理解都是不到位的。于是这节课我打破传统教学,想办法让学生去创造出我们使用的直尺,一步步层层递进,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1)创设工人要测量课桌长边的长度的情景,让学生自己选择工具测量,在学生的尝试下得到不同的工具量出来的数量不同。这样出现了问题,引出使用统一的标准。大家都选择用我们的小短棒(1厘米)来测量,介绍1厘米,比划记住1厘米的长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认识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直接用1厘米来测量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把这些1厘米拼在一起。

(3)这样量完还要一个个去数,太麻烦了,怎么办?标上数字。

(4)1厘米还可以用1 cm来表示,所以标上厘米的符号cm。

这样我们就创造出了我们使用的直尺,通过学生自己去创造直尺,这样学生就经历了创造直尺的过程,体会测量工具是怎么形成的,获得了较强的成就感,为以后学习角的测量工具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经历了自己创造的过程之后,对直尺的认识非常深刻,不知不觉中掌握了1厘米和几厘米的认识,以及长度的测量以及读数据。

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地学习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付诸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出有益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真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猜你喜欢

直尺分数思维能力
分数
——分之有“术”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培养思维能力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圆规和直尺
直尺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