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

2021-01-02马占林

科学咨询 2021年46期
关键词:同类项教材过程

马占林

(枹罕中学 甘肃临夏 731102)

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早已习惯了上课时老师大讲特讲,学生安静地坐在下面乖乖听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课堂秩序,但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学生上课时提不起精神,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极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随着教学内容的难度逐步增加,学生学习越来越吃力,思想很容易开小差,导致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不理想。

虽然一直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老师们害怕学生放开后无法组织课堂,影响教学成绩。所以大家具体在执行新的教学理念时裹足不前,沿用传统模式的较多,大胆创新的较少。究其根源,唯有从激起学生兴趣着手,才能改变现在的数学教学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

一、正确认识教材,努力驾驭教材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而编写的,它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紧扣课程标准,但对课程导入、例题选取以及练习的设计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作为教师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应用教材,真正把教材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去驾驭教材,而绝不做教材的奴隶,为教完教材而去教。只有这样你的教学才能结合实际,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加法”时,课本利用数轴,向左走向右走等实例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我认为对七年级学生数轴上学知识还是太抽象,再说用时太多,学生练习时间被压缩,所以我选用了更结合实际的引例。如:存的钱用正数表示,借的钱用负数表示,给出几个正负数间的加法,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之后总结出加法法则,让学生再用法则去练习。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其中,又能节约时间,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巩固。

二、上课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的过程

很多老师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么问题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要么难度太大,学生无处下手;这样的活动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既能参与其中,又能提高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跟着你走。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设计活动时应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一步步逼近核心问题,并且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去说解答问题的过程,说不下去时鼓励其他同学接龙,帮他完成,这样会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设计一个3x=6,再3x+1=7,最后设计x+2x+1=7。这样设计后,老师不用讲直接叫学生做,当第一个不会做时,鼓励其他同学帮忙,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这个过程学生始终在参与,并且能参与其中。

三、精讲多练、结对帮扶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探究、归纳、练习、熟练应运等一系列过程。老师平时上课,最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归纳总结,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没怎么练习,就下课了。所以把练习的环节,留到课后让学生自己完成。但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好动、贪玩的年纪,绝大多数孩子不会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主动去做练习。再加上最近教育部对学生课后学习时间有了明确的要求,不能让学生做大量重复的练习,所以让学生课后完成练习的任务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如果不能对所学内容及时练习巩固,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一旦某个知识点落下来,后面的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容易形成学困生。所以,要在课堂上尽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在讲的环节上多下功夫,力求精讲,才能挤出时间进行多练。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首先要对内容精心设计,该讲的一点儿都不能落下,无关紧要的一点儿都不能讲。其次,在设计例题时要层层递进,不讲重复题型,也不讲太难的题型。再次,教学设计中要设计每个环节所需时间,讲解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定的时间推进。最后,在讲解过程中精练语言,不说无用的话,不加口头禅,用最精练的语言让学生听明白讲解过程。说完老师的教学后,还不得不说一下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肯定会参差不齐。老师课上只能按照同一个模式去教学,如果讲得过于简单,优等生感觉上课没意思;如果讲得有点深度,后进生跟不上。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形成一个个小团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力争不让一个同学落下来。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七八个左右。每个小组按照学习水平的高中低进行搭配,让他们在小组内结对帮扶,形成一荣俱荣的理念;同时在小组之间建立互相比拼、相互竞争的局面。这样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设计的课堂练习,只要能巩固所学就好,无须过难。鼓励每个小组好一点的同学几分钟做完,然后去帮助小组内其他未完成的同学。这样既能让更多的后进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让较好的学生举一反三、学透学巧、提高自己。至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该在课堂内大讲特讲,因为大多数学生听不懂,只是在浪费时间。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好一点的同学课后去做,做不了的可以进行课外辅导,这样既不浪费时间,还能做到精准辅导,效果会更好。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多数老师已经严重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手段。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有它特有的学习方式——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数学教学就变成了机械灌输,学生不能融会贯通,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刚好在这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如果用传统教学手段授课,首先会在黑板上给出一个整式加减的式子,然后让同学们从这个式子中找出同类项,并用不同的符号在同类项的下面标识出来,然后再根据加法交换律把同类项交换到一起,最后合并同类项。例如,找出整式3ab+5a-2ab-3a中的同类项,并用不同的符号(断线、波浪线等)标识同类项,然后利用加法交换律把同类项交换一起,就得到3ab-2ab+5a-3a,最后合并同类项就得到ab+2a,由于ab和2a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完成这个例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做整式的加减,学生会很自然地按照刚才的方法完成题目。如果用多媒体教学,这个过程会很快地在课件中展示出来,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学生没有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所以老师讲的时候学生感觉听懂了,但让他自己去做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做不出来。因此,在选取教学手段时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扬长避短选择适当教学手段,千万不能盲目迷信多媒体教学,一节课用很多的幻灯片,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节数学课的幻灯片不要超过13张,如果幻灯片太多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到头来大家做的都是无用功,很难提高数学教学成绩。

五、安排答疑时间

每节课结束前要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解答学生课外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这点时间既是针对课堂练习难度不大给优等生的拓展时间,又是给后进生独立思考、完成刚才还没做完的练习、消化本节课重难点的时间。为了不让一个同学落下,我们选取讲解内容时,多选用难度较低的例题。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但对于班级内的几个优等生,很显然照顾不够。为此,我们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他们把有难度的问题提出来,很快地进行讲解,凭他们的能力一定能接受有难度的知识;而对于普通学生则无须去听老师对拓展内容的讲解,只需把刚才课堂内没做完的题目继续做完即可。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既能照顾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能让好一点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点得到精准的辅导,可以说是两头兼顾,整体推进。

六、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课讲得再好,再生动,如果和学生走不到一起,得不到学生的喜欢,那么学生就不愿意配合老师,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甚至个别学生上课还要出一些洋相,捣乱课堂秩序,从而没办法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七年级新生总是在课上捣乱,虽然我多次批评教育这位学生,但学生还是我行我素,很少去听老师的讲解。有一次,他很过分,我让他写检查,但他特别不配合,随便在纸上写了两行内容,就说不会写。当时我很生气,但仔细一看他写的内容发现语句通顺,没有一个错别字,特别是他写的字比较漂亮,不像是一个问题学生写的。我意识到这个学生以前可能是个好学生,但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我马上压住怒火,让他坐在凳子上心平气和谈了一下。我先把自己小时候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讲给他听,然后说出我对刚才他所写内容的真实看法,之后向他询问他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过什么事情,希望对他进行帮助。果然学生说出了他的故事,原来他小学五年级时换了一个新的老师,由于被老师误解,他对老师充满了敌意,故意和老师怄气,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老师并没有及时正确地关注和引导学生,导致恶性循环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后,对他进行了开导,分析了问题的前因后果,并告诉他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这个学生,常常主动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他开始信任我、喜欢我,上课的时候越来越积极,努力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俨然变成了一个优秀学生;在他的转变之下还带动了他周围好几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气氛越来越好。通过这个案例我清晰地认识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深刻含义。作为老师一心一意抓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努力做一个“亲其师,信其道”的好老师,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学生到了初中存在明显的基础差异,所以上课很为难。内容太难,学困生听不懂;内容太简单,优等生不愿意听。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讲特讲,最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后进生越学越吃力,学到后面直接失去信心,上课睡觉的学生越来越多,更没办法保证教学质量。如果简单地分成尖子班和普通班,一方面不符合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普通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轻,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所有课上都会死气沉沉,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好学生是抓上去了,但后进生进入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学生管理问题很多,不好管理。而学生的基础问题主要存在于数学和英语学科上,其他课程只要学生想学,基础不是大问题,所以我认为可以用小走班模式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是这样的:每两个班结成一个兄弟班,每天上午一二节课全部都安排成数学和英语,根据学生英语和数学水平分别分组建一个数学A级班和英语A级班,英语和数学老师分等级进行授课。第一节课在一个教室内数学A级的学生上数学课,另一个教室内普通学生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在一个教室内英语A级学生上英语课,另一个教室内普通学生上英语课。学生进行小范围走班,老师根据安排分层给学生上课,从而保证了每位学生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两节课结束后,学生回到自己原来的班级,按照原来的建制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班级管理活动。数学和英语老师由原来的一人两个班变成两人四个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影响班级管理的前提下完成了分层教学。

通过老师对教材的整合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通过学生间的结对帮扶和相互竞争让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课堂多媒体的适当运用,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动起来的时间;再通过对课堂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使学生喜欢授课老师,积极跟随老师动起来。但这不是说老师闲下来了,反而老师投入得更多了,因为课前你要设计活动,课内除了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外,还要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精准辅导学生;还要求老师有过硬的教学功底,如若不然,很难把握教材重难点,无法合理地设计导入、例题以及练习。总之,老师要利用课外时间做足工作,把上课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进行改进。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内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当他想学的时候老师要成为帮他学习的领路人。这样的老师才会被学校、家长、学生所认可。如若不然,墨守成规的老师,将会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被遗弃,成为社会遗弃的对象。思维模式的定式,师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必须改革。改革应从教材的驾驭、上课思路的设计、辅导模式的转变、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上课时间的分配、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分层授课等方面进行思考。

猜你喜欢

同类项教材过程
教材精读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教材精读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